闲云散人 发表于 2007-7-19 14:45:29

故地寻梦之九:茅园桥头


    城内出小东门,过旁边的万家井,就有一条简易的公路通往始丰溪,这条公路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小城通往南山的唯一公路。那时出了小东门就没有任何的人家了。公路两边,初春是绿油油的麦地,一场春雨过后,田垄间的荠菜真是水嫩。常有孩子结伴到小东门的麦地里挑荠菜,提一只杭州篮,篮中放一把小剪刀就行,三月的荠菜只需用剪刀从根部轻轻往上一挑就出土了,说是挑了荠菜,回家好炒了吃,其实也是为了在麦地里玩一玩,到最后,倒还是能挑上满满的一篮。过了三月荠菜就开花,如碎米般的荠菜花,星星点点,撒落在麦地里,小溪边,“春在溪头荠菜花”倒是有点诗意,但此时的荠菜已没人挑了。夏日之后,公路两边,就是生产队的稻田。

    那时,靠近县城的始丰溪北岸只有一条简单的防洪大坝,公路要经过大坝,坝也只能开了一个口子,然后在口子上安了两扇大木门,平日门开着,以便过往行人与车辆,一旦发大水,就关上木门,再用沙包在门后堆成一堵墙,于是,这儿就被称为了“水闸门”。现在水闸门早就拆除,原先的公路旁也都建起了民房,这条当年无名的简易公路就成为了现在的水闸门路。水闸门的西侧建有一抽水泵房,有一条人工小溪将始丰溪的水引至坝脚,再在坝脚挖一深潭,电力的水泵将水翻过大坝,流入坝外的水渠,水渠通往附近的田地。水渠三面由石板构成,当时小东门外的田地主要依靠这条石板水渠来灌溉。那时,常有孩子在坝上抽水机的出水处等候,我们都认为抽水机能将溪中的鲫鱼抽起,流入渠道,只要用畚箕放在水口,活蹦乱跳的鲫鱼就会落入畚箕内,后来才知这只是我们的愿望而已,但抽水机旁倒是常有洗衣的女子。

    过水闸门沿溪至茅园渡口还有半里来路,路的两边多为溪罗树,这种被我们叫做“苍蝇树”的树是家乡水边最为常见的树,溪罗树根系非常的发达,一般的洪水是无法将它冲走的,到了盛夏树枝上挂满一串串的果子,其外形还真象苍蝇。始丰溪流至茅园渡口有一个小转弯,转弯处恰好冲出了一个深潭,潭水碧绿而平缓,渡口的北岸是平坦的石子滩,而靠茅园村的那边则是岩石垒起的堤坝,那株大溪罗树成为了过路人歇脚的去处。渡口的船由两只大木船用铁链相缚在一起,每当有去南山的客车或货车经过时,船工们才吹着哨子,指挥着车开上木船,然后船中的柴油机开始发动。就开船离岸的瞬间,一群在岸边等待已久的孩子们会冲上船去,或冲着客车上的客人做鬼脸,或站在船头与岸上的同伴打着招呼,这时往往会挨到船工的骂声。茅园渡口并不宽,几分钟船就到达了对岸,船工们还没有将船停稳,孩子们已跳到岸上了,要等到这一班车的到来,渡船才会开回对岸,而那时一天也只有几班的客车通往南山,货车就更少了,于是乎,孩子们只能从渡口下流几米处的木板桥上走回。

    木板桥只有半米来宽,没有栏杆,这种木板桥是当年始丰溪上最常见的桥。因为桥的对岸就是茅园村,这座简易的木板桥就叫做“茅园桥”。桥面由杉树对破之后,用麻绳将四块杉树板相系而成,桥架则是用杉树构成的人字架,深深地插入溪水之中,桥板与桥架同样用麻绳紧系,麻绳不但结实,而且越是风吹雨打越是有韧性。每当发洪水,茅园桥常常被水冲跨,茅园村的村民就重新建一座木板桥,在过去的这些时间中,不知茅园桥重建了多少回,但每一次新建的茅园桥,人们没有丝毫的陌生感,仿佛木桥只是去村里走了一回,现在又回来了,没有人将眼前的这座重建的茅园桥认定是一座新桥,茅园桥已固定在渡口上了。

