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4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桥中学简史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1: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桥中学简史4
平桥中学与平桥区校校园对调后,虽然改变了原校舍分散的局面,但校园面积狭小,只有几排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占地面积仅为10亩左右(见原平镇小学校园图),校园周边小山头,荒冢累累,狼兽出没,晚自修后通学同学回家都要结伴,由教师护送而行。为了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育的发展,扩建校舍已迫在眉睫。学校在原文溪书院南边荒山丘上征地12亩,申请拨款2万元建起三幢56间平房,共15个教室和若干办公室,校园面积扩大到22亩。在此期间,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基建费用,全校师生利用上课之余,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移荒坟扛石块,背竹木挑砖瓦;渴了、饿了喝瓢凉水,就是最大的满足;脏了、累了到溪边洗洗,小坐片刻,就是最大的惬意;教师挑不动了,落在后面,先到的学生会主动回去接一程。没有人叫一声苦,没有人喊一声累,师生共同谱写了平桥中学创业史上的不朽篇章。


   1959年7月,中共平桥联社文教支部成立。党支部用上党课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1959、1960两学年有一名教师、三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6位学生相继参加人民解放军,走上保卫祖国的光荣岗位。

   1959年秋,因部分学生自发赴大西北支援建设,学校调整规模,13名学生转至天台中学,高中缩编为一个班。同年,平桥中学成立团校,开辟“平中青少年之花”的黑板快报,建立共青团“平中百果园”。1960年至1965年,每年从平桥、街头、白鹤等区招收高中新生一个班,在平桥区招初中新生3—4个班,学校规模在12班左右。

   1959年10月,学校贯彻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开展整校运动,反“右倾”,批“中庸”。组织师生进行经常性的政治学习,通过参观访问,回忆对比,现身说法,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开展轰轰烈烈的“比学赶帮超”群众运动,大力表扬先进,树立标兵,评出“红、勤、巧”教师和“四好学生”208名。

   大跃进时期,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工作方针,开展勤工俭学,在下里洋办农场(88.9亩),校内办畜牧场,下水洗铁沙,上山烧炭,建小高炉炼铁;校办工厂搞太阳灶、人造石油、颗粒肥料、土农药等。盛夏酷暑,农忙季节,全校师生还要支援生产队抢收抢种。据1959年学校师生参加义务劳动时间统计表记载:学生年人均参加义务劳动90天;教师年人均参加义务劳动53天。

   学校的勤工俭学成绩突出,除配合教学,培育各种优良品种外,重点发展养猪,养出肥猪158头,杂交的公猪与母猪各一头赠送给公社与驻地空军部队,学校被评为县畜牧先进单位,小农场品种对比试验与为农业服务的气象哨都受到县委表扬。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兴无灭资思想教育,学习和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开展以实施农业发展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少年十规划”活动(积肥、捡粮、爱护牲畜、消灭农作物病虫害、植树造林、除“四害”讲卫生、读书识字讲普通话、做小先生、帮助军烈属、尊敬老人与爱护小孩)。

   尽管如此,学校仍重视教育和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六备”:一备大纲,二备教材,三备学生,四备实际生产知识,五备社会实践,六到生产中去备。要求学生做到,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听课,思想专一,勤摘笔记,积极发言,坐立端正,自修专心,按时上交作业,遵守生活纪律,爱护集体,同学间相亲相爱,经常为学校集体做好事。教师还利用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学校恢复100分制;初三升学考平均分68.99分,全县第一。

   1960年学校开展“三面红旗”读书活动,校少先队第一中队被评为县少先队先进集体;学校组织文工团,参加县青年文艺汇演,两个节目获奖,被评为县文艺先进单位;乒乓球比赛女单、女双均获全县第一;卫生方面开展除四害,成绩显著。

   1960年7月,师生参加平桥联社组织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教改学习,批判原有的学制是“少、慢、差、费”,批判课堂教学,否定教师作用,批判各科教学的循序渐进和“量力性原则”,强调教学工作要大搞群众运动,提出“大闹教学革命,高速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口号。同年秋,片面强调为农业服务,放松了对教学的要求。

