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果果小盆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深,只听见内心的声音。。。白粥馆小故事更新【藏在窗户上的画】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6:49:07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关电灯的人

有一天,寺里来了几个身体很壮实的施主。
  戒尘说,他们一定不是潜心修佛的,因为看起来不像吃素的人。
  戒痴说,那也未必。戒言很胖,它是吃素的,智恒师父也很胖,他也是吃素的。

  几位施主走了后,戒傲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铅球,说是那几位施主落下的。戒傲在院子里把铅球扔着玩,有几个师兄经过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铅球吓了一跳。
  戒痴、戒尘两个小和尚,也在一旁凑趣,要扔铅球,可惜球没扔出去一米就掉在地上,还险些砸到了脚。
  我听到有人放声笑,智恒师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我们身后了。

  智恒师父说,我来试试。他伸手接过铅球,奋力地扔了出去,铅球被高高地抛起。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喝彩,铅球已经飞上了房顶,我听见瓦片碎裂的声音,然后“通”的一声,铅球把房顶砸出一个洞,落在屋子里。
  我和戒傲忍不住大笑,平时我们闯祸师父都要板着脸说上我们半天,现在他自己闯祸了,不知道做何解释。
  智恒师父有点不好意思的对我们说,不好意思,把你们房间的屋顶砸了一个洞。
  我和戒傲面面相觑,智恒师父已经不见了。

  我和戒傲冲进房间里,发现铅球已经落在了我们俩床的中间。苦着脸看着房顶的破洞,已经是下午了,只能明天早晨去请镇上的泥瓦匠帮我们修补了。
  戒傲忽然笑了。他说,其实这样也不错,今天是十五,晚上在破洞里赏月,也是别样风味。
戒嗔忍不住拍手相应。
  人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要学会在逆境下保持一颗喜悦的心,难能可贵。

  智惠师父一直觉得戒傲太浮躁,如果他看到戒傲今天的表现一定会很高兴,说不定还会赞扬他的修为大有进益。
  夜,豪雨悄然而至。
  累得半死抬来的大木盆,很快就装满了水,只好把容易受潮的东西全部堆在床上,抱着被褥跑到智缘师父的房间去打地铺。
  折腾了半天的戒嗔一时睡不着,忽然想起那位穿着破裤子的女施主。
  忍不住问智缘师父,那天,你是怎么劝说那位穿破裤子的女施主的呢?我看她整个下午都紧紧拉着她母亲的手,不愿意放开。
  智缘师父翻个身,侧过头,对戒嗔说,你去把电灯关上,我慢慢告诉你,我那天告诉她的故事。
  戒嗔伸手把电灯关上,黑暗中,听见智缘师父轻轻的笑声。
  师父说,戒嗔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不会关电灯的。

  智缘师父十六岁的那个夏天,他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个年代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可和现在不一样,那是足够震动整个小山村的大事,师父的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带着师父挨个往亲戚家跑,逢人便展示那张纸,告诉他这个等于考上功名,以后有机会当官的。师父跟在他后面,很多次想告诉他,你把通知书拿反了,不过师父最终也没有纠正。
  拿的人和看的人都不认识字,正和反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父上大学去的那天,小小行李包里装塞着东西,有吃的,有用的。师父说,这些东西哪里能用得着呀?有人一边往外面拿,有人一边往里面塞。
  师父去城里上学去了,那是师父第一次出远门。山村里崎岖的小道上,师父的父亲跟在后面,不停地叮嘱着,把他能想到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交代一遍。
  师父说,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用交代那么清楚了。
  有多少人在十六岁的时候,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小孩子?有多少人在六十岁时发现自己曾经如此幼稚过。
  师父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可能是年龄的差别,师父没有几个知心朋友,一晃就是三年。

