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69|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徐氏族人莫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1: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叫你不要打开看,这下后悔了吧。



塘园徐村


  很想为塘园徐村写点什么,但却又无从下笔,因为这个村实在是太平凡了。没有诱人的风景,没有可歌可泣的人物,没有富商巨贾,没有文人墨客,甚至连一个乡镇以上的干部都没出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落。但却有两桩怪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塘园徐离天台城里10多公里,两山夹一溪,东面有灵溪、朗树等大村,西边靠亭头、下宅。我1964年出来时,村里还只有86户人家,360多口人。据说现在有200来户了,40多年,户口翻了好几倍。这几年人口的发展还是蛮快的。

  塘园徐人的无所作为,是因为土地离村近,相比而言,人均土地较多,水利条件也不错,在那农业经济时代,得天时、获地利,就能衣食无忧。衣食无忧了,就没有必要背乡离井出去闯天下。整天的围着几亩土地转,就少有发迹机会。

  据族谱记载;历史上塘园徐只出过一个新城县(现在的富阳新登)教授,教授古时是一种学官的名称,一个县里的教授是不上品的。族谱上能记载他是因为村里没有比教授更大的官了。文、武秀才村里倒是出过几个,但这个摆不上台面。解放后直至80年代,30多年中,村里只出过一个大学生。当然了,80年代后,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陆陆续续的都有,但现在不稀奇了。在乡镇办事的倒也有两个,但不主事,在那里工作直至退休,再也没提升过。
  
  历代村民性格都比较懦弱,夹在几个大村中间的塘园徐,有时为了争山争水,免不了要与邻村刀兵相见,但往往是赢少输多,解放前曾与邻村朗树周姓族人,打过几次恶仗,当然,搬救兵是家常便饭,塘园徐最大的靠山是东横上、下宅,坡塘、享堂、下白园等徐氏族人。最为几代村民所津津乐道的是,有一次惊动了杜岙的徐卓群先生,当时先生任县参议员,来到塘园徐,为塘园徐人争回面子。因此,塘园徐人对卓群先生无比爱戴与崇敬,言必称当年卓群公如何如何地为塘园徐讲话,告诫后代子孙,不忘先生大恩。


  塘园徐为天台徐氏一脉,从族谱看,徐氏的一世祖是若木,若木公因佐大禹治水有功封徐国,以国号为姓,传到44世祖章禹,吴灭徐。59世祖徐议,即为秦始皇东渡寻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再传至95世祖徐邈,邈生96世祖徐赂,赂为文宗朝金紫光禄大夫,因避宦官之祸由衢州迁居天台,为天台徐氏的一世祖。墓在天台西乡山庵,每年的谷雨日,天台徐氏族人每村都派代表去祭祖。


  从天台徐氏始祖赂算起,传到29世祖玄啟,玄啟为整个塘园徐之始祖,塘园徐又有里外阙之分,叫里阙头,外阙头。啟生四子,其中廷柯为外阙头始祖,廷槐为里阙头始祖。廷柯生31世祖太宴,迁往塘园徐居住,再传五代到于桂,于桂公可了不得,一共生十三子,在那科学不发达,缺衣少药年代,十三子个个能成家立业,并得善终,也算一奇迹。于桂为36世祖,十三子号称十三房为37世祖。廷槐公的37世孙――大化、大溥二公这时也来到塘园徐定居。比外阙头太宴公晚六代到塘园徐。从太字辈到我有字辈共计16代,以每代平均25年算,那么塘园徐的历史有400来年了,也就是明未清初。(2008减去4001608,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立国至1644年崇祯帝亡国止)里阙头比外阙头晚150年,也就是1758年左右,是清乾隆23年。

  塘园徐有二样事情象谜一样,无法想象而令人费解;一是外阙头的人口,二是不是徐姓的人,无法在塘园徐繁洐后代或定居。

  先说外阙头的人口,算男丁能说明一些问题;从太宴公传至有字辈是16代,算到俊字辈(下面还有二辈,因为我不清楚,为了计算方便)一共17代。按每户每代繁洐二人算,那么第二代为4人、第三代8人、第四代16人的几何发展算,那么到第十七代就应该有131仟零柒拾贰人。当然帐不能这样算,其中有单传、绝户、战乱、瘟役等各种因素,但百分之一总能留下来,那么还有1000多人。但事实是现在俊字辈只留下区区13人。不算上面四代,光我们第五代于桂公一人就生了十三子。传了17代,还是区区13人,这不令人费解么。同是一个村的里阙头,只传了11代,现在的人口是外阙头的10多倍。我们前四代奕字辈还有70多人,这还是100来年的近代,我的上一代人还记得清清楚楚,这些人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所以外阙头的倒金字塔式的人口繁洐,确实令人费解。这是塘园徐村的一大怪事。


