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宝宝发烧“三宜”“三忌”
[打印本页]
作者:
影子
时间:
2005-12-30 21:14
标题:
宝宝发烧“三宜”“三忌”
<P>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低度发热,体温介于37~38.5℃之间,对身体危害不大,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故不必采取特别的降温退热措施。但中度发热(体温38.5~39℃)及高度发热(体温超过39℃)若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引起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故须采取措施,及早治疗,细心护理。 </P>
<P> 对发热的患儿,家长应如何护理,注意些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要了解发热患儿的"三宜"与"三忌",细心观察,认真护理。 </P>
<P> 1.宜保持家居 空气流通。众所周知,散热,主要是通过对流、传导和蒸发三种机制,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散热降温。 </P>
<P> 2.宜多饮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若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以防感冒。 </P>
<P> 3.宜选用适当的退热措施。物理降温,是利用物理学散热的对流、传导、蒸发等原理的退热方法,安全、简便而可靠,是首选的退热措施。譬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是利用对流原理的一种方法,所有家庭都可采用。那种发热时不能开窗,不能吹风扇的看法是错误的。当然,不能对着病孩吹风扇。根据热传导的原理,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左右的温水拭浴,可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便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前。当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 </P>
<P>
对发热患儿,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忌: </P>
<P> 1.忌门窗紧闭,衣着过多。门窗紧闭,不利空气流通,衣着过多,有碍热的散发与蒸发,均对退热无益。 </P>
<P> 2.忌滥用退热药。退热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出血、溶血等严重反应,多用无益。 </P>
<P> 3.忌退热过快。退热过快、过猛,可致小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热应温和,不宜操之过急。 </P>
<P> 小儿发热,只是各种各样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 </P>
作者:
helen
时间:
2005-12-30 22: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elen
时间:
2005-12-30 22: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影子
时间:
2005-12-30 22:5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elen</I>在2005-12-30 14:33:01的发言:</B>
太感谢楼主了,想必是儿科专家 。。</DIV>
<P>偶不是专家,网上看来的</P>
作者:
helen
时间:
2006-1-1 21: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1-4 18:22
弓虽!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6-2-8 07:03
<P>此文 有误导之嫌。</P><P>按照中医的观点,发热有虚实之分,实热有表里之辨,表热又分风寒风热。不辨请楚不能乱用,如文中所列冰块退热仅适用于里热,红糖加葱或姜以及葱豉汤仅治表热中的风寒。</P>
作者:
helen
时间:
2006-2-8 18: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jj3887363
时间:
2006-2-10 00:2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elen</I>在2006-2-8 10:48:09的发言:</B>
<P><a href="http://www.317200.net/bbs/dispuser.asp?name=宇鹰"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宇鹰</FONT></A>,是中医医生吗?</P>
<P>欢迎到此坐堂哦。</P></DIV>
一位博古通今的教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9 16:23:38编辑过]
作者:
helen
时间:
2006-2-10 01: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紫色心情
时间:
2006-2-13 17:40
我的侄女咳嗽有什么好方子。
作者:
没有你的城市
时间:
2006-2-26 04:3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宇鹰</I>在2006-2-7 23:03:57的发言:</B>
<P>此文 有误导之嫌。</P>
<P>按照中医的观点,发热有虚实之分,实热有表里之辨,表热又分风寒风热。不辨请楚不能乱用,如文中所列冰块退热仅适用于里热,红糖加葱或姜以及葱豉汤仅治表热中的风寒。</P></DIV>
<P>偶不知道,是转帖滴说。</P>
作者:
朱焕清
时间:
2006-3-4 21:38
楼主言之有理,精通病理,想必同行[不是中就是西].造福乡里.
作者:
ayitha
时间:
2006-5-25 03: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yitha
时间:
2006-5-25 03: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紫色心情
时间:
2006-6-4 04:41
什么叫蜂乳啊,,,,,,,,,,,
作者:
tianmeng
时间:
2006-6-23 17:04
开卷有益,逛坛有益。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06-7-27 21:15
不错的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www.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