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丁远教授眼中的中国股票基金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8:3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告诉你购买股票基金时不得不知的危险

       去年八月,他建立了一个教学用的试验股票池,到今年8月,总体年收益超过了400%。有学生劝他去做私募,他只是一笑置之,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名教授。他就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丁远教授。

      在新近加入中国股市唱空派之后,丁远教授对中国股票基金也提出了种种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程采访了丁远教授。

      在得知记者来意后,丁远教授立刻声明:“股票基金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帮助懒人理财。所以我不是说股票基金不好,只是指出现在中国股票基金市场存在的问题,让基民了解其中的风险,今后在选择股票基金时也好有风险规避意识。”

      去年,在欧洲功成名就的丁远教授来到了中欧,之前他在这里担任客座教授。“在这里教课几年来,我与许多基金公司老板、基金经理有过接触,我们经常讨论中国市场上这些股票基金的问题。如今A股市场的风险已经人所共知,许多人觉得买股票基金会安全一些,但他们忽略了其中的许多问题。”

理由一:基金经理素质存疑问

       近年来,大批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的报道常见诸报端,这场“私奔”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基金经理层素质普遍降低,这也成了丁远教授眼中基金最大的问题。

     “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基金经理素质问题。现在这些基金经理中,经历过上一轮熊市的人寥寥无几,许多高素质的基金经理也由于激励机制的原故,转向了私募基金。纵观市场上那些基金,还有几个操控在经历过2005年前大熊市,并且勤勤恳恳为公募打工的人呢?取而代之的是25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多是从所谓传统经济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并没有很多实战经验,现在猛然让他们管理这么多资金,表现可想而知。我所能看到的就是他们拿着基民几百亿的钱在那里横冲直撞。”

     说到这里,丁远教授显得有些担忧:“我的一个学生曾这样比喻:如果你和妻子外出,必然会非常慎重地选择照看孩子的保姆,会想方设法了解这个人的底细。投资也是一样,如今拿出几十万,甚至是几百、几千万的资金不做任何调研就这样交给基金经理打理,难道不需要经过更加仔细的考虑么?”

理由二:基民短线操作存隐患

    许多基金的增长开始减速,能跑过沪深300指数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在530过后,很多股票基金都声称自己的抗跌性一流。这似乎应证了基金稳健这一观点,但丁远教授却有另外的想法。

    他认为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股票基金盘中存在大量现金,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民错误的投资心态。

     “很多基民没有意识到基金应是长期持有的产品,而将其作为短期的炒作工具,不停地购买、赎回,使得少数有很好理念的基金经理无法操作。”

      对于许多基金经理而言,最担心的还是在基金完成配置之后,资金总量发生了改变,所以不得不再次调整配置。

    “其实这也是部分基金经理出逃的原因,他们希望有一个平台可以实现自己的投资理念。私募基金无论是资金量还是投资上的一些规则,都给了他们将投资理念付诸实现的机会。”
如今资本市场火热,基民数量猛增,基金的资金中出现了大量的现金。这部分现金一边拖累着基金收益的增长速度,一边却有穿上了“抗跌”的华丽外衣。

    “所以,基民自己的因素从也制约了基金的获利,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基民都无法得到最高的收益。”

理由三:买卖都得不到好价钱

      由于资本市场的火热,如今股票型基金最受欢迎,而其表现与股市休戚相关。作为机构投资者,大量的资金追捧个股必然使得股价大幅变化。从股市的方面来看可以瞬间抬高或打压股价,但从基金交易过程来看,就形成一定损失。而在丁远教授的口中,这种损失就如同“大象进了瓷器店”,只要稍微动一动,必然会杯盘狼藉。

