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声笑 发表于 2010-3-8 12:25:46

风雨听廊桥

廊桥是一种在桥上加盖长廊或建起屋、亭、阁的特殊桥梁。它们古老而风韵犹存,沧桑而优美壮丽,朴实又如诗如画,更有那优美的浪漫故事传说,可谓集万种风情于一身,数年前百山祖黄茅尖穿越时于景宁黄水村曾见过一破败的廊桥,于风雨中摇摇欲坠,其身上仿佛写满着历史,诉说着沧桑。
乘周末假期于周五晚自驾出发,沿海高速分水关出口,分水关至泰顺58省道全程四车道,路况很好,但由于山路均在山尖和半山腰间盘旋,云雾燎绕,打开防雾灯,能见度也只有5——10米,缓慢寻行至泗溪镇,已是夜里11点多,泗溪因有东、西、南、北四溪汇聚而得名,镇上有全国知名的姐妹廊桥,因此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它,由于是夜里,车子在廊桥边上转了好几圈都终于发现了她,天下着大雨,我们把帐篷打在廊桥上,枕着风声雨声入睡,廊桥原本是为行人遮风档雨的,没想到经历数百年后的今天为远道而来探寻者又一次提供了遮风档雨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10-3-8 12:55 编辑 ]

无非如此简单 发表于 2010-3-8 12:33:56

俩佬浪漫滴。。。

沧海一声笑 发表于 2010-3-8 12:37:09

泗溪木拱桥,古有“泗水回澜”之称。上、下木拱廊桥风格相似。相传为同一师徒所建。故称“泗溪姐妹桥”。为叠梁式木拱廊桥。
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54)重建,横跨东溪,故称溪档桥,总长41.7米,宽4.86米,高10.35米,净跨25.7米。桥台用花岗岩块石垒筑于两岸山崖之上,强度得以增加。桥由九节主拱骨纵向并列,并与横向拱骨用榫卯联成一体,形成木撑架式,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撑木三节,让桥面水平压力传递到桥台。除两端拱趾各自交撑在桥台上外,都通过构件纵横相贯,交叉搭置,相互承托,逐节伸展,形成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桥面铺木板,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桥面铺筒瓦,两头翼角飞挑。盘龙卧虎,斗角绕云,青龙翘须,颇有吞云吐雾之势。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风板。






沧海一声笑 发表于 2010-3-8 12:43:44

下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嘉庆八年(1803)重建。位于上桥西北,相距有1公里,横跨北溪,古称‘北涧桥’,村以桥名,其构件、造型与上桥相似而稍大,长度为51.7米,宽5.37米,高11.22米,净跨29米,有桥屋20间。 二桥结构精巧,造型古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典型的木拱廊桥。

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矗立在桥头的两棵参天古树掩映着廊桥和民宅,廊桥屋檐上的脊兽和民宅山花上的悬鱼在枝叶的摇曳中,若隐若现。



沧海一声笑 发表于 2010-3-8 12:46:02

北涧桥细部结构

萤之光 发表于 2010-3-8 13:02:22

廊桥听风雨,千古绝唱.

沧海一声笑 发表于 2010-3-8 13:12:20

从泗溪镇出来,先到三魁镇,三魁镇共有廊桥四座,我们只找到三座,还有一座刘宅桥我们已经过她的身边,但没看到她的踪影!
在三魁镇上很容易就发现薛宅桥,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后多次重建都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横跨锦溪,古名“锦溪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单檐。该桥拱矢斜度较大,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多米。


褚留香 发表于 2010-3-8 13:14:58

奢侈的享受。
廊桥跟路廊一样,本也是为行人旅客提供歇脚避雨的地方,也算是发挥实际作用了。

沧海一声笑 发表于 2010-3-8 13:21:42

在薛宅桥头上打听了一开小店的妇女,说是沿右边小溪而上约三百米有一廊桥,遂执伞冒雨前往,沿田边小径行了1000多米,始看见一廊桥,这是座木平廊桥,因在溪中立有三根石柱承托桥底梁木而得名“三柱桥”。它仅10来米长,破旧不勘,我们几个人站在桥上,一下有了要把桥挤塌了的感觉,只能小心翼翼地在桥上踱上几步,感受一下或许曾经有过的辉煌。

沧海一声笑 发表于 2010-3-9 11:55:21

到三柱桥才知道离永庆桥还有五公里之遥,不得已返回驱车前往。
永庆桥位于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中间是巨大的青石叠成的桥墩,桥面廊屋12间,中间为二层重檐楼阁,有木梯可上二楼,**可作为旅人暂时宿夜之所。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风雨听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