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古刹散记——通玄寺 [打印本页]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9-13 10:30
标题: 天台古刹散记——通玄寺
         
                天台古刹散记——通玄寺

       对于连绵的天台山来说,通玄寺只不过是一座不显眼的小寺。可它却是五代时法眼宗大师德韶来天台缔造的第一座古刹。我无法揣摩这位大师为何会选中这里,开始他在天台山的传法历程。岁月沧桑,我已无法从史志中想象它当初呈现于世时的面目,仅以今天的眼光看,这里并不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营造佛家丛林的地方。
      通玄寺是在德韶大师那段随口而出的偈言开始名气大噪。
      公元936年暮春的一个早晨,雨后初晴,德韶大师站在佛殿石阶上,极目远望,只见寺前的山岗上郁郁葱葱,初升的太阳,柔和地给那片翠绿山林投泻下暖暖的桔黄,草木间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芒,湛蓝而高远的天宇上有几抹淡淡的云片,大师不禁地随口呤出: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这首短短的十六字,言简意赅的禅偈,堪称佛教法眼宗的经典之作。意即学禅到达顶峰,自然异于俗世;由于心外无法,则禅境(青山)随处可见。这首禅偈开始在弟子中流传,很快就传到他的师父文益的耳中,躺在病榻上的文益大师听了这段偈言,病身倾刻间痊愈,眼中闪烁着欣喜,不禁叹道:“仅有这一偈言,法眼宗就可大兴!”那年,德韶大师45岁。的确,法眼宗在此后的日子是一路走红,到了他的弟子永明禅师手里,已是红透了大半个中国。永明禅师撰写了《宗镜录》一百卷。法眼宗成了宋初禅教影响力最大的一宗。德韶大师被钱弘叔王赐于“大禅师”,尊为“国师”。这首禅偈也是广为流传。此后,读过这禅偈的有多少人来通玄寺朝觐,没有记载,也许后来人都没有大师的那份灵感,那份谙受,反正后来就再也没有出现如大师那样的禅偈了,也许有过,或不及大师那高深的睿智和悠远的意境,而颤抖地不敢在众人面前抖落。因为大师并不是面对通玄寺前景色而引发,而是在那一刻他的禅思的厚积薄发。尽管这首禅偈在人们手中竞相抄传。但通玄寺并没有因为它的风光而风光,它如朝露一般在初升的阳光下激动地一闪,便平淡了下来。
      德韶大师建好通玄寺,留下这段炙手的偈言之后,又忙着去创建护国寺、天宫寺、普门寺、华顶寺……去了,在钱弘叔王的巨大财力扶持下,他一口气在天台山的创建了12座寺院,最终圆寂在离通玄寺不远的莲花峰。
      寺后的通玄峰,也因通玄寺而得名。德韶大师给通玄寺带来片刻的辉煌。而这种辉煌却没有能如滚滚的清泉一般一直延续下去,在此后的日子里,通玄寺如是过小农日子,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平淡、朴素而没有波澜,它成了一座时常被人想起,又常常被人遗忘的寺院。
       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天下午,宁静的通玄寺来了一位带福建口音的禅师。他就是禅理高深的临济宗大德“圆悟禅师”。朝廷闻知他的名声竟数次下诏要他去京。可他就是不接奉诏,而安心在天台山这座不起眼的寺院。数年后一个炎热下午,一位法名叫“隐元”的禅师。他仰慕圆悟禅师的禅学,于是赶来拜谒。几年后,他乘船去了东瀛岛国,开创了日本黄檗宗。1642年夏,圆悟禅师在这座偏远的通玄寺永远地瞌上了双眼。他留下了12卷的《语录》,他的“棒打启悟”的禅学思想,对明清之交时的禅宗各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青灯清香,晨钟暮鼓的轮回中,通玄寺默默的守着时光。清末有一位很有才气的文人名叫齐周华,他从万年寺徒步来到这里。在他日后那部洋洋洒洒《台岳天台山记》中,也只留下廖廖几个字:“渡罗汉岭,访通玄寺,系天童密云国师示寂处。”
       如今的通玄寺,简陋得如是山中的一座小庙,没有山门照壁,没有前殿后堂,只有寺前那两株削劲的古杉,透映着几分古韵。然而这古杉也并不五代留下的,而是宋代的僧人栽下的。
       大殿的后面是开垦出的耕地,土里掺杂着许多的不知何朝何代留下的的片砖碎瓦。如今的寺僧净昌已是年旬七十有余,十分的消瘦,身骨却硬朗。他领着我在寺址绕了一圈。他指点着哪一块是方丈楼遗址,哪一块地原先法堂位置,只是没有提到那首偈言,也没说到法眼宗。这位在这里居了20多年的老僧,说起通玄寺只是满怀的艰辛,这位来自舟山海岛的僧人,固守在这里,修建了大殿和寮房,还化缘募了些钱赎回了寺四周的山地,种点蔬菜和杂粮。不时地有几位来自远方的僧尼在这里挂单修行,但最终还是离去。
      在大殿的前而有一座六角开形的经塔,刻着是一段经文;原先的照壁,已被拆了而砌作了梯田的梯坝;放生池也改造成了农田。对面那座曾唤起大师灵感的山岗,栽着的是茶叶和梨树,只是远处的山峰在飘浮的白云中显得有一些诗意。
       风微微地吹拂,山上的泉水潺潺地流过寺前。太阳很好,僧人净昌在大殿前的篾簟上晒谷子。他仍旧过着简单而平凡的日子。他不仅固守着是一座法眼宗大师创建的古刹,也固守着一座曾经有过的辉煌。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07-9-14 08:29 编辑 ]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9-13 10:38
沙发,还真的没有听说过这个寺院呢。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13 11:19
好好挖掘一下钱弘俶的资源,包括梁妃塔。几代钱王,好歹也是一国之君,虽然小了点。
永明延寿创建了净慈寺,后者的风头还是狠劲的。