   1961年,党中央着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学校转向以教学为主,明确了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同时也开始注意精讲多练,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为加强基础服务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提高写作水平,举行了全校性的作文比赛,高中及初三年级以《延安作风万岁》为题,初一、初二年级以《学习延安作风》为题;同年,成立了平桥中学《红色阵地》编委会,下设编辑部、抄写部、美工部、评论部、记者部、广播站。1962年9月汤祥生兼任平桥区文教支部书记;学校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还田于农,减少师生劳动时间;接着党中央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五十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陈毅有关“红”与“专”关系问题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师生前进的方向。学校学习上海市育才中学双基教学的经验,强调教学工作要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重视双基落实,备课要紧紧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讲课要精讲多练,力求当堂消化;改满堂灌的“填鸭式”为“启发式”;学生作文强调“言之有物”;在课外大搞诗歌创作活动,学生共写诗5000多首,编出了2本诗集,还建立课外阅读卡制度,举行文学讲座。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史教研组被评为先进教研组;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流生率从1962年的22%降至1964年的2.6%;61届张式川同学考入北京大学;64届高考升学率50%;65届高考升学率达75%,66届学生整体素质达文革前高峰。

   1966年6月,“文化革命”掀起,学生批判“封资修”教育路线,大字报铺天盖地,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去县委请愿。此后,学校停课,县委工作组进驻学校;红卫兵两次上北京晋见毛主席,师生大串联开始,逐步卷入县内外两派斗争。在此期间,尽管学校的正常秩序被打乱,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受到冲击。但平中校园的一草一木,完好无损。

   1968年7月,校革委会成立。8月,上级指示,为已离校的66、67、68三届初、高中学生同时办理毕业手续,并用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恢复初中招生,学制二年。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和贫管会审定”的办法录取,主要招收“66、67、68届高小毕业生”升入初中,于9月中旬开学;高中暂不招生。1969年开始在课程设置上,改政治课为毛泽东思想教育课,改体育课为军事体育课(简称军体课),改音乐、美术课为革命文艺课,改物理、化学课为工农业基础知识课。1973年将初中的原动物、植物、农业基础知识合并为农业课,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合为一门课程。政治课初中采用《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高中采用《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

   1970年秋,用推荐与选拔相结合办法恢复高中招生,学制二年。高中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录取办法;同年,学校贯彻毛主席“五·七”指示,实行开门办学。师生上紫凝山探矿找煤,到河胤搞测绘,替里石门水库测量设计鱼种场,与东塘下村合办小农场,重建校办工厂,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和野营拉练等活动。实行开门办学,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70年6月,孙德昌任平桥中、小学党支部书记;1971年2月,汤祥生兼任平桥中、小学党支部书记;1973年,学校党支部以《坚定地走“五·七”光辉道路》为题,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发了言,并全文刊登在当年5月8日的《浙江日报》上。在实行开门办学的同时,学校努力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中心,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力抓文化基础课教学,重视落实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秩序有所恢复。为了形象地宣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教师还根据上级教育会议精神和报纸上报道的事例,编排了相声《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演出。

   1973年秋季,学校开办了文体班,实行初、高中“四年一贯制”。学生毕业后,多数人成为各条战线的文艺、体育骨干;1973年7月,交白卷被捧为“英雄”,当作正面典型,批“智育第一”,“读书做官”论。学校实行开卷考试;1974年1月,有人抓住相声《教学质量问题》作靶子,批复辟回潮,但遭到多数师生的抵制。1975年10月,开始评《水浒》和批宋江“投降主义”,学习大寨和朝阳农学院经验。1976年11月,学校贯彻抓纲治校方针,开展揭批“四人帮”运动,经过拨乱反正,教学秩序开始好转,逐步恢复了学校常规教育。

   1973-1976年,教学上讲求实用,追求“立竿见影”。物理课着重讲“三机一泵”,化学课着重讲“化肥农药”,语文课注重讲应用文,农业课着重讲品种试验和防治病虫害,体育课改为军体课。