  第二大怪事是,一个有二百来户的村庄却无一杂姓,统统姓徐。(招女婿的除外,因为生下子女,还是姓徐)并不是没有外姓人来村定居过,但到第二代,要么非正常死亡,要么迁回原藉,决没有住到第三代的。塘园徐人并非象纳綷德国一样为了人种的纯净去追杀犹太人,相反,对外姓人并不排斥,甚至还主动请进来。据我所知,就有奚、孟、杨三姓在塘园徐定居过。奚希全;长年烂脚,村人叫他拐脚希全,在塘园徐生一男一女,女儿长大嫁人不说,儿子长到20多岁,去宁波割稻时,被洪水淹死。其本人在上世纪50年代末病故。孟加绸;土改时迁住塘园徐,生三女,一女夭折,一女出嫁,二女儿招洋头镇奚统基为入门女婿,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老孟一死,女儿女婿全家迁回洋头镇。杨再柱;安固人,解放前村人请来住塘园徐。生四女二子,上世纪70年代初,再柱病故。大儿子相塘迁回安固,小儿子相龙在外做生意,后来在天台城里买下房子,也是不回塘园徐了。

  所以说,塘园徐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小山村,但也不是说全无故事可写,单凭这两桩怪事,就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 本帖最后由 xyq12345 于 2008-11-10 22:49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迪迪 于 2008-11-10 22:25 发表
那山庵算是什么呢?


 山庵是天台徐氏始祖赂的坟墓所在地,当时建有家庙、并有庙产几百亩。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芦苇笛 于 2008-11-10 21:51 发表
如果楼主写的是南山的石塘徐,那我也算是非徐姓的族人了


  石塘徐在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曾同柏树下打了一仗,那年正月,我刚好探请假在家,当时在东乡的徐氏各村都派代表去慰问过。东横村干部还在塘园徐住宿,是我一起接待的。

  你写的这句,我不太明白,如果我写的是石塘徐,你就不是徐姓族人?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3: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七楼 于 2008-11-10 21:47 发表
本想叫你一声老哥,但你的辈分太低了。
我儿子亦字辈,比你要高两辈。


  徐氏辈份最高是享堂村,享堂在明朝时出过一个徐少保。既然你是台字辈,那么,我问你享堂的村名从何而来?原名叫什么?

  原来关于辈份,我是骗你呢,谁知我这篇文章却失了机密,被你知道真相。

  有人告发你,说你这厮在天台徐氏族人中,专以辈高来压人。当心点,下次如果最这样,把你抓起来,关你十几年,你才知道太公是没有这么好做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2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楼说的对,赂的坟墓在广年寺。

响堂的村名我个人理解应该叫享堂,徐少保死后,明朝廷下旨,享受春秋二祭,并建享堂,后来村名也叫享

堂。这样的理解不知对否,后人不知为什么叫响堂,不得而知。

  还有东乡的辈份都按家谱上的排,但西乡的辈份同东乡是不一样的,不知为什么?

  东乡包括南山的石塘徐、杜岙排辈如下:

  公 祖 景 三 台,  奕 世 有 俊 才
  从 贵  善  升 观 ,   作 泰  存  臣 贤。    


  文 章 昭 百 载,  昆 季 允 传 魁
 士  季 名  一  兴,   孟  叔  若  守 尚。

  为何后人把奕字写作亦字,世字辈的表辈是泰,但大家都把他写作太。所有族谱上都有,但是都没按正规的写。

  90年代初,徐氏重修族谱,其他村不知道,我塘园徐派了二个老年人,结果错误百出,人名、生日都错得离谱。1943年徐氏修的族谱,我村也有许多错误;比如一个叫徐文雅的人,多好的名字,结果一到谱上,却变成徐问鞋。使人哭笑不得。

