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六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特产秀】杭州

[复制链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2:02:41 | 只看该作者
天目云雾茶

    中国名茶之一,曾获国家、国际金奖。天目云雾茶用高山茶为原料,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成,明代就以其“汤色清澈明净、滋味鲜醇爽口”而被列为“贡茶”。主要产品有天目山峰、正路烘青、特级珍眉,以天目青顶为最佳。天目青顶茶的品质特色是叶质肥厚,芽毫显著,色泽深绿,油润有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2:00:41 | 只看该作者
雪水云绿

    桐庐名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故称“雪水云绿”。明李日华撰《六研斋笔记》记述宋朝时它就作贡茶。雪水云绿形似银剑出鞘,茸毫隐翠,汁色嫩绿明亮,清香甘甜。曾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金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1:57:28 | 只看该作者
鸠坑毛尖

    产于浙江省淳安县鸠坑源。该县隋代为新安县,属睦州(今建德),故又称睦州鸠坑茶。历史上为贡茶,文献上有“鸠坑岭产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具臻妙境”之记载。它分特一、二、三级和普通一、二等。清明前后采制特一毛尖茶,青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准。外形紧结,硕壮挺直,色泽嫩绿,白毫显露,香气持久。鸠坑毛尖除制绿茶外,亦为窨制花茶的上等原料,窨成的“鸠坑茉莉毛尖”、“茉莉雨前”均称茶中珍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1:55:59 | 只看该作者
杭白菊

    杭白菊又称甘菊,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经现代医药理证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强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等症。以菊汤沐浴,有去痒爽身、护肤美容的功能。
    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为杭州地区的特产。它与安徽的滁菊、毫菊,河南的邓菊,都是国内驰名的茶用菊。杭菊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古时曾作贡品。
    它由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鲜白菊蒸煮晾干而成,经沸水冲泡后,水呈浅绿色,清香四溢。杭菊含有菊甘、氨基酸及微量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清风散热、明目解毒等功效,同时也是解暑降温、清肝明目、提神、利尿的作用。杭白菊的品种有湖菊、小洋菊、大洋菊、小白菊、小湖黄等。杭白菊的原产地在桐乡,那里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昔日桐乡茶商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将桐产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延用至今。
    杭菊是宿根性草本植物,通常用打擂法繁殖。秋季采搞。杭菊除茶用外,亦供药用。据清《本草从新》记载:“甘菊花…家园杭产者良,有黄、白两种,单瓣味甘者入药、点茶、酿酒、作枕俱佳。”
    按浙江传统习惯,“黄菊入药,白菊入茶”,黄菊列为浙江八大药材之一。据医学分析,杭菊含有菊城、瞟吟、氨基酸以及微量维生素等成分。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症。如用抗白菊泡菜作饮料,微甘而香,更是佳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1:53:07 | 只看该作者
径山香茗

    径山茶产于海拔六百多米高的余杭径山。据《余杭县志》记载,径山茶是由开山祖师法钦亲手所植,专以供佛。它闻名于唐宋,从宋代起被列为“贡茶”,据说苏轼兄弟和书法家蔡襄等都去径山品尝过新茶。开庆元年,日僧南浦绍明入宋,后将径山的茶种和茶具带回日本,开日本茶道之先河。径山茶具有条索纤细、色泽翠绿、清香爽口等特点,曾有“天目龙井”之美誉。随着茶文化研究的兴起,径山香茗再次名播寰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1:49:42 | 只看该作者
采茶

    杭州西湖龙井、狮峰,天竺,灵隐群山,盛产酉湖龙井茶。唐朝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可见西湖产茶历史悠久,相沿成习。
    西湖龙井茶,分春茶、夏茶和秋茶。采茶讲究季节,一般春茶在抽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时采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时采收。采得早,芽头小,影响收成,采得过迟,叶质窒老,又会影响质量。茶谚说:“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茶乡有“女采茶,男炒茶”的习语。妇女们心灵手巧,采得快,采得好。男人身强力壮,手有劲,炒茶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法,全靠手上功夫。开采日,全家要吃青团子。炒茶之夜,要吃红糖鸡蛋。采茶讲究时间,茶谚说:“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炒茶要根据嫩叶在徐火炙热了的茶锅中的变化,熟练运用各种手法炒制,这样才能使茶叶扁平挺秀,光滑匀齐,翠绿略黄,香馥若兰。