天台还有很多钱王旧事,看了此文,才知道天台的禅宗也如此兴盛,代表人物也很多,可以攀一下杭州的高枝,适当的走出去。

天台寻访钱王踪迹,钱王与天台山等。


寂然写寺院越来越有感觉了,文美意达,佩服的很。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9-13 15:48
有僧,即有寺,有法,绵延不绝
作者: 驿外寒梅    时间: 2007-9-13 16:06
熟悉的人都说明辉老师像和尚,确实有大德的风尚。就我看来修习无所谓出家还是入世,心有禅意即是禅者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13 16:13
天台出了两个和尚,明辉是文学僧,豆子是鲁智深,花和尚,哈哈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13 16:22
寂然这一古刹系列做得精彩。

其实,佛教文化应是天台山文化的精髓,敬佩楼主的敏锐。

有机会倒要寻访一下通玄寺滴。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7-9-13 20:02
孙老师,齐周华应该是清中期的吧.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9-13 22:39
原帖由 林华强 于 2007-9-13 20:02 发表
孙老师,齐周华应该是清中期的吧.

谢谢指正,齐周华(1698-1768),也就是康熙至乾隆年间的人。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7-9-13 23:42
美文!请问通玄寺现在何处?有图片吗?强烈建议楼主出门带数码相机!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9-14 08:09
原帖由 老虎 于 2007-9-13 23:42 发表
美文!请问通玄寺现在何处?有图片吗?强烈建议楼主出门带数码相机!

对不起,我出门很少带相机。希望有片片的发上来。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4 08:43
原帖由 老虎 于 2007-9-13 23:42 发表
美文!请问通玄寺现在何处?有图片吗?强烈建议楼主出门带数码相机!

灰常支持!
作者: 醇酒美人    时间: 2007-9-14 09:16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14 09:50
读此文,对德韶禅师产生了兴趣,上网寻相关的资料。