   1976年秋季,学校开办了初级文艺班。
四、稳步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迅速走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轨道。1978年3月,学校被评为“台州地区教育战线先进集体”。1979年6月,学校被确认为县重点中学。全校师生沐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里,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学校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1979年5月3日,浙江天台县革命委员会文件,天革[1979]42号批准撤销平桥中学革命委员会,天革[1979]44号批准汤祥生任平桥中学校长;5月5日,中共天台县委组织部文件,县委组字[1979]34号批准庞奎汉同志任平桥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曹定时同志任平桥中学副校长;5月,学校创办《共青团战报》。9月,学校提出教学工作重点——加强“双基”教学。强调备课要备好“双基”,作业要突出“双基”,考查以“双基”为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学习大纲,钻研教材。(二)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三)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处理如下三个关系:(一)处理好培养尖子生与面向全体的关系。(二)处理好起点班与毕业班,初中与高中的关系。(三)处理好智育与德育、体育的关系。是年,学校共有12个教学班,其中高中8班,初中4班,学生共673人,共有48人升入大中专(其中大专20名,中专28名);11月21日,学校在阅览室召开的教研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会议上提出,本学期开始设立奖学金,一个年级三名。1980年,学校参加县初一、初二英语单词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是年,升入大专29人,中专21人。

   1979年10月,中、小学党支部分开,平中单独成立党支部。汤祥生兼任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十分重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通过上党课,对教师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严格按照党员标准,积极慎重地在教师中发展党员。1980-1998年,在教工中发展了47名新党员。

        1981年4月30日,汤祥生调县教育局任局长,其组织关系仍留在平中,仍然兼任校党支部书记。同期,庞奎汉副校长主持工作,1982年9月8日,县委组干[1982]47号,批准庞奎汉为平中党支部书记。

   学校始终把德育摆在首位,积极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德育大纲》,注重教师为人师表作用,认真组织师生开展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通过活动,在师生中涌现了许多动人事迹,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施逢掖先生被评为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学校“团结、勤奋”的校风在成长中,教学上做到四认真:认真备课,吃透两头;认真讲课,生动形象;认真辅导,因材施教;认真改作,一丝不苟。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校园内早自修时书声琅琅,夜自修时寂静无声。教师勤教,团结协作,学生苦学,友爱互助的校风誉满县、市内外。各地家长慕名送子女到平中就读。来校考察、听课、交流的络绎不绝。仅1983年第一学期记载,来自临海、温岭、黄岩、新昌等县的教师就有5批166人。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第一、二、三期初中校长、教师培训班都把平中作为调研重点,进行专题总结。历任县委书记来校检查工作或微服私访,都充分肯定了平中严谨治校的文明校风。是年,55名学生应届升入大中专院校,创历史新高。陈志明同学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陆德益同学出席了省三好学生代表会议;1982年1月,《平中教风的形成——天台平桥中学良好教风形成的过程与原因浅析》发表于浙江省台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学校管理学习体会选编》中。

   1984年8月,曹定时被任命为校长,主持工作。同时,袁相亭被任命为校党支部书记,庞志平、张兴荣任副校长,庞奎汉任平桥中学副校长级协理员。学校开始在学生中组织党章学习小组。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在全县率先增设了政教处,改教导处为教务处;同年秋,经县委批准,学校开展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的改革试点工作。制订了《平桥中学岗位职责》,并制订了配套的量化考核评估办法,设立校长基金,对教师的教学业绩实行量化评估,按考评等第给予奖励;同时,进行“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1984年9月3日,校长提出“集资办学”新议题——计划外招生,收取学生家长资助费用于学校建设,当时在全县尚属首例;教改工作全面铺开,学校提出改进教法,落实双基。政治组采用“预习、讲解、归纳”,“问答式”及“联系实际讲原理”等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记忆能力;语文组进行“突出重点,一课一得”,“学生上讲台”的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数学组采用“讲练结合”“读、议、讲、练”“单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化组采用“讲练结合,理论与小实验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英语组采用“听说领先,讲练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译”能力;体音美组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培养兴趣,提高技能、技巧。为了推动教改工作,1984年下半年创办了《教改探索》,定期发表教师的教改论文。

   1985年,学校深化教学改革:(1)、加强教研组的职能。教研组负有直接执行教务处下达的教学计划和要求,落实好各年级各学科教学的责任;对本学科教学的人事安排有自主权,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向校长负责;教研组长拥有教学工作的指导权、检查权、评优权和人事变动的咨询权。(2)、改革教研活动的形式。试行两种听课形式:一是观摩性听课,二是检查性听课。单元对比听课,听课后每人写心得体会,把优秀文章汇编定期刊出在《教改探索》上。(3)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坚决废止注入式,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储存的再现型教学法,提倡重视培育能力,开发创造力的教学法;狠抓预、复习工作,培养学生独立摄取知识的能力。(4)努力开辟第二课堂,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促进智育的发展。(5)大力推进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同年秋,高中学制由二年恢复为三年;10月15日,浙江省台州地区文化教育办公室文件,台文教办教学(85)48号,命名平桥中学为地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篮球);是年,县教育系统在平中召开学校管理现场会,平中的教育管理经验迅速在全县推广。