  那年暑假,师父没有回家,托人带话回家说想留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看看书。过了些天,师父看见父亲拖着两大包东西站在校园中间,左顾右盼。
  师父冲下楼跑到父亲面前。父亲说,从来没来过城里,便想来看看。
  师父领着父亲上楼,父亲神秘兮兮地打听师父的身体状况。
  原来忽然不回家的师父,让父亲疑心他的身体出了问题,所以从没有出过小山村的父亲特意跑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来。
  假期的宿舍空了不少房间,师父特意找了朝向不错的房间,让父亲住下,把自己新买的小台灯放在屋子的桌上。
  第二天早晨,灯泡破了,可能是父亲无意中打破的吧。师父没有追问,急忙跑到小卖部买了个新的换上。
  第三天早晨,灯泡又破了。师父怕父亲尴尬,依然没有追问,再次跑到小卖部买了个新的换上。
  第四天早晨,灯泡还是破了,师父终于忍不住问父亲缘故。父亲说,我看这个灯怎么也吹不破,就用木棍敲破了,省得点一夜,灯油都没了。
  在城里待过三年的师父已经忘记了生活在小山村的父亲一直都用着煤油灯,从来没有用过电灯。
  也许是拮据的生活费让师父感到压力,师父冲父亲发了火,你为什么不来问问我?
  父子俩哪有隔夜仇?很快,这件事情就像不曾发生过。

  送走父亲的那天,师父也不停往父亲的包里塞东西,依然有人一边往外面拿,有人一边往里面塞。
  师父站长途汽车前,不停地挥手。父亲忽然把头从缓缓开动的汽车中伸了出来,他大声对师父说,那几天晚上太晚了,你已经睡了,我就没有问你了,结果白天也忘了。
  师父想对父亲说一句对不起,只是车已经开远了。
  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一辈子的父子要做,还有好多机会说那句话。
  后来,师父坐了牢。
  再后来,坐了接近六年糊涂牢的师父,被放了出来。
  六年时间足够长到摧毁一个信念,也足够留下很多遗憾。
  师父父亲的坟很好认,因为只有那座坟没有人打理,杂草丛生。
  
  风雨声很大,响到无人留心有人抽泣的声音。
  夜很黑,暗到无人看到有人泪流满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21:49:37 | 只看该作者
无形的鸟儿

茅山上有种鸟,叫声很特别,这种声音不是清脆,也不是轻柔,或者是洪亮,但是入耳特别动听。
戒嗔只听过这种鸟叫声,未见过其形,也没有特别留意过它。
  有天戒傲随口问我,是否见过这种鸟。
  戒嗔回答他没有见过,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起来了戒傲的问话,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了。戒傲一句无心的问话最后反倒变成了心事,我开始想象小鸟的样子,想象中应该是一种艳丽的鸟儿,而且体型不会太小,要不声音怎么会传得那么远。慢慢的,小鸟的样子成了戒嗔心中的一个疑问。

  这种鸟儿只在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叫,而每天早晨四点多的时候正是戒嗔做早课的时间。有几次,早课刚结束,戒嗔便跑到树林中去寻找小鸟,却已经看不到了。
  那段时间,早课诵经的戒嗔,总是心不在焉,心头想象中的小鸟形象在千变万化。
  智缘师父发现戒嗔这段时间不对劲,在走道中遇见的时候,问到缘由,戒嗔便对智缘师父说出了心中的困惑,智缘师父笑了,既然那么想知道,那明天就不用上早课了,去看看吧。

  有些意外智缘师父的回答,只是戒嗔觉得耽误了早课,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想到困惑了自己那么多日子的疑问就要解开了,戒嗔也挺兴奋的。

  第二天早晨,戒嗔早早地守在山林里。这个季节的天已经微亮了,在雾蒙蒙的林间寻觅,只一会儿,小鸟啼声响起,戒嗔寻声望去,声音发自一只灰扑扑很难看的小鸟,这种鸟戒嗔其实已经见过很多次,只是从来没有把这样的声音和它联系在一起。
  有些失望,低头回到佛堂,智缘师父问我,见到小鸟了吗?是什么样子的?
  把所见的一五一十告诉智缘师父,智缘师父笑着问我,现在还觉得小鸟的样子真的重要吗?