  族谱应该20年一修,这样算来再过4、5年又该修了,希望这次能修好点。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9: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芦苇笛 于 2008-11-11 22:48 发表
我外公是石塘徐人,叫徐帮基,今年101岁了,我不是姓徐的,不知道算不算徐氏族人


  算半个吧。

  你好福气,居然有一个百岁外公。百岁以上算人瑞,也是我们徐氏的荣耀。

  告诉你外公,徐氏子弟祝福他。可惜我不在天台,下次来天台一定去看望他老人家。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23: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迪迪 于 2008-11-12 22:23 发表
爸爸给我“讲解”过族谱,讲的什么公,什么爷爷的爸爸的兄弟,听了也记不住。。。
关键是谱上有我的名字耶~太神奇了,不知道修谱的人怎么会知道的哈哈~~


      族谱如果在正常年代是20年修一次,前一次修族谱是1943年,解放后是不正常的,所以直到1993年才开始修族谱,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徐氏族谱到2013年又该修了。

  修族谱时,每个村都会派人参加,所以你的名字、出生年月、祖宗坟地都会写在上面。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9: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竖岩山 于 2008-11-13 11:53 发表
能否说说具一点!


     不知那些方面要具体一点,我看你很热心这方面。可能懂得比我多。

 我正要向你讨教一些问题;因为你西乡徐氏有多少村庒,辈份是怎么与族谱上相对应的,

 我都不是很清楚,能否赐教?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2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竖岩山;据说你在研究家谱,而且对徐氏宗族比较热心。因为我在天台时间不长,特别对西乡徐氏族人分布状况及辈份排列情况知之甚少,你也介绍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希望你不要惜字如金。能否给我们祥细介绍一下,我们都想听听。你看网友‘屯桥人’也想知道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我想知道的是:一、西乡徐氏到底有多少村。二、我们与屯桥的辈份是如何相对应的。三、天台徐氏为何叫八族徐?


  徐一夔、徐大授、徐善述三人是徐氏的姣姣者。族谱上都有其画像。我不知怎么就出现有归属方面的争议,能否给我们上上课。我非常想听一听。但徐善述的家,肯定是享堂村无疑。如今他的坟墓尚在享堂村内。
请你给我们讲讲。

[ 本帖最后由 xyq12345 于 2008-11-14 20:05 编辑 ]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2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一夔
  徐一夔(1319—1398),字惟精,又字大章,号始丰,天台县屯桥乡东徐村人。博学善属文,擅名于时。元至正八年(1348),为避兵乱,隐居嘉兴,与宋濂、王祎、刘基等结交,相与切磋诗文。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江、浙,广征宿学耆儒,询安邦治国之计,四方名士云集南京。朝廷设置律、礼、诰3局,一夔入诰局,与著名文士杨维桢、朱右、林弼等撰写诰文。
  明洪武三年(1370),诏一夔等撰《大明集礼》。王祎荐其续修《元史》,以足疾辞。五年九月,荐授杭州府学教授。次年九月,复受命参修《大明日历》,成书100卷,一夔之力居多。朝官皆推入翰林,仍以足疾坚辞。诏赐文绮、纤缯各3袭,钱6缗,准其回杭任职。后卒于任,人皆为之痛惜,称“教授之贤,难乎为继”。
  通经博古,著述颇丰,有《始丰稿》15卷、洪武《杭州府志》、《艺圃搜奇》

徐善述
  徐善述(1353—1419),字好古,天台县螺溪乡小径(今享堂村)人。博学好古,尤精经学。幼时机敏聪慧,敦厚笃实。明洪武初年,行岁贡法,善述被首贡入太学读书,每考均列榜首。六馆之士,皆推重之。
  洪武二十三年(1390),出任和州学政,选拔贤良,奖掖后进,有业绩。建文元年(1399)春,任国子博士。教诲诸生,立簿籍以稽课业,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其间曾担任两届会试主考官,以才取士,绝不徇私,士服其公。永乐二年(1404),擢春坊司直郎,得皇太子(后为仁宗)器重,尊为“先生”,命纂《尚书直指》。皇太子赐书称其“似卿朴实苦口者,百无一二”。病时,皇太子亲往探望。十七年十月,病殁于官。仁宗即位后,追赠太子少保,工部为建坟茔,造享堂,立“帝王之师”匾额。墓在天台县东小径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13 00:48 , Processed in 1.0709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