    半米来宽的木桥,使许多城里的孩子不敢过桥,真正到岸对面的茅园村或南山去的城里孩子并不多,大伙来到茅园桥只是玩耍。走过茅园桥能寻得一点刺激,并得到同伴的喝彩,那些胆大的孩子能快步走过茅园桥,而那些胆小的孩子则先是小心翼翼地走上木桥,然后慢慢地半步半步地往前移动,走到桥中间,看到桥下碧绿的溪水,有溪罗树的影子在晃动,于是乎,自己的身体也随之晃动起来,回头走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如此窄的木桥上转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硬着头皮,往前看,总算走到了桥的对岸,但往回走时,只能抓住同伴的衣角过桥了。

    对于附近村庄的村民而言,过茅园桥倒是一件轻松的事了,渡口的渡船只渡来往的汽车,那些挑着二头弯担子的村民只能从木板桥上经过。如果对面没有人过桥,那就容易一些。当对面过来一位挑担的人时,也没有关系,只要往桥架上靠一靠,挑担人就去了。就是两位挑担者在桥中相遇,也难不倒他们,俩人面对着面,担着担子,往同一方向慢慢地转360度,就完成了桥中的交会,然后各自往桥的两头走去就行了。但对于拉手拉车的人,那就没有这样简单了,先得将车上的货物卸下,搬过桥,然后再将手车架和车轮背过桥,再装货上车,继续赶路。

    走茅园桥成为了城里孩子们常谈的话题,晚上在道地乘凉时,常听老年人谈起范方老倌人的故事,这位生活在民国初年的城里人,喜爱捉弄人,他的许多故事与徐文长的故事相类似,只不过他没有徐文长那样的多才多艺。有关范方老倌人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茅园桥头,这让我们多了一份亲切。有一天,范方老倌人坐在茅园桥边上摘日头,恰好有一位老人挑着皮桶担要过茅园桥,于是,范方老倌人走上前去对老人说道:“老伯,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挑皮桶担过桥,真是罪过,让我帮你将皮桶担扛过去吧。”老人听后,忙说:“今天真是碰到了修行人啊!”于是范方老倌人与老人一起将一桶脚水扛过了桥,正当老人准备扛另一桶时,范方老倌人却发话了:“你这个死老佬还得寸进尺,我帮你扛过去一桶了,你还要我帮你扛过另一桶,不行,我还有事,另一桶,你自己想办法。”说完就走开了,这可让老人气得直跺脚,原来自己慢一点也能将一担皮桶挑过桥,现在一只皮桶在桥的这一头,而另一只却在桥的那一头,这可怎么办?至于后来老人是如何将另一只皮桶扛过桥的,我们都不太关心,我们都觉得这位范方老倌人还是很可爱的。有时,在茅园桥头玩,还真想要是能遇见这位老倌人该多好,但范方老倌人只活在晚上乘凉的故事中。

    茅园桥头北岸的石子滩上的石子光滑得很,打水漂也是我们常玩的一种游戏,不过我们都叫漂水,先在溪滩中挑选扁平而圆形的小石子,然后,弯下身子,将石子用力一抛,石子就如同蜻蜓点水般贴着水面,漂向对岸了,开始几点还相隔一定的距离,后来就越来越密,最后的几点几乎就连在一起,石子终于慢慢地漂落水底。当石子在水面上漂的时候,我们都随着石子的速度数着点数,一开始是慢慢的“一、二、三,四”,后来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几点的数都在口中连成一串。同伴之间往往以点数多的一方为胜,这轮输了,接着再来,直到手臂发痛才结束。一般我们也只能将石子漂到溪中间,将石子漂到对岸的也真没有,不过吹起牛来都说今天将石子漂到了对岸。

