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一次次寻访老兵发表在后司街论坛有关老兵的文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只愿这些文字能让抗战老兵的名字被一些人看到并记住,能让他们的名字在百度、谷歌搜寻中得以寻找得到。如能这样,也算有了一点点价值。 | 
![]() ![]() ![]()  | 
| 当天在去陈老家的路上,陈老指着路边的许多树木说:这些都是他种的! | 
![]()  | 
| 不会是同一个人吧??? 年龄倒对得上号 | 
| 人才。 | 
![]() 照片上,一个中年汉子拿话筒在打电话。就是这样一个瞬间的定格,仿佛让时光又溯回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 “诸暨农村第一部个人电话机是在1980年的4月安装的,户主是当时孝四乡上河图村(现东白湖镇五峰村)的陈仲瑜。”据拍摄这张照片的作者、诸暨日报老摄影记者赵潮水回忆说,陈仲瑜是当时全诸暨闻名的花木种植专业户,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承包了村里的80亩荒山,从萧山引进草桑苗嫁接栽培,靠销售桑苗让陈仲瑜在1979年就率先成为了万元户。陈仲瑜是诸暨最早的万元户之一,并成为当时诸暨县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先进典型。 赵潮水介绍说,当时诸暨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也经常去陈仲瑜花木场考察调研。由于陈仲瑜所在的上河图村地处偏僻,打电话联系要跑到3公里外的孝四乡邮电局,信息十分闭塞。为方便对外信息联络,1980年4月,陈仲瑜花了2000多元钱,自已购买了安装电话所需的电线杆、电线、电话机等,装上了当时全县第一部农村个人电话机,成为当年全县范围内的一大新闻。 赵潮水说,陈仲瑜家安装是手摇式电话机,通话要通过邮电局总机转机的,俗称“风车式”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如今早已被淘汰了。陈仲瑜家安装电话机后,村民有什么事情,都到陈仲瑜家“揩油”打电话。他家俨然成了一个“邮电局”,这只电话机也成了村里的“公用电话”。但陈仲瑜性格豪爽从不计较,深得村民的赞赏。1988年陈仲瑜举家到江西潘阳湖办花木场,这部电话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如今,年已84岁高龄陈仲瑜老人,还在村里承包70亩地种植花木,每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而记录着陈仲瑜打电话的老照片,则已经成为人们回忆上世纪历史的一个见证。(记者 陈 军) 来源:绍兴网 编辑:陈金伟 电话:0575-87253831 http://www.zjrb.cn/news/2009-9/11/content_131715_0.htm  | 
| 召南辛劳 向老兵致敬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4 16:26 , Processed in 1.0745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