  戒嗔摇摇头,忽然想通了道理,小鸟的样貌其实有什么重要的,见或不见,又能改变什么呢?而我却把很多心思放在了它的样貌上,还因为这个耽误了重要的修行时间。
  有时候我们常常被一些事情困惑,其实不妨在困惑的时候,细心想想困惑着你的它,是否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是,还值得被它继续困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7:09:06 | 只看该作者
生不逢时的人

淼镇附近的镇子里有位生意人郝施主,今年大概快六十岁了。和镇上的大多数人相比,郝施主的家境算是相当不错了,收入稳定,还有几处房产,子女都在外地工作。

  郝施主的妻子对生活有自己理解,她觉得人生不应该完全为生活而生活,有很多钱以外的东西,也是必须享受的,她要求郝施主无论生意多么忙,都要在周末的时候安排一些时间一起出门散散心。
  开始的时候,郝施主觉得外出旅游太浪费时间,会耽误很多生意,可是被妻子拉出去几次后,也慢慢改变了态度,原来劳逸结合才是快乐的。
  很多时候,你沉迷在某些事情中是无法认识到它的好与坏的,只有跳出去,才可以判断。
  他们俩最喜欢来的地方就是我们寺里,周末的清晨就起床,从家里出发,带上些随身物品,也不乘车,一路步行到我们这里,累了就坐在附近的路边的石头上休息。
  郝施主最喜欢茅山的原因是,景色很美,而且山也不高,上来也不费劲。
郝施主的妻子笑话丈夫说,他喜欢这里原因的是因为这里离家里很近,万一有大生意上门,可以及时赶回去。
  两人每次斗嘴,常常把我们逗得大笑。

  郝施主很喜欢讲故事,总拉着小和尚讲他年轻时候的事情。郝施主口才很好,每逢他说故事,我们都聚在旁边不肯走,时常感慨,郝施主用这样的口才谈生意,怪不得越做越大了。

  郝施主说,他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
  到了考大学的年纪,学校就停止了招生。
  等到可以开始做生意的年代,自己有一份好的工作,舍不得舍弃,又觉得自己放不下面子,不肯去做。等自己开始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最容易赚钱的时机已经过了。
  自己发现流行的能力也不是很强,等大家都赚了钱,往往才想起来,为什么自己没有去做。那时候总感慨自己的前辈比自己运气好,有那么多好的机缘,而自己没有遇到过。

  直到郝施主四十岁的时候,他生意开始越做越大。
  记得那次问郝施主为什么生意开始做大了。
  郝施主说,因为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一直在抱怨生活把好机会都给了昨天,可是等到今天变成了昨天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今天也曾经充满了机会。

  机会永远不会出现在昨天或明天,只会在今天显身,你若不能把握,它便悄然而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11:31 | 只看该作者
爱与史努比

寺庙里可没有节假日、双休日,那些施主们比较悠闲的日子,也是天明寺里最忙的时节,忙着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还有不少组团来的人,平日里常常一个香客都没有的小寺庙,现在被挤得满满的。

  明年如果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可能其他的节日就更忙了。
  那天寺里来了一位中年的女施主,说起来她已经是第三次来天明寺了,来过天明寺三次以上的香客其实很多,而她前两次来寺里间隔的时候也很长了,不过戒嗔却始终记得她,因为她以前来的那两次,都是寺里没有香客的时候,而且每次都要和我们说上一些话。
  女施主拜完佛之后,又要拉着戒嗔聊天,虽然那天香客挺多,但是戒嗔也不愿意让她失望,还是陪她聊了一会。
  女施主每次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她的儿子,用女施主的话来说她儿子是很不成器的,女施主三次来寺,第一次是为了他求学,第二次是为了他求职,第三次则是为他求姻缘。
  女施主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只是拉着戒嗔数落儿子的不是,从五岁一直讲到二十五岁,从儿子上小学调皮被老师罚站,害得家长被叫到学校里,再讲到中学考学校分数差了几分,花了不少钱才让他上了好些的学校,又说起儿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女施主到处求人帮忙,自己一辈子没有为自己求过人,只是这一次却低三下四的去求了。
  女施主说话中百味神态,各戒俱犯,不过提起一些甜蜜的时刻,却也是边说边露出淡淡的笑容。
  戒嗔在她的唠叨声中只听了一句话:你听到了吗?

