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6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山佛学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南北金岭地,东西日月城。 <br/> &nbsp;&nbsp; 朝行智者路,暮浴湛然风。 <br/>   ――超然法师 </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  在松针落、桐叶黄的季节里,踩着被岁月磨得光光的石阶走向丛林深处的智者塔院,先有一种清凉的感觉。 <br/>  很静。 <br/>  这里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开山祖师智者大师安息的地方,大殿上供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而是智者大师的肉身塔。如今,这里多了一座天台山佛学院。很难想象,几十个僧人生活在几个小小的院落里,竟像水滴归于大海,是那么静无声息。 </font></p><p><font size="3"> <strong> 天台山佛学院简介 <br/></strong>  天台山佛学院的前身是天台山佛学研究社,1931年创立于国清寺,50年代停办。1983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研究社得到恢复,面向全省寺院招生。由于国清寺游人众多,为便于学习,1999年,在台湾慧岳法师的倡议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研究社迁到环境清幽的智者塔院,并更名为天台山佛学院。佛学院由国清寺住持可明任院长、石梁下方广寺监院月真法师任教务长,全面主持工作。佛学院筹办的经费和日常开支由国清寺负责。 <br/>  智者塔院也叫塔头寺或真觉寺,位于国清寺到高明寺之间的佛陇山金地岭上,从远处望去,佛陇山犹如一条长龙,而寺院隐身的树林则是峥嵘、葱郁的龙头。多年的荒废使得塔头寺破败几近于倒塌,十几年来,只有一位老师父在默默地看守着,但佛学院的到来很快使它恢复了生机。半年时间里,崭新的教室、学僧宿舍、法师宿舍建起来了,原有的殿宇也整修一新,但是,为了保持塔院原有的朴实风格与寺院应有的庄严,本着“建新如旧”的原则,新房与旧房结合得十分和谐,有关古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看到这里树多花少,月真又带人种了几十棵梅花。寺内设施颇为先进,不但有热水、冰箱、消毒碗柜,更有影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生活十分便利。 <br/>  1999年9月20日,天台山佛学院正式开学。由于天台宗的特殊地位,国内外佛教界和省、市、县有关领导均到校祝贺,并对该校寄予了厚望。 <br/>  佛学院的30多名学僧来自全国15个省市,全是10岁以上、30岁以下、出家1年以上的男僧,大部分高中毕业,也有多位大学生。他们除了学习以天台宗为主的佛教知识,还要学习古代汉语、书法、英语(或日语)、电脑等课程,由7位法师和3位老师任教,其中2位是浙江师范大学的退休教授。佛学院的生活是紧张而又清苦的。每星期休息一天,每天5节课之外,还有早殿、晚殿(也叫早课、晚课),以及晚自习和相当于早读的诵《法华经》,更有1节独特的静坐止观。算起来,每天从早晨4:30打板起床到晚上9:30熄灯睡觉,整整有7个半小时的上课时间。他们虽无升学压力,却像社会上的学校一样紧张、严谨。课堂上,师生的凳子都很大,老师盘腿开讲,学生盘腿而听,或是裹着棉袍,或是披着毛毯,姿势自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上课以讲解为主,但注重开启学僧心智。天台宗讲究学修结合,学僧的品德具有和学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吃饭、走路,他们都是轻轻的。但年轻的心也有放开的时候,在课余,你偶尔也会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 </font></p><p><font size="3">  <strong>佛学院的生活 <br/></strong>  学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每一个怀着好奇的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撩开佛学院神秘的面纱,他们的解释意外地简单。他们说,师生们都是自愿“发心”出家的。 <br/>  天台山佛学院以弘扬佛法,振兴佛教天台宗为办学宗旨,以培养爱国爱教、能切实修学天台教观的专门僧才为目标。在有“东方小释迦”之称的智者大师肉身塔边生活,是师生们引以为荣的事情。这里是天台宗的教源圣地,历代高僧辈出,大德云集:隋有章安灌顶大师出入佛陇、结集教观;唐有荆溪湛然大师在附近的高明寺终身弘教、中兴天台;明有幽溪传灯大师遥继宗风、重振教观;清有敏曦大师重修寺宇、培育僧才……种种兴衰在云海、山风、松林之间留下踪迹,远离尘世的师生担的是沉沉的责任,――振兴天台宗!有了这样的信念,他们精勤修学,互相尊重,使佛学院逐渐形成了勤奋、如法、宽容、和谐的学风。 <br/>  佛学院不像别的学校有严格的学制约束,两年来,也有一些跟不上课程或是耐不住冷清的学僧走了,但更多的人留了下来;加上补充了几个,现在还有30名学僧。他们凭着每月100多元的生活费(包括买衣、买书等各种费用),吃着两莱一汤的素斋,过着晨钟暮鼓的单调生活,甘于寂寞,甘于淡泊,坚守了这份宁静。当初,他们来到这里时,当地的村民笑他们“不是懒汉不出家”,但现在,目睹他们的刻苦和自律,他们早已改变了看法,对他们非常尊敬。 <br/>  在紧张的修学之余,教务长月真法师每个学期都要安排全体师生出访名山古刹,或者集体游览风景名胜,在湖光山色中怡养性情。学僧们还抽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因为“身安则道隆”。为了体会行脚生活的艰辛,部分法师和学僧还在周末手持竹杖,头戴斗笠,结伴出游,几年下来,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天台山,身体和意志也因此得到了磨炼。 <br/>  佛学院师生奉行“来自于四方,回报于四方”的准则,经常随缘而行法施与财施。佛陇峰北面的太平村,有一所小学,条件比较简陋。佛学院师生们从微薄的单资(即工资)中定期捐赠一部分,每年的元旦和“六一”都前去慰问,送去影碟机、电扇、糖果等物,久而久之,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初来塔头时,顽皮的小学生常对着他们唱“小和尚,头光光”,现在,小学生远远地就向他们问讯:“法师好。” <br/>  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学僧们这学期写好毕业论文,下学期就要到各寺院接受考察了。毕业后,他们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将成为讲师,有的参加寺院管理,有的则继续修持。学僧万弘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做人吃了做做了吃,没意思,常往寺院跑,觉得与佛教亲近,就出家了。我去过3个佛学院,觉得这里环境好,课程设置好,教学质量高,就留在这里了。”他说他毕业后将回到师父的小寺庙修习止观法门。 <br/>  佛学院在明年招收新生的同时,还准备从第一届学生中选取七八名学修俱优者参加研究生班,研习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以及相关的经论教典,以进一步弘扬天台宗佛法。(何灵鸿)&nbsp;&nbsp; <br/>&nbsp;<br/>&nbsp;天台山佛学院新址位于天台县石梁镇的万年寺</font></p>
18#
发表于 2007-3-10 20:16: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什么时候去看看!
17#
发表于 2007-3-10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像我这样俗人可以去上吗
16#
发表于 2007-3-10 16:43:0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万年寺没有了啊?现在恢复了?
15#
发表于 2007-3-10 00:47:00 | 只看该作者
同乐
14#
发表于 2007-3-9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有感

正月初八去了一趟万年寺,正好碰到学僧们做法课,在旁边静静的听,能深深的感到天台佛教的博大精深!
13#
发表于 2007-3-9 22:11:00 | 只看该作者
想起N久以前,外公在佛学院教古文,我没事就跟着去玩,那里负责的师父清瘦俊朗,且学识造诣都让人钦佩,每每让我想到道骨仙风这四个字。可惜如今已经还俗了。
12#
发表于 2007-3-9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天台山佛学院,是天台佛教的一个亮点,原先校址高在塔头寺,2002年搬到万年寺,学僧来自全国各地,法师的水平也不俗,学僧成绩好的还可以再留下来,有一个类似“研究生班”的,只是宣传不够,许多人不知道天台山有一个佛学院,现在说不定该开学了。
11#
发表于 2007-3-7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天台县第一个学院!
10#
发表于 2007-3-7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p>初六的时候,去了塔头寺。上去已经快十一点了,居然还有斋饭吃,真是幸运。</p><p>小鱼儿和几位师傅打乒乓球,我在香炉旁和几位师傅打羽毛球。打球打累了,师傅还拿出苹果请我们吃。哈。</p><p>坐着那里与他们聊天,也胡乱跟他们扯一些佛啊道啊的东西,小鱼儿还与他们辩道,不过他们都挺好相处的。其中还有一个稍小师傅不停的扔一些小孩子玩的甩甩炮来吓我们。</p><p>后来有一个朋友上去后回来,对我说那些和尚惦记你呢,说你心很好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20 07:20 , Processed in 1.0711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