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杨家岙:深山里的石头村 [打印本页]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0-31 13:36
标题: 杨家岙:深山里的石头村
这里所说的“深山里的石头村”,究竟在哪里呢?请跟随着我们到泳溪乡的苍华去走一走吧。

在泳溪乡乡政府西侧,有一条公路,沿着这条公路一直往北往北,终点就是苍华了。上个周末,我们一行四人前往传说中的“石头村”——泳溪苍华。

雨后的苍山,云雾弥漫。一路上都是绵延的青山和葱郁的竹林,眼睛享福极了。(那个眼睛有没享福哈?)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盘旋了1个多小时后,司机突然刹车:“呀,没路了,怎么开啊?”我们下车一瞧,原来已经到达此行终点站——苍华。

下了车,便是满目苍翠,漫山遍野的青草和绿树,间或有一些艳红或姹紫的小花夹杂其中。绕过一个弯,可以看见一道山谷,一条小小的溪流在山谷中流淌,这便是泳溪。而苍华村便隐藏于这山谷和树木深处。

苍华村在群山的环抱中,除了我们来的那个方向,其余三面都有青山环绕。村内房屋大多沿溪两岸,依山势而建。阳光从山的那一边照下来,村里所有的建筑都像是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放眼望去,不乏现代的混凝土结构的楼房,但石头砌的老房子更多。村内小路有的以鹅卵石精心铺排成各式图案,有的则是整块整块的大石头。三五成群的鸡鸭鹅总是自在地在村中散步,在小溪里游泳;偶尔有成“方队”的羊群走过,它们边走边“捞”几把嫩草在口中咀嚼,自得其乐。村口的那座石桥看来也有些年岁了,村人们闲暇时总喜欢在那桥边的石礅上小坐一会儿,拉几句家常。我们也这样悠悠然地坐在石桥上,看山,看水,看一整个下午也不觉得累。

粗粗一看,苍华村与普通的乡村并无二致。漫步村内,细心的你便会发现,苍华和它们是不同的,它是那么特异和别致。让我们瞧瞧,这房子是用石头建的,路是用石头铺的,堤坝是用石头砌的,菜园子的围墙是用石头垒的,还有石桥、石凳、石礅、石台阶……全部用石头垒成的房屋,经过百年风雨洗礼后,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让人着迷。

要说这其中最壮观的还是村民许老汉家的一堵石头墙。这石头墙直接从溪底砌起,用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大青石。几万块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青石组合成一面二十几米宽,十几米高的石头墙,煞是壮观。石头墙上建了房子,如今住着许老汉老俩口。今年70岁的许老汉有4个儿子,如今都已成家,到外地打工去了。只有不愿离开祖屋的许老汉和他的老伴留在家里。许老汉告诉我们,这石头墙早他记事以来便一直存在,少说也有百几十年历史了。

石头墙上修的房子是砖木结构,现在有些破败了,而石头墙却是历经百年不倒,看来村人世代砌石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记录,苍华村年轻一代已经对村里的历史所知无几了。村里一位年长的老人告诉我们,苍华原叫作杨家岙,再早些叫杨田岙,却没有姓杨的人,据说最早居住的是宁(音)氏,老人们也说不清苍华究竟是哪个年代建成的了。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石头的建筑物,老人解释说,可能因为方便吧,你看山里、坑里那么多石头,搬上来就是了,就地取材嘛。

苍华离城区实在太远了,即使开车也要一个半小时,况且,从苍华去城区的车实在太少太少了。很多年前,村里的年轻人便开始陆续外迁,搬离苍华。据说,目前村中只留下1 / 6的人口,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开出一墙石头花
[attach]32357[/attach]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0-31 13:38
石头村扩展图

[attach]32359[/attach]

山村小庙

[attach]32360[/attach]


小庙的石头墙,很久之前好像是扇门。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0-31 13:40
瞅瞅“XX在走路”这小腰扭的。。

[attach]32362[/attach]

最爱这绿

[attach]32363[/attach]


恒源祥,羊羊羊……
[attach]32364[/attach]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0-31 13:42
XXX,别以为就你会扭腰,这路也会。。

[attach]32365[/attach]


“泰山在此”,这麒麟与凤凰画得还不错吧

[attach]32366[/attach]


老石桥上,父女俩聊得正欢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0-31 13:43
圆弧状的石墙,造起来得花不少工夫吧。。

[attach]32368[/attach]


在这里想喝啤酒真不方便,大老远地从外面担进来,大老远地再把瓶担回去。。

[attach]32369[/attach]


重点不是看路,据说有人最喜欢这造型。
作者: 风中劲草    时间: 2007-10-31 13:51
鸽子是没放,耳朵不用割

[ 本帖最后由 风中劲草 于 2007-11-1 12:32 编辑 ]
作者: 蓝色柴爿花    时间: 2007-10-31 13:54
哈哈!这年头流行放鸽子的哟!河蟹社会咯!
作者: 冰晶    时间: 2007-10-31 14:01
这里的石头,让人着迷.

