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沧海一声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徒步穿越的技巧和要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4: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徒步穿越是指,在徒步区域里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点到终点的穿越里程。中间可能要跨越山岭、丛林、沙漠、雪原、溪流、峡谷等地貌的一种户外活动。野外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集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外生存于一体。穿越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时还要有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一次成功的穿越,行前要精心定制份好穿越计划,对要徒步穿越的区域进行了解,包括穿越时间的天气、地貌、难度、风险系数,所需的装备、食物、药品等等。

    徒步穿越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穿越者必须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野外情况。

    徒步穿越含山地丛林、沙漠荒原、雪原冰川、峡谷、平原、山岭、长城、古道、草地、环湖、江河等很多分类徒步。

    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体能储备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一个体能训练计划,在耐力、力量、负重行走等方面渐渐增进,体能耐力训练可以通过游泳、爬山、长跑、骑自行车去获得,力量训练可以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举哑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去获得。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领: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120次/分钟,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什么时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节奏去走,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刚开始徒步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5-10分钟后才加快步伐,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暂停队员与前进队员就不会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暂停队员靠右边停留,前进队员从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伍相遇时,也是按我右他左,礼貌相让通过,暂停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十分钟或者200米以内,夜晚必须在5分钟或者20米以内。在行走中,要养成个良好习惯,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笑,打闹嬉戏,更不能大声歌唱,这样不但分散其他队员的注意力,同时还会无谓消耗自己的体能。

    行走重心在上坡时,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对于坡度较大的坡迹,应走“之”字形,尽量避免直线上下,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动作。经常有队员因为拉的是枯萎腐烂树枝、藤条,跌倒受伤,导致意外。

    行走中的休息原则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呼吸。长时间休息以每60-90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15-20分钟,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2-3分钟,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自己或者队员之间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谨记:休息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下休息这么简单。
    徒步行走时,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约3升的量,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沟河有水补给,一定要先观察水源污染情况,是否有无人畜活动、是否有动物尸体倒于水旁,有无粪便、毛虫污染,是否发黑发臭,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3-5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才饮用。野外补充的水,有条件的话最好煮沸五分钟再饮用。喝水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喝水也是主动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太口渴了可以宿短喝水的时间,增多几次喝水次数,一次喝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浪费宝贵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脏的负担。一般的徒步等户外运动消耗水份的补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min为好。正常的徒步时间里排尿也应该是4小时/次,可以通过观察排解的尿液颜色,了解自己体内水分脱失症状。尿液呈深黄色,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为轻微脱水症状,尿液呈暗黄色,口内黏膜干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为中度脱水症状,重度脱水症状为无尿液,脸色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脉搏快而无力很弱。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4: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保持正常心态,避免盲目乐观

  对于首次参加野外生存徒步穿越活动的人来说,野外穿越无疑充满了神秘感和新鲜感。这种兴奋会使人暂时忽略掉许多困难。然而当你你真正地融入到野外生活当中,搭帐篷、烧火、取水、做饭等日常生活中易如反掌的事情,都成为必须花时间精力去准备的事情。

  进行野外生存徒步穿越之前,需要对每个细节进行勘酌,了解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查阅资料,制定计划,列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对于预计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胆大心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事故。
  2、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

  短期的艰苦生活一般人都能忍受,但是进行长时间的野外生存徒步穿越活动,需要耐心和毅力。日复一日简单、重复、枯燥的生活,还有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容易使人失去信心和兴趣。在特别恶劣的条件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下意识地培养自己抵抗不良环境(如寒冷、低压、缺氧、饥饿)的能力。同时,运动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自觉地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光凭兴趣办事。

  3、培养团队精神

  野外生存徒步穿越对个人来说是件艰苦的事情,但如果一个团队的人团结起来,就可能变成轻松有趣的乐事。此时,形成一个友爱互助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队友进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的战斗力。团队生活必须分工明确,形成紧张有序、组织纪律性强的高素质团体。

  一个优秀团队领导是团队灵魂,有责任在团队中形成民主、公平的领导作风。行动时必须以身作则,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紧急关头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组织和鼓励大家共同完成任务。参加者可以在平时训练中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建立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在集体活动中,不同性格的人需要相互理解和磨合。有些性格在集体生活中常常会碰壁,比如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不爱帮助别人、盲目自大、喜欢独行等,这些性格都有是团队生活的大忌。参加者应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努力使自己融合到集体中去。

  4、克服恐惧心理

  陌生的环境容易造成紧张的情绪。在野外生活的人,由于生活模式被打破,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失眠等现象。由于野外环境的未知,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如毒蛇猛兽、气候变化、方向迷失等,人们会感到胆怯和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克服心理障碍,进行一些相应的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例如在训练中模拟野外生存环境,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办法,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4: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级:相对旅行的区域开发比较早,路途平坦,只需悠闲漫步即可
  2级:一般难度,相对需要一些徒步技能,主要以休闲和放松为主

  3级:一般惊险刺激,路况比较好,可能会有些爬坡,毫无危险性的河流,不需要太大的强度即可走完

  4级:徒步线路一般惊险刺激,难度适中,中间偶尔会有一两个难点,主要是为了欣赏美景

  5级:整条线路惊险刺激,走起来比较艰险,需要翻山越岭,高海拔行军,不同种危险地形穿越,不仅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力,还要有相关的野外知识

  6级:概念为最高难度的徒步,需要很强的耐力和体力,有很高的技术难度,涉及到无人区区域穿越,未开发的丛林,没有信号的沙漠,重要的是非常多的户外活动经验,多数是为了科学考察等探险活动,当然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景色往往也是最美丽的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4: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活动最常用的运动——走路(徒步)

  也许有人认为行走在山野中,跟平常走路一样没有什么区别。的确是没有区别。但是当您全副武装地走上3~4小时后,距离目的地还有一两个山头时,区别可就大了。腿部肌肉向您抗议,疲劳使您无精打采,由于困倦而产生的渴睡现象不停地诱惑您,使您觉得路程越来越漫长了。
那么,是否有一种永不疲倦的走路方法用在山野的徒步行走中呢?答案是有的。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几种方法,灵活运用,战无不胜。
  龟步

  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不要以为昂首阔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办法的。

  吹气

  跟着就是要调节我们的呼吸了,要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三步就换气一次。

  如果我们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

  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休息补充

  还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份,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是转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3 09:09 , Processed in 1.0665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