   1986年7月,高考共有30人达到录取分数线。按县重点中学入学考同等生源计算,学校升学率达51%,超过重点中学;8月7日,天教人字(1987)66号文件批准,庞志平同志兼任平桥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徐亦彬任平桥中学副校长;9月,平桥中学针对新形势搞实搞活经验,在台州地区中学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上作了介绍。

   1987年6月21日,《浙江教育报》第三版全文刊登了学校教育管理经验的文章《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尝试》;1987年7月,平桥中学团委开办少年团校,100名学生受到团的基础知识教育,24名少先队员被吸收为共青团员;12月11日,《青年报》刊登初二朱婉萍同学在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中获奖的文章。1988年1月,全校同学参加建校劳动,平整操场搬移土方2000多立方米,投工12000多工,拓宽校内大道,挖土250立方米,搬土350立方米。.4月,平桥中学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7月,学校高考大专上线40人,中专上线20人。是年,首次在教师中开展职称评定试点工作。1988年,学校为了留住骨干教师,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长期服务于平中,同时减轻学校的住房压力,着手筹备教师集资联建房。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

   1988年9月,曹定时校长调县教委,任县教委主任,庞志平副校长主持工作。同年12月,庞志平副校长兼任校党支部书记,翌年2月,被任命为校长。学校继续完善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量化评估制。制订了《天台平桥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中学生常规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学校治安保卫工作条例》、《校园绿化管理试行规定》、《关于开展“爱校卫生月”活动的若干决定》、《平桥中学档案管理制度》、《平桥中学“奖惩制度”暂行规定》;1988年9月5日,确定了学校校训“励志、勤奋、求实、创新”;11月15日,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到学校开展学习十三届三中全会试点工作,12月,被县委确定为全县形势教育3个试点单位之一,其经验在各中学遍地开花。是年,学校获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89年3月,学校成立德育教育领导小组,以政教处为主体,由教务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组长组成。其任务是:调查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订实施德育大纲的学期计划;确定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协调年级组、团、队、学生会等方面的工作分工;负责德育工作的检查评比。
   是年,集资联建工作有新的进展。通过县教委主任曹定时的多方争取,于1989年5月,在平中小会议室召开县长现场办公会议,与会人员有县政府范县长、杨副县长,县教委主任,平桥区区长、书记,平桥镇镇长和县经委、土管局、城建局相关负责人及校级领导等,会议的内容为落实平中教师集资建房问题。县政府范县长、杨副县长等充分肯定了学校为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稳定队伍,走住宅商品化道路来解决教师住房的实际困难的大胆构想,同意学校在北边凉棚山地方为25户教师征用土地990平方米。当时在县内尚属首例。是年,学校获“省群体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90年2月,为了把平时教学工作抓实,学校要求教师发扬苦教、善教、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教风,认真抓好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核等教学常规环节。具体要求:(1)新教师和第一轮任教者每节课都备详案;老教师要在旧教案基础上,结合新的情况进行补充、整理,写出质量更高的新教案。努力提高45分钟效率。提倡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学问题,要求教务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一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一学期不少于10节。(1)各学科课后习题中的作业要求全批全改,辅导用书、练习册及讲义中的练习要加强检查并及时分析订正。(3)学科教师在有课的当天,必须抽时间下班作个别辅导;5月31日,关于平中围墙脚道路改道协商座谈会由平桥镇政府牵头在平桥中学物理实验室召开,平桥中学领导、八角亭、下街两村干部进行协商。平桥区委陈惠民副书记,区公所庞秀标副区长,县教委张兴荣、娄正国等领导应邀参加了协商会议,会议由季罗中镇长主持;9月,学校由团委负责创办《平中青年》杂志,平中《团讯》刊物。1991年10月28日,团委、政教处开展“捡吨粮”活动,利用放农忙假空余时间到田野上拾农民掉下的稻穗,共收到稻谷2448斤,学校党、政、团领导带领各先进集体的支部书记、班长和先进个人将拾来的稻谷分装在三辆贴着“颗粒归仓,拥军优属”标语的三轮卡上,分别送到平镇乡生活较困难的军属、烈属、五保户家中,受到《浙江日报》、《台州日报》的赞扬和当地群众的好评。是年9月,高一开始招六个班,学校共有25个教学班。