   “中国股市盘子并不大,而基金则动辄上百亿。假设一个300亿的基金进入市场,就算它同时持有50个股票,那么平均到个股的投资也有6亿元。无论什么股票,一下子投入6亿元,股价必然上涨,一旦这笔资金撤出,必然造成股价的下跌。由于无法6亿元无法在同一价格上买入,那么该基金必然会在一个被自己推高的价格上买入部分股票,最终导致持有的平均价格偏高。如果基金要抛售该股票,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经理是无法保证交易在最合适的价位上成交。“买不到最低价,也卖不到最高价,那么投资收益必然缩水。”

理由四:净值并不可信

     对于基民而言,最关心的就是基金的单位净值,因为这是衡量基金获利的标准。但是这些账面价值是否就是口袋中的真金白银呢?这是一个疑问,而丁远教授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由于现在的基金净值都是根据公允价值法来计算的,所以在计算时没有考虑到基金自身交易本身对于价格的影响。”

    其实这就是上一个理由中阐述的主要内容,由于基金本身的运作对于股价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基民在赎回时所能获得的价格通常会低于计算净值时的价格。因此,基民无法在该净值价格上赎回。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说,你看到的那些净值并不是真实的!”

理由五:基金同质化严重

     对于许多新基民而言,选择基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是因为市场上基金种类多、产品多,二是因为这些产品重仓的股票都大同小异。

    在海外,理财服务人员会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收益预期为其配置一定的基金组合,这样的服务如今也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无论怎么配置,其实结果都是一样的。”说到此处,丁远教授显得有些无奈。

   “在中国,如今无论什么基金,不管是成长型、小盘、大盘、蓝筹、稳定型号基金,他们后面的重仓股都是一样的。”

    那么QDII产品的推出是否能够解决同质化的问题呢?

     “QDII产品可以帮助投资者投资海外金融产品,理论上有助于规避风险。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QDII产品到海外投资的还是国内企业,这样对于规避风险而言仍然不利。”

     “同质化的基金产品使得风险集中,基民没有办法通过合理的配置来规避风险,多样化的产品可以帮助投资者合理配置资金。我在国外购买基金时,就会通过投资于不同产品规避系统性风险。比如我认为欧美成熟市场的收益率不会很高,就可以少配置些,而多选择些投资于新兴市场的基金产品。”

理由六:被动基金变身主动基金

    既然由基金经理选股的主动型股票基金存在那么多问题,是不是说被动型股票基金的风险就小一些呢?丁远教授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今年5月,我去香港进行学术访问,发现一个非常吃惊的事情。一位在香港某大学任教的教授告诉我,他现在担任某家深圳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是一家即将成为ST的亏损企业。但恰恰是这样一个企业却还有很多基金公司在追捧,而原因在于该公司现在还未ST,基金可以购买。他还把那张持有该公司股份的基金公司名单给我看了,其中竟然还有一只被动式指数基金。后来我遇到了一些基金经理,交流中他们表示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被动基金中的一部分资金是被允许用来进行主动配置的。”

   说起这个例子,丁远教授用了“可怕”两个字。
  “要知道这是被动式基金,衡量它的标准就是看它和大盘的相关性,如果相关性越高,那么其质量就越高。但是现在这些被动式基金部分的成了主动式基金,就好像你到饭店吃饭,你点了一盘素菜,而饭店却给了你一盘肉,还要求你就吃这个,你会怎么想呢?”

    谈论到此,似乎中国的基金问题很多,但作为学者,丁远教授仍然保持着学者特有的看问题的方式。“基金是好东西,尤其适合没有时间和专业知识直接入市的投资者。而我把这些问题说出来也只是作为风险提示,希望中国的基民能在意识到风险的情况下购买股票基金。”

   “选购还的基金还需要找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师。他应该像你的私人医生,你的服务应该是长期的,对你得了解应该胜过你自己,能够及时给你意见,要对你不合理的决定做出提示、劝告。而国内现在很多理财规划师却更像销售人员,只求一次性销售某个理财产品赚佣金。”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8-4-26 18:33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08-6-5 13:21:59 | 只看该作者
  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是被动型吧?烂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5 19:29 , Processed in 1.0703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