传一网文,同读。

天台德韶

作者:清 净

  在清凉文益的众多弟子中,以天台德韶的声望最高。
  德韶(891—972)俗姓陈,浙江缙云人,17岁出 家,18岁至信州(今江西上饶)开元寺受戒。后唐同光(923—925)年间,德韶开始行脚游方,他先去参拜龙牙禅师,问:“雄伟之尊,为什么不能靠近呢?”
  龙牙禅师答:“就像火跟火。”
  德韶问:“忽然遇上水来又怎样呢?”
  龙牙禅师生气地说:“出去,你根本不知道我讲什么!”
  德韶并不就此罢休,进一步追问:“天不能盖,地不能载,这道理又怎样讲?”
  龙牙禅师答:“你就该这样。” “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指人人具备的佛性无边无际,无外无内,天地不能包容。你具备佛性,你就该这样。
  德韶先后问过十七次,龙牙禅师反来复去就是这一句话。德韶始终不明白其中旨意,请龙牙禅师再次开示。龙牙禅师说:“这个禅,还是以后你自己去领会吧。”
  德韶后来行脚来到通玄峰,一天正在洗澡,洗着 洗着,忽然想起了龙牙禅师的那句话,眼前一片明朗。他赶紧穿好衣服,焚香朝着龙牙寺的方向礼拜,说:“如果龙牙禅师当时对我说了,今天免不了要挨我一顿骂。”
  此后,德韶又去参访疏山禅师,问: “不落古今是什么意思?”
  疏山禅师干脆地回答道:“我不能说。”
  德韶问:“为什么不能说?”
  疏山禅师说:“其中无法分辨有无。”
  德韶说:“师父不是说得挺好吗?”疏山禅师一听,非常惊骇。
  德韶就这样先后参访了五十四位高僧,但都不契法缘,未能彻悟。但德韶却自以为已得禅旨,所以后来去参拜清凉文益时,他从不入室参问,只是随众人行动而已。
  一天,清凉文益上堂,一位僧人站出来问:“什么是曹溪一滴水?”
  清凉文益答:“曹溪一滴水,就是曹溪一滴水嘛。”
  那个僧人显然有些摸不着头脑,没敢再问,只得退下去了。在一旁的德韶却豁然大悟了,平生的滞涩凝重之处,此刻如冰雪消融。他终于悟到了“平常心是道”的禅法。曹溪一滴水,就是曹溪一滴水,平平常常,自自然然。有时候最完满的回答,就是问题本身,何必舍近求远,向外寻找呢?
  德韶把自己的悟道心得说给清凉文益听。清凉文益说:“你以后会成为国师,使历代祖师传下的禅法发扬光大,我不如你。”
  不久,德韶离开清凉文益,来到了天台山,他瞻仰智顗大师的旧居,好像回到了自己住过多年的地方。由于德韶与智顗都姓陈,因而人们都把德韶看作是智颉的后身,于是德韶就留在天台山弘法,世称“天台德韶”。
  天台德韶接引学人的方式与其他禅师不一样,他既不捧打,也不喝斥;既不沉默不语,也不迎面去截断你的话头。凡有僧人提问,他并不在意你的思路趋向,而只关系你的提问方式。他往往采取对提问者的评价方式——或肯定或否定,以进一步诱导提问者去挖掘自己的“本来面目”。从以下几则问答可略见一斑:
  有僧人问: “什么是六相?六相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此六相。
  天台德韶答:“你就是。”
  僧人问:“什么是三种病人?”
  天台德韶答:“正好叫你问着了。”
  僧人问:“什么是方便?”
  天台德韶答:“问得好。”
  僧人问:“什么是古佛心?”
  天台德韶答:“这个问题提得不简单。”
  僧人问:“僧人圆寂后到什么地方去?”
  天台德韶说:“不能告诉你。”
  僧人又问:“为什么不能告诉我?”
  天台德韶说:“怕你不能领会。”
  天台德韶发扬了其师清凉文益的“一切现成”的禅法,认为“佛法现成,一切具足。”他住通玄峰顶时,有偈示众: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意谓参禅达到顶峰,与人间自然不同;由于心外无法,随处都可见到青山(禅境)。清凉文益对这首偈评价极高,对人说:“德韶光凭此偈就足可振兴我宗禅法了。”
  钱做任台州刺史时,曾邀请天台德韶到自己的官府说禅,天台德韶则预告他将成为国王。钱做继位为吴越王的第二年(948),就派遣使者迎请天台德韶至杭州,礼为国师。天台德韶请钱椒派使者到朝鲜誊抄散落在海外的智颉论疏,带回国内,成为天台宗中兴的重要契机,也是禅宗与天台宗相互融合的一个标志。
  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天台德韶在弘法时,一再祝愿“天下太平,大王长寿,国土丰乐,无诸患难。”他认为“此是佛语”,古今不易,要弟子们为此而尽心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姓要求安定的愿望。天台德韶对吴越王表现得特别忠诚,在佛教弘扬的“四恩”中,他把“国恩难报”提到首位,认为佛法兴隆,非靠国王之力不可。吴越与闽、南唐的禅宗相同,都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大为增强,成为不可小看的力量。宋朝开放佛禁,着重推崇江浙地区的佛教领袖,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的。
作者: 金水    时间: 2007-9-14 10:47
孙明辉,还记得在你办公室和你聊写文章,你说有的时候是从别人身上感动自己,这个我很赞同,你现在的文章越来越见火候,但是是不是再厚重些,写成大散文的风格.呵呵.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9-14 21:07
原帖由 金水 于 2007-9-14 10:47 发表
孙明辉,还记得在你办公室和你聊写文章,你说有的时候是从别人身上感动自己,这个我很赞同,你现在的文章越来越见火候,但是是不是再厚重些,写成大散文的风格.呵呵.