      1992年,学校大力加强年级组建设,施行年级组工作量化考评制度,制订《文明示范寝室达标标准》,健全《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在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政教处采取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重点进行“两史一情”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校为了认真落实教学五个常规环节,教务处组织开展“教学五认真”竞赛;学校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各教研组都注重了专题教研活动,进行各种教研尝试,如体育组的目标管理,政史组的教学论文和学生论文撰写研究,外语组的整体教学法,物理组立足高考兼顾会考,生化组的复习课专题,语文组的面试辅导专题,数学组的年级备课组等都取得一定的效果;9月,制订了《关于建立升、降旗制度的几项规定》、《环境卫生奖罚措施》、《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几点规定》、《关于校内停放自行车的几项规定》。建立了“三社、两队、一站”教育基地,“三社”是书画社、通讯社、文学社,“两队”是中学生合唱队、鼓号队,“一站”是“共青团广播站”。是年,学校被评为台州地区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政史组被评为省先进教研组。

   1993年1月,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民主化建设。2月,政教处在学生管理上推出张贴“红绿卡”和“卫生补偿服务责任制”两项新举措。建立光荣卡、处罚卡,制定评分标准和实施办法,随时打分发放,定期公布,使学生从光荣卡里学到先进,从处罚卡里总结教训。对于随地乱丢杂物的学生,划定一定的区域,让其“补偿服务”,强化学生的卫生保洁意识。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活跃校园文化,4月29日,举办了平桥中学首届文化艺术节;5月8日,学校邀请平桥镇陈达云副镇长作“平桥镇城镇建设规划”报告,使学生了解平桥的过去,看到平桥的现在,放眼平桥的将来,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历史使命感。7月4日,《平桥中学重视发展学生入党》刊登在浙江教育报1993年7月4日第679期第一版。是年开始把党小组建立在年级组上。

    1993年下半年开始,在校长陈再明主持下,继续制订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学,依法执教,使学校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目标大踏步迈进。引入竞争机制,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原则,使全体教职工人人有章可循,个个勤奋工作。学校大胆稳妥地开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继制订和完善《教职工办公考勤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教职工考评办法》、《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学校经费收支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管理制度。学校还建立师德群体创优制度,倡导“团结协作、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建立教育管理小组,开展班级管理达标创优活动。实行“学生寝室内务规则”,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进一步健全了《平中学生一日常规》、制订了《平中学生十要十不要》和《社会公德四字歌》,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将教职工的出勤、履行岗位职责、教育教学业绩与奖金、评优、职称评定等挂钩,推动学校工作有序高效运行;1994年至1996年,高考升学绝对人数居台州市前列。

         1993年10月,高三(1)班王国梁同学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浙江赛区一等奖,并代表省队参加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赛,并获全国二等奖。10月20日,副县长陈立国,教委主任金烈忠,副主任邱康彪专程到平桥中学,向荣获第十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的王国梁同学及辅导老师表示祝贺,并向平桥中学这样的农村普通中学能获如此殊荣表示祝贺。1993年,学校被评为台州市先进学校.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1:24:10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先顶几下好了
板凳
发表于 2008-12-11 10:26:12 | 只看该作者
这几段很熟悉了
地板
发表于 2008-12-12 14:56:24 | 只看该作者
86-91年在平中学习
5#
发表于 2008-12-12 20:26: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08-12-12 22:44:02 | 只看该作者
部分熟悉滴
7#
发表于 2008-12-13 12:40:44 | 只看该作者

记忆中当年入团还是夏质亮(学生会主席)介绍入团

记忆中当年入团还是夏质亮(学生会主席)介绍入团,当时是初一,一眨眼已经10多年了。dcy估计是同学,呵呵,我可能入初中时间记错了。。。,我在宁波,有时间来聚聚
8#
发表于 2009-1-14 22:11:46 | 只看该作者
校史里留着国梁的名字,可惜没有我们谷老师的大名。
国梁现在国外,谷老师不知还在天中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0 11:17 , Processed in 1.0870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