    茅园桥头的水比较深,大人都不让我们到茅园桥头去嬉嬉泳,大人们都说渡口的渡船能将人吸入船底。那时,我们大都在溪头和南门溪滩嬉嬉泳,偶然也会看到大人们在茅园桥头游泳的,看到他们从渡船上或是桥头上跳入水中时,还真羡慕。每年夏天的某一天,为了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几周年,县里都组织纪念活动,在桥边开过隆重的会议之后,各单位会游泳的人就扛着标语下水了,身上套着救生圈,还真是神气得很。渡船在早一天就被拖到一边,数支竹排漂在一旁,作为救生的船只。在孩子们的心中,茅园桥头既充满了危险,又富有剌激。

    平日的茅园桥头是宁静的,除了过往的行人与玩耍的孩子们外,就没有其它的人,桥头北岸这块开阔的石子滩,人们就叫做茅园溪滩,一年之中,茅园溪滩总会有几次热闹的时候,每当县里有重大的会议,往往会在这儿召开,人们都说是“万人大会”。记忆中县革委会的成立大会,粉碎四人帮的庆祝大会等都在茅园溪滩举行。当年那种人山人海的狂欢,**澎湃的情绪,现在想来都是莫明其妙,但当时的**却那样地发自内心,这样麻木足以让全民族数十年的时间才会有所感悟。会后依然是声势浩大的游行,大旗竹、抬阁这些小城民间最传统的艺术也充满了政治的色彩,抬阁上那些天真的抬阁囡也不再是可爱的面容,而是一位批判者的角色了。大会之后留在溪滩石上的那些标语的碎片,留在空中的那些炮仗的火药味,在数日之后,也会被风吹散,但留在人们心的那场疯狂的阴影却不是那样容易地挥之而去。

    茅园渡口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南门大桥的建成而消失,随之而来,茅园桥也拆除了,当年的茅园溪滩现在也成为了一座人工湖。茅园桥头却以宁静的渡口和疯狂的会议场所两种不同的面貌留在小城后人的记忆之中。

                                                                                       于2007-7-18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7-19 14:46 编辑 ]

闲云散人 发表于 2007-7-19 14:55:32

“故地寻梦”系列存目:

故地寻梦之一:溪头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587&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二:宝纶堂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634&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三:水井头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764&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四:南门溪滩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862&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五:桥亭坑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069&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六:妙山头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2614&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七:县前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4189&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八:东湖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9819&highlight=

abracadabra 发表于 2007-7-19 15:04:26

四五岁的时候去南山太婆家,坐的是那种蓝色黄顶的老公共汽车,就是清晨的薄雾中在渡船上过的始丰溪,这个印象太深刻了,三十年过去了,还牢牢记着。

闲云散人 发表于 2007-7-19 15:09:43

那时公路边上的路牌写着:“天台——山头郑”。

我老在迷惑山头郑在哪里?

同道地的人都说:“肯定不在天台,要不然怎能说:天台——山头郑。

哈哈,一晃又是30年。

一诺千金 发表于 2007-7-19 15:14:43

偶奶奶就是茅园来的!

褚留香 发表于 2007-7-19 15:52:38

朴实的描述,勾勒出多少年尘封的记忆
杭州篮,很新鲜的咚咚,哈

岸头人 发表于 2007-7-19 16:29:24

闲去兄,那水闸门还实实在在的在哪里呢!老兄是好久不去旧地了,那里旧貌换新颜,只是这个依旧

雪天的云 发表于 2007-7-19 20:07:33

/qiang /qiang

飘无定所 发表于 2007-7-19 20:09:26

我就住在莪园桥头,从闲云老师的文中才知道关于它的故事,只是等我懂人事时已经没有了渡口,也没有了莪园桥,只是偶尔才从父辈 中知道它的故事

闲云散人 发表于 2007-7-20 08:30:45

现在的水闸门。

那个门洞就是当年水闸门的位置。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故地寻梦之九:茅园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