努力吧。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9-14 21:16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14 09:50 发表
读此文,对德韶禅师产生了兴趣,上网寻相关的资料。

传一网文,同读。

天台德韶

作者:清 净

  在清凉文益的众多弟子中,以天台德韶的声望最高。
  德韶(891—972)俗姓陈,浙江缙云人,17岁出 ...

谢谢有心寻得这些德韶大师的资料来。德韶大师正如文中所述的,是“智者后身”式的人物。他是天台山创建寺院最多的一位大师。
作者: 人山人海    时间: 2007-9-14 21:28
散文还有大小?咩叫大散文?咩叫小散文?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4 21:51

偶也想说这句话
就是不敢说
哈哈!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9-14 23:51
标题: 通玄寺远眺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9-14 23:52
标题: 通玄寺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9-14 23:53
标题: 寺旁古杉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9-14 23:55
标题: 寺不远处百丈坑上游莲花石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14 23:57
德昭对天台义理没什么贡献,护教却是有功。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5 10:21
谢谢宇鹰前辈的照片
作者: 突然的自我    时间: 2007-9-15 14:23
整理和挖掘天台山佛教文化,为后人留下些记忆吧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16 14:40
请教宇鹰先生,殿前的那座石塔是否旧物?

看起来似乎是新建的。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6 20:46
看看是测刮新!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9-20 01:05
标题: 回复 #28 一诺千金 的帖子
石塔是新的,底座还用水泥嵌缝的,又是一枚“磨光的铜镜。
莲花状的岩石下还有打下的条石,看后倍感心痛。


