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国失败,宁杭危在旦夕, 12月,国民党中央政府委派黄绍竑重主浙江。黄绍竑到浙江未满20天,日寇在金山卫、金丝娘桥一带登陆,杭嘉湖地区即告沦陷。黄绍竑在杭州组织了最后的市民大疏散,炸断钱塘江大桥,将省府人员转移永康,欲以方岩作为临时省会。当时杭嘉湖一带的百姓除有家业、田地的老人难以离开,多数青年,尤其是机关干部、公职人员、学校师生大批举家南迁。 浙江省政府迁到永康方岩,想在方岩安身。但是日寇很快紧逼,占领了萧山、诸暨一线。省府不得不再度南迁。遂以丽水为中心安置大批机关单位,把丽水作为抗战的后勤基地。因为碧湖有丽水最大的一块平原。商业、手工业发达,农产品丰富,足够解决南迁人员生活需要。便把人员最多的文化教育部门设在碧湖。当时尾随而来的难民中青少年上万。当局决定按照年龄段分别安排。年幼的孤儿进入设在碧湖缘缘佛堂(位于碧湖老戏院)的育婴堂;儿童进入战时儿童保育院(位于碧湖小学)。小青年则在迁到碧湖的联师等校学习(位于碧湖龙子殿等处)。年级稍长的就进入“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有时也叫做“浙江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该团1938年1月在碧湖开班,由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亲自担任团长,具体事务由省教育厅长许绍棣负责。 |
| 没什么,应该的。 |
| 再次感谢5222兄提供老兵的信息。 |
| 确实是个好消息!那敬老院内确实有个陈彩钜老人,今年94岁。但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的,1937年底在浙江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结业,而后在浙江省抗日自卫团关部训练班毕业,曾任浙江第八行署下属青年营准尉见习官、少尉排长、瑞安国民兵团少尉分队长、中尉军事指导员等职,解放后回天台。老人没有子女,没有别的收入,孤身一人,庆幸的是老人身体还不错,记忆也还清晰,只是耳朵聋点。 |
| 等待好消息 |
|
保定军校17期?黄埔军校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4 03:13 , Processed in 1.0583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