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6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记忆】一个罕为人知的传统游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23:3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台记忆系列:
                               一个罕为人知的传统游艺
       初冬时节,当你漫步在平桥花墅的小道上,愣不丁,就有鞭炮锣鼓声响起,一群扛着台柱、台梁的后生跑过身边,那雄壮如虹的气势,使你不由地跟着众人呐喊,这就是当地的“抢高台”传统活动。
       说起高台,不得不说说500多年前那位庞泮大人。他为朝中谏官,并以“弹劾不避权骨,直声动天下”而载入了《明史》,他从京城告老归乡时,明孝宗皇帝恩准他将宫中五凤楼的图纸带回故乡,从此天台民间便有了一座皇家建筑,五凤楼成了庞氏族人的骄傲。附近的村子里要搭戏台请戏班,庞氏的族人想,何不造仿照五凤楼造一座易装易拆流动的戏台?这戏台既能将这座皇家建筑流动展览,免去了各村建戏台的置构件的开销,于是就有高台,它高三层,飞檐翘角,画栏雕梁,披红挂彩,气宇轩昂。因为它的台脚比一般的戏台要高,故称“高台”。
       每到秋冬时节,各村纷纷庆贺喜庆,演戏也多了,“抢高台”的场面也是高潮迭起。凡是庞氏族人居住的村落做戏,就会从该村中选出四五十个后生到庞氏宗祠搬来高台构件,搭建高台。
       每到傍晚,台上的才子佳人也将终成眷属。台下的后生们也是兴致高涨,跃跃欲试。附近的百姓还一个劲地赶来,他们并不是想看一看戏文的结局,而是来为“抢高台”助威的,他们也想看看,这次的抢高台又是谁能夺魁?后生们拆下三层翘檐飞角的高台构件,此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四五十个后生肩扛台柱、台梁,一路小跑,朝董家殿的庞氏宗祠奔去,沿途的百姓呐喊助威,最先到达庞氏宗祠的后生,俨然成了宗族的英雄,倾刻间,便在众人口中传颂开来。
到了解放前期,庞氏宗祠里竟有六套的高台构件,可见“抢高台”之兴盛。百姓们还编出了民谣到处传唱:
       皇帝恩赐“高台戏”,年年做戏大吉利。
       后生望了“高台戏”,做人勿淘女客气。
       做囡望过“高台戏”,出嫁勿淘公婆气。
       老人望了 “高台戏”,健康长寿心如意。
        ……
        公元2001年的秋后,庞氏族人根据遗留的史料、以及新屋下村的二根高台柱料,重新制作了高台构件,并在新屋下村一块空地上搭台演戏。四周的百姓纷纷涌来,他们是想看看久违的“高台戏”,想看看久违的“抢高台”。
       庞氏的族人一代代地延续着“抢高台”,这种没有竞技意味又没有奖罚的游艺活动,能这么兴致勃勃流传了600多年,在它身上已经不是一般的民间活动,而是积淀了庞氏族人浓厚的情感。那份对祖先的敬仰,对正直不阿气质的敬仰,还有为祖先功绩而骄傲,对宗族精神传承的期待。
                              (平桥镇“抢高台”被列为台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6-13 00: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35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35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6-13 00:02:43 | 只看该作者
抢高台有图片么?这个场面应该壮观的。
这几个贴子图文并茂更好。孙老师有照片就发一些吧。
板凳
发表于 2008-6-13 01:01:27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还真不知道
地板
发表于 2008-6-13 20:26:20 | 只看该作者
没个固定的日子还难办呢,要不埋伏个眼线在那里,可以给俺们报信儿
5#
发表于 2008-6-13 20:53:17 | 只看该作者
天台好多民间传说都跟皇帝有关系,看来历史渊源深厚,或者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6#
发表于 2008-6-13 21:11:19 | 只看该作者

孙寂然的文字很好,我很喜欢滴。弄多点,搞本书吧。

孙寂然的文字很好,我很喜欢滴。弄多点,搞本书吧。
7#
发表于 2008-6-14 15:27:34 | 只看该作者
天台的古戏台,现还存有许多,

而象五凤楼的可拆的戏台,

或许是味一的了,

而看完戏后,而是如此**的活动,

真是不知是为戏文而来,

还是为拆台而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6:3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胡明刚 于 2008-6-13 21:11 发表
孙寂然的文字很好,我很喜欢滴。弄多点,搞本书吧。



谢谢褒奖,出书没这个念头。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6:4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8-6-14 15:27 发表
天台的古戏台,现还存有许多,

而象五凤楼的可拆的戏台,

或许是味一的了,

而看完戏后,而是如此**的活动,

真是不知是为戏文而来,

还是为拆台而来。



农村可拆的戏台也有,但其奢华不及“高台”,抢高台不是“抢”,准确一点讲是运高台的构件,“抢”只是一种声势的象征。
10#
发表于 2008-6-16 13:22:15 | 只看该作者
^_^有图片就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7 13:04 , Processed in 1.0775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