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又闻青饼飘香时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凯龙    时间: 2013-4-6 23:08
标题: 又闻青饼飘香时
本帖最后由 张凯龙 于 2013-4-6 23:30 编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明时节,百花争艳,到处是萌动的生机,似诗如画。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过,山绿了,水清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菜花黄了。青饼的香味开始飘逸了。


[attach]181632[/attach]
      这是我童年的一个记忆。记得小时候,外婆带着我们在家附近的田边采青,然后做青饼,时间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次采青,朦胧中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
      青,是一种野生野长的植物,茎叶细长,深绿色,田边山垄随处可见,伸展着犹如小手掌的叶片,叶片背面布满白如棉絮的茸毛,乡野的芬芳沁人心脾。
      随手拿着几个熟料袋,约了三位好友,走进乡野,采青去!
      做青饼,第一步是采青。做饼的青得需刚长出不久的鲜嫩部分。采青是很愉快的事,在明媚的春光底下作任何事其实都是很愉快的。走在田埂路上,踩着湿软的土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自然、舒坦。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缕缕春风柔柔和和地拂面而来,吹走了烦恼,留下的是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我。蹲下身子,看见一簇簇金灿灿的油菜花正朝我乐呵呵地笑呢!我看着它们,不禁也笑了起来。油菜花旁,还有一些苜蓿,它们趴着,躺着,探着机灵的紫色脑袋,如同小孩般无拘无束,放肆地近乎可爱,杂乱地近乎痛快……
  采了青,就要拣青。一般是当天采的青当天拣完。拣青,其实就是去掉杂草末子和青株上的败叶和泥土。记忆中,外婆都喜欢在堂前架起小方凳摆上竹筛,我们围坐着,将青倒在竹筛上,拣完一篮再倒一篮,拣好的青归倒在一个大的箩筐里。而现在,一起采青的人力够了,就在采的时候直接完成了拣青的步骤。
      该是洗青、剁青和煮青了。外婆是用米筛洗青的,筛眼比米粒还小。盛了青的筛在水上轻轻摆动,一圈一圈的,漾在水里很漂亮。洗干净的青切成小段,亦或者剁成青泥,这叫剁青。青剁好了就可以煮青了,所谓煮青就是把水烧开了,把青倒入氽一氽,氽过的青颜色泛黄了。小时候,我们几个的嘴比较馋,外婆会一次性做很多青饼,都是煮一大锅的青,而现在,却是因为留恋那一份独特的味道、那一段不仅留在味蕾里的记忆。
      接下来就是捣青。下面是白净的糯米粉,上面是深青的青末,颜色很分明,然后将其倒在石臼里,这时候力气大点的就轮番上去抡着石杵捣。石臼边上还有一人应承着,旁有一盆水,还有多出来的糯米粉,每捣几下,便用手滚下糯米粉再把捣黏的青团扒剌到中间。捣青不仅是个体力活,还要有准头,不然,石杵砸到石臼的边缘,就会撞下石粉来,做出来的饼就涩口了。不仅如此,仅靠蛮力也很容易砸到边上拢粉那人的手。这次捣青,用的也是石臼石杵,那个石杵挺沉的,啪嗒啪嗒不停地捣了几十下,各自配合的很好。
      到了压青饼这一步了。将捣好的大青团细细地揉成小青团,然后包入甜味、咸味两种馅儿。甜的,我们做成了青饼,包了豆沙馅还有黑芝麻,再填进饼印并敲出桃形、寿字等图案的青饼,我最喜欢的是鱼形青饼,很逼真,似乎鱼的尾巴还在摆动。咸的,我们揉捏成了青饺,包了很多馅料。最后都整齐划一地铺在粽叶上,摆进蒸笼。
      等待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围着炉灶,时而探头探脑,时而偷偷的揭开盖子,偶尔还悄悄的用筷子戳几下那些个胖嘟嘟的小东西。当糯米粉的粉气伴和着青的清香在灶间飘逸时,就可以出蒸笼了。待到揭开盖子的时候,那阵雾气还没散开,蒸笼里码的整整齐齐的青饼、青饺就被我们哄抢一空。
  捧着热乎乎的青饼,伴着淡淡的清香一口咬下,甜美的汤汁悄然滚进嘴里,虽然烫得生疼却又不舍得放下。只肯放在手心,嘴巴呼呼的吹风企图给青饼快速降温。终于待到青饼稍微凉了些就忙不迭的塞进嘴里……我喜欢此时青饼的味道,香而不腻,很质朴。也无论怎么吃,小小的青饼就有本领让满屋子都飘散着一种不腻的清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时天台人在清明节采青做青饼、青饺,并在给祖先上坟时带些去,让九泉的先辈也尝尝鲜,以此寄托晚辈的哀思。而今,天台人依旧延续了当年的习俗,并十分盛行,而做青饼,吃青饼的心情已不同于以前,少了一份哀思,多了一份闲趣。
      又淅淅沥沥地下过一场春雨,山更绿了,水也愈清了。当再次走在田埂路上时,青饼的余香绵绵不绝地从我记忆中飘散过来……

