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郑鸣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危机向纵深发展,丧钟为谁而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0: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1-1-6 00:13 编辑

       如题。
       这些貌似光鲜的人物,还在垂死挣扎。
       是谁在硬撑一个个已经破产的企业?
       是谁将一个个朝阳产业,一点一点的吞噬?
       一个人倒下了,不仅仅死一个,几个,几十个人而已,而是一个县的经济。
       还记得仙居的地下六  合   彩么?或者福安民间的会吗?
       还真以为财富增长是钱生钱子?
       大家都在疯狂的博,反正也就是一博,新的楼盘开出来了,旧的楼盘急着抛手,从这边,扑向那边,
       而奸诈的中介假扮购房者,与资本合谋,意图继续推高(二手)楼市?
       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大崩溃前的自我陶醉,自我导演的一个接着一个似乎让人眼光缭乱的局而已。
       人傻钱多的,在虚假的繁荣中,被骗而入……
       你相信,做实业的纯利润能超过二分利么?
        而今,纵然台州的民间资本,因吉利那优美的一掷,而渐成奇货?
       亲爱的,你难道还真相信,现在是冬天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而我要告诉你,春天还在数年之外。


————————————————————————

接着闲谈。
天台企业的失败,大抵不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没有战略,只有投机,不论是做实业,还是投资,一般都是如此。譬如某企业,大约四、五年前,我曾与之面谈,说要调整战略,不能单纯依赖出口,要积极占有国内市场。不听。后来,其所谓核心技术,容易拷贝,不久国内同类产品出现了,价格更低,迅速挤占了国内市场,同时瓜分国际市场。这样在双面夹击下,节节败退。

二是恶劣的投资环境。古人有穷凶恶极之说。所以,大凡有好些的企业,在开始阶段,要发展,要资金,必定要政府来推动银行。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怪圈。很多人利用手中的职权,以高额利息,变相到你这分利润。即使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你也不能推却。长期以往,企业的利润在日趋平均化的情况下,如何能支付这意外的利息?只能靠借钱来还钱了。


三是有些企业家始终相信,一个产品足以使企业长青百年。这个迷信,在天台普遍存在。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有些企业,从未想过真正打市场,而是走政府、走乡情,这样的结果一是蛋糕无法做大,二是过度依赖政府。过度依赖后者,势必就会加剧第二种情况。

第四,暂略(有事先忙,有空继续,没空就不继续了)

——————————————————————————————

现在据说政府在协调,但是这种协调本身就是应急之策,必然失败。
如将债主变成股东,没有考虑到这些债主本身,大多也是借高利贷的,而非自有资金。
在这场豪赌中,该企业之债主,大多是政府官员。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该企业之速朽,固有战略之失误,更重要者还是投资环境的恶劣。
现在所谓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并非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担心引起更大的地震。
我很同情这一位位倒下的“英雄”,也悲悯这一位位即将倒下的“英雄”。
现在继续讨论这个事件,已经无多意义。
尤让我们思考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政府关系,尤其是某些墨吏的关系。
此外,政府也应该考虑整治这一个个嗜血的民间高利贷了。
这几年,打着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为名的高利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该整治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9: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本坛各位同志、异志,异中求同,求同存异,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看好口袋。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 12: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某些人上山放的。一万一天三百。即是如此利息。。

   道听途说的多了。也并不那么奇怪。 ...
和素何 发表于 2011-1-1 13:21



上山放,肯定是聚赌。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 12: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高利贷是我平生最痛恨的一个行业。
2)中国最优秀的地产开发商是各级地方政府,比如:杭州,上海,北京 ...
宏克 发表于 2010-12-31 13:41



实业,纯利润有24%,如果不偷税漏税,这个绝对是牛逼企业。
如有他的股票,推荐下。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7: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危机已爆,有人已跑,负债数十亿。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9: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1-1-4 19:13 编辑

接着闲谈。
天台企业的失败,大抵不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没有战略,只有投机,不论是做实业,还是投资,一般都是如此。譬如某企业,大约四、五年前,我曾与之面谈,说要调整战略,不能单纯依赖出口,要积极占有国内市场。不听。后来,其所谓核心技术,容易拷贝,不久国内同类产品出现了,价格更低,迅速挤占了国内市场,同时瓜分国际市场。这样在双面夹击下,节节败退。


二是恶劣的投资环境。古人有穷凶恶极之说。所以,大凡有好些的企业,在开始阶段,要发展,要资金,必定要政府来推动银行。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怪圈。很多人利用手中的职权,以高额利息,变相到你这分利润。即使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你也不能推却。长期以往,企业的利润在日趋平均化的情况下,如何能支付这意外的利息?只能靠借钱来还钱了。

三是有些企业家始终相信,一个产品足以使企业长青百年。这个迷信,在天台普遍存在。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有些企业,从未想过真正打市场,而是走政府、走乡情,这样的结果一是蛋糕无法做大,二是过度依赖政府。过度依赖后者,势必就会加剧第二种情况。

第四,暂略(有事先忙,有空继续,没空就不继续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2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现在是最后的避风港。
我所说的,并非单指房地产,而是某些实业。
不久,你们就会确证。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1-1-5 19:55 编辑
这几天某位借高利贷的企业家很难过关了
政府在协调
估计比较难
一诺千金 发表于 2011-1-5 17:34

这种协调本身就是应急之策,必然失败。
如将债主变成股东,没有考虑到这些债主本身,大多也是借高利贷的,而非自有资金。
在这场豪赌中,该企业之债主,大多是政府官员。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该企业之速朽,固有战略之失误,更重要者还是投资环境的恶劣。
现在所谓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并非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担心引起更大的地震。
我很同情这一位位倒下的“英雄”,也悲悯这一位位即将倒下的“英雄”。
现在继续讨论这个事件,已经无多意义。
尤让我们思考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政府关系,尤其是某些墨吏的关系。
此外,政府也应该考虑整治这一个个嗜血的民间高利贷了。
这几年,打着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为名的高利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该整治了。

点评

不能直接点名吗?这样太含蓄,我们局外人看不懂。  发表于 2011-1-6 15:10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依然见时效,
新一轮泡沫又将开始挤破。
银行没钱,企业缺钱,民间资本拆借成潮,高利已为常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14 07:44 , Processed in 1.0810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