  
  说起这个故事忽然又想起来画漫画的辣椒施主,他去年底生了个女儿,从此那双画漫画的手,也不再只摸着画笔了,半夜常被哭声惊醒,乐滋滋地起来喂奶和洗尿片,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叫“屎奴婢”,还笑眯眯的到处和朋友们说,惹得大家一片笑声。
  这个世界也许就是因为“屎奴婢”们的存在才让人感到温暖,你甚至时常忽略他/她的存在,但他们的心却总在距离你最近的地方,随着你的喜悦、悲伤一起跳动,陪伴着你慢慢前行,从不在意你是否会转过身,用微笑来回馈他们。
  记住有人曾经是你的屎奴婢;
  记住有人一直是你的屎奴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12-8-20 16:39:54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佩服你们的执着与才华,说实话真正能浏览全部内容能有几人?我看了大约三个页面,开始感觉文字清新,后来就感到似乎冗长了点,无法再集中精力再看下去了,可能其他工作影响的缘故吧!
    但不管怎么说,文章写出来是让人看的,但每个人都有一个视觉疲劳问题,过于冗长巩看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弃之。
    总之可能是本人文字功底不够或者其他,希望才女能够出更多雅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6:48:10 | 只看该作者
8136 发表于 2012-8-20 16:39
真的很佩服你们的执着与才华,说实话真正能浏览全部内容能有几人?我看了大约三个页面,开始感觉文字清新, ...

其实后面的每一篇都是分开来的小故事。

但是发新的帖子,似乎太多了。到时候版块里都是我的不 太好。


偶能从浏览量里看出来,看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是还有人看的话,偶就继续发吧。

每次发新的,偶都改了标题。只看一个楼层。应该问题不大哈。



水水现在懒了。半个月憋不出一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12-8-20 23:34:0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都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54:33 | 只看该作者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2-8-20 23:34
一直都在 !

偶就晓得还有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12-8-22 20:44:48 | 只看该作者
只是天气太热  一任清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9:29:01 | 只看该作者
画的结果

前段时间,淼镇里那位画画非常出色的贺施主来到寺里,和他同来的还有一位胖胖的施主。贺施主坐在智缘师父的房间里和师父聊天,原来那位胖胖的施主是城市里一名有名的画家,听说淼镇这里山水很美,便想来看看,这次贺施主来寺里的目的就是陪他这位朋友在寺里住上几天,顺带在山水中写生,智缘师父笑着答应了。
  贺施主曾经指导过戒尘画画,所以,戒尘听说贺施主来了,便跑过来看望贺施主。戒尘倚在门边,探半个脑袋进来傻笑,也不进门,贺施主向戒尘招手,他才扭捏地走到贺施主旁边。
  贺施主对智缘师父说,不如让戒尘和我们一起去画画好了。戒尘期盼地看着智缘师父,智缘师父只得点点头,戒尘欢呼着跑开了。
  两位施主在寺里待了半个多月,那段时间,戒尘几乎每天都会随着两位施主一起在山里画画,回来后,便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练习。
  两位施主告辞的那一天,还特意送了戒尘几本书,戒尘练习画画的时间也比以前多了很多,以前的他只是在闲暇的时候去画,而现在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了。
  戒尘绘画水平一天天提高了,有时候他的画实在让人惊讶,我们甚至不敢相信这居然是戒尘画的。
但总是微微觉得不妥,因为投入画画的戒尘,仿佛变得沉默了。
  有一天智缘师父对戒尘说,以后还是少画点画,有空就出去玩玩吧。
  
  戒尘放下了笔,又和戒痴在山路奔跑起来。
  没多久,戒尘画画的水平又慢慢退步到了从前。
  有一次,我问智缘师父,为什么不让戒尘画下去。
  智缘师父说,因为戒尘已经失去了他画画的初衷了。
  我们对成功理解应该定义成什么呢?是收获丰收的回报?还是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也许应该是在成功路上前行时带来的喜悦吧!
  我们是否经常在结果上迷失,又是否经常为结果而苦恼呢?

  就好像戒尘绘画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快乐,为了修身养性,而戒尘的画是否可以画得更好,只应该是一种附属品,当他把绘画的目的定位为提高绘画水平而不是快乐的时候,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智缘师父阻止他继续画下去也正是因为此。
  在山路上漫步的我们所得到的快乐,不会仅仅存在于到达山顶的那一刻,喜悦应来自于整个过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3 07:54 , Processed in 1.0897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