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亭头村唱“词调”过大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4 23:2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台亭头村唱“词调”过大年
2014年1月31日,农历的大年初一的傍晚,天台县亭头村的张氏宗祠的戏台,灯光雪亮,村民们早早地涌进祠堂大门。天井里,厅堂里坐满了从四周赶来的村民,台上的幕布上打出“天台词调,亭头千秋剧团”的字样。
天台词调,是当地一个地方剧种,早在清同治年间,天台城里有一位名叫“袁国仁”的文人,他参照昆曲对当地民间曲调进行整理,并以词牌为名,称之为“词调”,逐渐成为天台民间一大剧种。天台词调曲牌主要有西皮、都子、艺唤、流水、艺黄、三腔,念白是天台的文字话,男女合演,文武戏兼备,唱腔细腻与高亢并重,特别严重适合表现的历史戏。民国年间,民间的词调剧团就达三十多家,深受百姓的喜爱,2006年被列为台州市道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亭头村的词调剧团就有两家,演词调的就有上百人。他们还把清同治年间发生在天台抗税暴动的“鲁材闹粮”编成了《赤城风云》在城乡巡演,轰动一时,自八十年代中期就停演了。如今,在村里热心人张士潮的资助下,村里恢复了唱词调的千秋剧团,村里原先唱词调的张贤湖、张哲等老人传授唱、做、念、打,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竟排出了《渭水访贤》、《百寿图》、《辕门斩子》等三出戏。《百寿图》均为村里年轻人所演,尽管演技也显稚嫩,可是从四周赶来的百姓还是报以掌声,最后一出《辕门斩子》均为三十年前活跃在戏台上的词调老艺人出演,演杨延昭的张贤湖已经是82岁高龄了,演焦赞的张哲贤和穆桂英的张美芹也已过了花甲之年,一招一势均见功底,让百姓们过了久违的“词调”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发表于 2014-2-5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偶以为在写诗词过大年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2-5 18:5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9 13:42 , Processed in 1.0733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