山村的小庙,有点拉萨味.

坏了,我的脚双痒了.
作者: 皇家斗牛士    时间: 2007-10-31 14:06
介绍的很详细,文笔不错啊,顶你一下。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07-10-31 14:37
右耳MM真是才女啊, 下次有好地方去,也吱一声,跟在后面偷着学点功夫来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10-31 15:06
杨家岙的石屋在楼主的笔下更有山村的韵味了,

苍山的山石多为黑色,这不同于用溪石所叠的石屋,

所以杨家岙的石屋就多了一种沧桑感,

而溪石相叠的石屋,就显得清灵一些。

天台的石屋一般是一层为石墙,二层为砖墙,

这就使得石屋显得非常的稳重和结实,

这样的石门就很有特点了。

杨家岙原名为洋钿岙,据村民说,祖上比较富有,用银洋钿买了许多的田地,

所以称“洋钿岙”,后才谐声为“杨家岙”。

现在的杨家岙其实有三个自然村联在一起,分别为许、齐、何三姓,

杨家岙偏偏没有“杨”姓。

其实从天台的地名特点来看,姓也一般放在村名之后,

如南山的“石塘徐”、“石塘金”。

至于“苍华”是行政村上的叫法,老百姓都不这样叫,

苍华是“苍山”与“宝华”的合称。
作者: 水晶泡泡    时间: 2007-10-31 15:25
石头的房子石头的路
现在很少了
以后的人就见不到了
作者: 蓝色柴爿花    时间: 2007-10-31 15:38
石头的房子石子的路
少见么!不少见!
这么整齐倒是不多见!呵呵!
说句不好听还不就是因为穷乡僻壤之故哟!
要不然早就拆掉咯!
谁不想住进高楼大厦啊!
作者: ccsky    时间: 2007-10-31 15:49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0-31 15:56
谢谢闲云老师的详解,尤其是关于“洋钿岙”的来历。上次村民告诉我,是“杨田岙”,但不知道来源。
我们去的时候,问了很多人,但没找到一个知晓村庄历史的老人,据说唯一一个知道一点的老人已经去世,只好悻悻而归。。。

闲云老师是什么时候去的?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10-31 16:01
to 右耳 :今年春日去了多次。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0-31 16:09
下次有机会逛古村落,咱一起去,,,感觉闲云老师有毒到的眼光,一定会发现别样的风景。。。
作者: 沧海一声笑    时间: 2007-10-31 16:21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风景,可惜没有右耳的文采,无法表达!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0-31 16:23
哈哈哈。。。我不过是流水账式的“文采”。。
作者: 一朵云    时间: 2007-10-31 16:49
流水帐式的文采都显得那么有文底了.厉害啊`~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10-31 17:20
偶的村咋没你们熟悉啊
哈哈
才女!
果然是才女!
大吹笑没说错!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1-1 20:20
大吹笑是哪个人啦?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11-1 22:57
就是那个什么什么沧海一声笑罗
天台又没什么海
你说他要那么笑
不是大吹笑是什么啊
作者: 突然的自我    时间: 2007-11-2 09:22
原帖由 右耳 于 2007-10-31 13:42 发表
XXX,别以为就你会扭腰,这路也会。。

32365


“泰山在此”,这麒麟与凤凰画得还不错吧

32366


老石桥上,父女俩聊得正欢

是父女俩还是 爷孙俩?
作者: 右耳    时间: 2007-11-2 11:19
问过了,说是父女。。。
作者: bbandme    时间: 2007-11-5 20:34
嘿嘿~~解读历史的痕迹,慢慢体会人生的真谛么?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11-16 20:15
呵呵写得不错哦~
作者: べ天お涯い    时间: 2007-11-20 13:54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www.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