原文地址:《又闻青饼飘香时》含制作青饼的图片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3-4-7 00:15
喜欢青饼,可以一口气吃下10来个哈。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3-4-7 02:42
嗯,小时这些事都干过,各种纹样的清明饼。那时清明上坟也是件乐事,一家族的大人小孩集体出动,春游一般。回来就采了大把大把的柴爿花带到家。
作者: 哈哈笑    时间: 2013-4-7 11:19

作者: 24.    时间: 2013-4-7 11:58

作者: 我心依旧    时间: 2013-4-7 13:46
林华强 发表于 2013-4-7 00:15
喜欢青饼,可以一口气吃下10来个哈。

不要吹牛,10个太夸张了!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3-4-7 15:11
很亲切的文章
青饺偶也很喜欢
作者: 张凯龙    时间: 2013-4-7 18:54
林华强 发表于 2013-4-7 00:15
喜欢青饼,可以一口气吃下10来个哈。

这胃口蛮大的

作者: 张凯龙    时间: 2013-4-7 18:55
一诺千金 发表于 2013-4-7 15:11
很亲切的文章
青饺偶也很喜欢



作者: 张凯龙    时间: 2013-4-7 18:58
abracadabra 发表于 2013-4-7 02:42
嗯,小时这些事都干过,各种纹样的清明饼。那时清明上坟也是件乐事,一家族的大人小孩集体出动,春游一般。 ...

恩,是的,小时候的清明节,春游一般

作者: 城郊结合部    时间: 2013-4-8 08:22
图片好像是“草紫”不是“青”哦,最好拍几张不同种类的“青”如“艾青”,“糯米青”和“破丝青”等。另建议作者将“采青”改为“摘青”,个人愚见。
作者: 叮当    时间: 2013-4-8 09:57
24. 发表于 2013-4-7 11:58

破丝青

作者: 老玩闹    时间: 2013-4-8 11:42
我们小时侯就盼清明节。清明节可以吃青饼、青饺,与堂兄弟们一起上坟,然后分介饭肉,为鼓励上学,小学毕业的多一份、中学毕业的再加一份,(当时叫有功名的可多分)。我们还盼着学校组织到赤城山、国清寺远足(踏青)唉!一晃就六十多年了。谢谢楼主勾起我儿时记忆!
作者: 张凯龙    时间: 2013-4-8 11:53
城郊结合部 发表于 2013-4-8 08:22
图片好像是“草紫”不是“青”哦,最好拍几张不同种类的“青”如“艾青”,“糯米青”和“破丝青”等。另建 ...

恩,图片是草籽,学名苜蓿。因为文中写了“油菜花旁,还有一些苜蓿,它们趴着,躺着,探着机灵的紫色脑袋,如同小孩般无拘无束,放肆地近乎可爱,杂乱地近乎痛快……”,所以配图一张~

作者: 张凯龙    时间: 2013-4-8 11:54
老玩闹 发表于 2013-4-8 11:42
我们小时侯就盼清明节。清明节可以吃青饼、青饺,与堂兄弟们一起上坟,然后分介饭肉,为鼓励上学, ...

原来以前是如此的,受教,也谢谢您!

作者: 美丽的神话    时间: 2013-4-8 19:29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神话 于 2013-4-9 11:56 编辑

天台的清明饼和清明饺,实在是好吃,想想也好吃,不过,今年没吃到,好多年都没吃到。读此篇,让人勾起好多美好的回忆。文章可以再精简,切换再清晰点:)

半个月前,我和两个朋友去香韵佳香草文化园。打算看薰衣草,薰衣草花期没到,花没看着,却在一个小山坡上看到满山遍野的棉青,这在天台老家是极少见到的。我本想走过算了,可看着一簇簇的青,实在走不开,忍不住蹲下去摘,两个朋友只知道艾青,从来不知道这个棉青更好吃,也跟我一起摘,摘着摘着,我什么时候跪在地上都不知道了。哈,可是,我们连一个塑料袋也没有,儿子跑到烧烤的地方向人家要了一个塑料袋来。不过,种花草的几个老农是认识棉青的,但是极少有人去摘的,还说“买几个吃吃多方便啊,自己做太麻烦了。”

   回家和儿子兴奋地把青洗净,煮熟,用刀剁碎,再拌了糯米粉,急匆匆地包了一点红糖,揉两下就压到饼印里,再“啪嗒啪嗒”敲出来,排在蒸锅上,再焦急的等待……真正的流程不是这样做的,最关键的一步揉面没做好,一切全凭想象去做了,结果,惨败!饼全蒸塌了没样子,红糖也流出来了,并且一点也不好吃。老公笑我做得噶腻腥的,儿子却开心地吃了一个又一个,我还跟儿子分享了一个“小板凳的故事”~~~~~~

作者: Pyramid    时间: 2013-4-9 08:12
草籽花
作者: 张凯龙    时间: 2013-4-9 13:21
美丽的神话 发表于 2013-4-8 19:29
天台的清明饼和清明饺,实在是好吃,想想也好吃,不过,今年没吃到,好多年都没吃到。读此篇,让人勾起好多 ...

字里行间也透露出您很会生活

作者: 张凯龙    时间: 2013-4-9 13:21
Pyramid 发表于 2013-4-9 08:12
草籽花

恩,学名苜蓿,紫苜蓿花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www.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