[ 本帖最后由 六柳 于 2007-9-21 11:5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1:48:51 | 只看该作者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闻名于世。成茶扁平挺秀,光滑匀称,翠绿略黄;泡在杯中,嫩芽成朵,一旗一枪,交相生辉,芽芽直立,栩栩如生;馥若兰,清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鲜。人们夸称它为“黄金芽”,“无双品”,已成为国家高级礼品茶。
  龙井茶产于杭州市西湖乡,茶园主要分布于西湖西南龙井村的四周。西湖风景美,龙井名茶佳,龙井茶产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匀,特别是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大部分茶园又分布在傍溪靠涧的谷地或山坡,土壤多为砂质土,结构松软,通气透水,含有效磷酸较多,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致使茶树根深叶密,常年碧透,萌芽轮次多,采摘时间长,从垂柳初绿,直至层林尽染,都有茶采。龙井茶园地外西湖风景区,在那狮峰山上,梅家坞里,云栖道旁,虎跑泉边,灵隐寺周围,九溪十八涧沿岸,到处林涛滚滚,翠竹婆娑。在浓荫笼罩中,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一重重茶山接连云天,为湖光山色增加了不少的诗意。
  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皆美,同精美的加工制作是分不开的,炒制特级龙井茶,分“青锅”和“辉锅”两个工序,其间不经揉捻,是制作上的一大特色。炒制手势,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号称“十大手法”,一斤特级龙井茶,有3—4万颗芽头,采摘要花6个工,炒制要花4个多小时。一个熟练的炒茶工,一天能炒一公斤茶。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明高濂<<四时幽赏录>>)“龙井茶,虎跑水”,这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杭州的双绝。
    西湖龙井茶集中产地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龙井茶区的茶树品种,芽叶柔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良品种,为龙井茶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历来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法有抖.搭.煽.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挥锅三道工序,西湖山区的龙井茶,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历史上向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之别。狮字号为龙井村狮子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梅家坞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四眼井一带所产。后来,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品质风格的实际差异性,调整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狮峰龙井”香气高锐而持久,滋润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叶质肥嫩,但香味不及龙井、梅坞所产,三个品类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滋味甘醇鲜爽,向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1:46:46 | 只看该作者
金鱼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杭州又是我国金鱼的发源地之一。据《湖山便览》记载:北宋诗人苏东坡曾说:“予尝读苏子美(即诗人苏舜钦)《六和寺诗》:“沿桥待金鲫,竟日独迟留。”初不喻此语。及卒(任副职。当时苏东坡任杭州通判)钱塘,乃知寺后有池,中有此鱼,如金色也。……自子美作诗,至今四十余年,已有迟留之语,则此鱼自珍贵益久矣。”
    此后,苏东坡又在《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一诗中记下了“我识南屏金鲫鱼”之事,可见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杭州就有金鱼了。不过那时品种极少,只有金黄、银白、来值数种。
    从元初起,渐改为盆养和缸养。到了明代“处处人家何营之,养以供玩”。解放后,经过园林工人的搜集、交换和培育,现在杭州金鱼已增加到一百多个品种,并远销国外。其中如“玛瑙眼”、“鹤顶红”、“狮子头”等都很有名,特别是“墨龙睛”,全身墨黑,更是珍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1:42:25 | 只看该作者
富阳纸

    富阳造纸业已有1900多年有历史。富阳是“谢公笺”创制人谢景初的故乡,也是我国手工纸的重点产区之一,名闻全国的“土纸之乡”。古书就记载“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相传,宋朝一位名叫谢富春的大臣常用富阳赤亭纸呈书皇帝,皇帝见所呈纸张颜色洁白,墨迹清晰很是惊讶,当他问明该纸的出处后,立即将“富春赤亭纸”御封为朝廷公文和科举考试用纸。富阳纸分竹纸和草纸两大类,因纸质细软,富有弹性而久享盛名。富阳纸品种繁多,现主要有用于书法作画的宣纸和以手工制作的“坑边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1:39:06 | 只看该作者
萧山花边

    又名万缕丝、万里斯,于二十世纪初由意大利威尼斯传入萧山坎山镇。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创新,由原来的花样单调发展为如今的品类繁多,有床罩、台毯、窗帘、沙发套、座垫、胸花、绣衫等2000多种,构图新颖,色调素雅,工针多样,技艺精湛,其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与地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巨幅万缕丝花边窗帘、宁夏厅的花边窗帘和杭州机场贵宾室的“西湖全景”,都是萧山花边的代表杰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16:28 , Processed in 1.0991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