磨光的铜镜

龙山胜景,美不胜收。其峰峦叠翠,碧水滢回,奇岩嶙峋,古洞奇幽,逗人驻足忘返;特别是那百态千姿、惟妙惟肖的猿啸岩,眼睛黑白分明、见者能增福分的观音隐身岩,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还有那历史悠久的古迹,珍贵异常的文物和神奇美妙的传说,使龙山胜景更富灵气;确实值得一游。但游过之后,却情不自禁地想说一说“磨光的铜镜不值钱”的故事。
    传说唐时有一渔民出海捕鱼,网起一枚锈迹斑驳的青铜镜,镜上还镌有金文,乃上古之物。在渔民眼中,此物毫不值钱,正欲抛回大海,仔细一想,家里的甏口正无物可盖,于是拿回家中,做了甏盖。一波斯商人闻之,愿出五万两银子购买,并讲定第二天银货两讫。善良的渔民心想:这么一枚锈迹斑斑的青铜镜卖五万两银子实在过意不去,于是彻夜未眠,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这枚青铜镜打磨得光可鉴人,金文也就荡然无存了。第二天,波斯商人如期而至,当渔民兴冲冲地拿出磨光的青铜镜时,不料波斯商人连连摇头说:“磨光的铜镜不值钱哪!”然后扬长而去。
    龙山胜景内也有这种“磨光的铜镜”,如建在武书院左侧崖壁上的观音阁,便是典型的一例。崖壁上原本有石刻观音像,据说乃明朝时所刻,可谓珍贵异常。数年前却以新塑的水泥观音覆盖之,并建起了观音阁,岂非是一枚“磨光的铜镜”。据说有关部门正拟拆掉观音阁和水泥观音,使原石刻观音能重见天日。但愿石刻观音未因此而损毁,否则,憾莫大矣!
    据清齐周华《台岳天台山游记》记述,如来古洞“衡门有藤大如臂,穿柱根而生,横梁脊而度,蒙络石壁,牢不可破、亦美观也。”此藤今已荡然无存,不知原因何在。松隐居岩门旁的崖壁上前年还可见到刀痕累累的大如儿臂的古藤,但去年便已荡然无存,推及如来古洞古藤遭遇的也是同样厄运吧,这又是一枚“磨光的铜镜”。
又传智者大师初来天台时的隐居处——松隐居正准备建造画栋雕梁,飞檐翘角的大殿,不知建者是否考证过原大殿的情况?是否研究过清代名人齐周华的游记:“启扉俯槛,修竹拂檐,黄橘满树。唐人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可移赠也。”及清代文人许君徵“岭盘云树合,径曲竹房迷.”的诗句。还有那进出岩门的金踏道,相传乃智者大师和其徒慧绰以种莴苣、拾橡子充饥,一锤一凿开出的仅容一人脚尖踩踏、需跻梯摩胸而上、仰视如云梯的岩孔,不知今后是否会被毁去再铺上石级而成为“磨光的铜镜”呢?
龙山胜景现在正在开发,年初受景区开发公司潘总邀请又去了一趟龙山,见到山谷中某处正在挖坑,准备移栽一棵合抱粗的大樟树。我说:“樟树栽上后,肯定要遮挡住观赏观音隐身岩的视线。”潘总当即决定停止挖坑,另择栽樟树的位置,并表示,绝不让“磨光的铜镜”再出现。
    看来龙山胜景是不会再出现“磨光的铜镜”了,但我县其他各景点在开发过程中,是否会因稍有不慎而重新出现“磨光的铜镜”呢?但愿开发者能慎之又慎,精心保护好景区中原有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和历史的景观,不使其遭到人为的损坏,那怕是好心人在无意中的损坏。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9-20 09:22
没办法了。总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能懂得这个道理吧。
聪明的人,愚昧的人,自作聪明的人也太多了点
作者: 零零妖    时间: 2007-9-27 11:18
通玄寺
坐落在天台石梁镇岩头墩村,离龙皇堂10里左右,那里最有看头的是寺院前面的一个老杉树,n年前村里几个放牛娃在树洞里烤火(树中间原来有个小洞,据说也放牛娃挖的),引燃了整棵树,把整棵树烧空了,这棵树也因此死了几年,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棵树又活了,嘿嘿,有点邪门,村里人都说是菩萨显灵。
偶小时候就去过好几回,第一次去时候还是好奇怎么很远的山头有寺庙,一不小心步行好几十里赶到那里。现在公路能通到那里,骑摩托车应该还是很方便。
作者: 小菜好几碟    时间: 2007-10-19 21:45
在北山集云铁钱湖村不远处,那边的签挺灵的说,正月初一没事我都会去下
作者: shasha6608    时间: 2007-12-3 22:23
没有听说过这个寺院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12-3 22:27
寂然写的都是已经消失了的寺院。
另,天台三百寺,并非寺院都是想象中的高楼大殿,象国清寺这样规模的很少,大家心里不要用固定框架去套。其实很多寺院,都是很小,包括建筑物,塑像,风景区等。毕竟僧人注重修行,而不是为了旅游考虑,情况各不相同。
其实在天台的乡间,仔细打听一下,你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诸如寺、庙、庵之类的建筑,其实那就是宗教场所,可以归纳到天台寺院集合中去。
作者: shasha6608    时间: 2007-12-3 23:13
真替天台的旅游担心,现在是宁愿一点也不动,也不要小家子气弄的不伦不类。好多景点破坏的太厉害了
作者: 小盏    时间: 2007-12-14 15:24
不知道寂然老师会不会写到猴丁寺?听说以前风水极好的,被什么江西人谋风水时破了风水,所以败落。

就在宇鹰老师写过的那个中国无双的双曲拱桥边上的。另外,那次走的时候,听一老农说,那边上的贤师岗上,以前听说也有过一座不小的寺庙的,
作者: 零零妖    时间: 2007-12-14 15:35
连贤师岗也知道啊,厉害。偶那村有亲戚
作者: 575971074    时间: 2007-12-18 22:13
佛法无边,物物是佛.
              宇鹰老师等天好时空之日,叫上我们这帮迷恋山水者,一起神飞天宇间,饱览天台野景好风光!
作者: ttwyf    时间: 2008-4-5 10:13
原帖由 人山人海 于 2007-9-14 21:28 发表
散文还有大小?咩叫大散文?咩叫小散文?


为你的率真鼓掌!!!

谁能解答一下人山人海的问题,也好学习一下?

[ 本帖最后由 ttwyf 于 2008-4-5 10:16 编辑 ]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www.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