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果果小盆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深,只听见内心的声音。。。白粥馆小故事更新【藏在窗户上的画】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23:37:30 | 只看该作者
坚决不清醒。

举例是举例嘛。不要太较真

故事是故事,也不要太深辩论

有些东西是深究用的,有些东西是浅知用的。我就不爱你们凡事都要揪个一二三四。累的。

点评

哎呀呀,哥忘了不能跟女人直接讲道理这一条啊...怪不得"白粥馆方式"才有潜移默化的奇效啊...  发表于 2013-5-27 0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09:30:33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我一下收到了挺多女施主的短信和电话,他们说在电台收听节目,听到某个做服装生意小老板发的征婚信息,于是他们按公布的电话打来表示愿意相互了解一下。
唉。我那天解释的嗓子都哑了,我不是真的不是。不过我觉得,那个小老板应该比我还伤心吧,上个电台征婚,条件也不差,没人应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0:00:24 | 只看该作者
雨中的茅山

戒嗔没有出过远门,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茅山这里才会那么多雨。
  在茅山,艳阳和阴雨有时只在片刻之间。
  记得前几天,快到中午时分,有阵雨偷袭而至,急忙和戒傲跑到院子里收衣服。
  半掩的寺门,忽的被人推开,跑进一男一女两位施主。惊讶的看着他们,两位施主样子挺狼狈,头发衣服全都湿漉漉的,看到我们神情很是尴尬。
  那位男施主说,今天来山里踏青,结果行到半路下起了大雨,便跑到寺里来暂避一下雨。
  急忙把两位施主让进屋子,给两位施主泡上杯热茶,暖暖身体。
  男施主坐在佛堂门前,望着窗外的雨说,本来今天是个踏青的好日子,这雨实在败兴。
  戒嗔转过头,看着雨中的寺院。
  雨从天际飘落,一滴滴落下有些干涸的土地上,从佛堂前的走廊上吹过的风,带着那种随雨而至的清凉。
  雨悄然落在院落中的树枝上,被微尘覆盖的叶面,一片片褪去灰迹,一点点恢复绿意。
  记得以前也在下雨天出门的经历,站在山后的观雨亭里,看着被雨水搅乱的三重瀑,那些本该有的平静,在那一时跌宕,好似被疾风吹皱的水波,一丝丝荡漾。
  也许下雨并不完全像施主所说的那样无趣。
  世间上很多事物一直在等雨。
  山后的三重瀑等待着雨的到来,才会有难得一次的壮观;
  雨后天空才有飞虹穿越;
  本该无奈的新苗在一场雨后成长。
  如果我们仔细去留心这场搅乱两位施主雅兴的雨,或许就会发现原来雨也有它特别的美丽。
  夜色来临之际,总有落日的余辉让人心动,没有灯的夜晚,格外让人留意到星空。
  其实任何看似灰色的事物都有着他明亮的一面,雨也是,人也是。
  我们都应该学会在泥泞中看到美景,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2013-5-28 10:59:22 | 只看该作者
怪不得哪的厕所里都经常会碰到胖子,原来都是要去称体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2:58:41 | 只看该作者
最不实用的捐助

 戒嗔在网上认识的一个朋友说,她带儿子看新闻,告诉他,灾区的小朋友没有衣服穿,没有奶粉喝,没有饭吃。然后她儿子忧心忡忡说,灾区的小朋友还没有玩具玩!他要捐助自己的玩具。
   听到的时候,觉得这小孩子有点傻,玩具既不能解渴,又不能当饭吃,送去了又有什么用?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因为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思维,在他们的心目中,钱与玩具之间,玩具才是最珍贵的,在他的想法中,自己准备捐出去的玩具远比后来实际捐出的两百块压岁钱价值大。
  戒嗔想说,在这个灾难中看似最不适宜的捐助里,恰恰包含了捐助中最最需要的真心。
  灾难来临的时候,物质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受灾人的食物,药品和今后的生活,只是物质也有无助的时候,钱再多,也无法挽留住逝去人的身影。
  还有另一件东西也很重要,那便是的真心。
  有个企业家捐了二百万被人骂了,很多人认为他应该捐助的更多,单纯从物质中我们并没有理由去指责,无论付出了多少,他是给予的,我们应该感恩的去接受。
  但是这位企业家依然是有错的,错在他对为什么捐助二百万的解释中,那是一个由很多合情合理的观点组合而成的解释,却从心灵上伤害了许多人。
  有时候在难关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也需要温暖,过于冷静与理智的解释,反而成为情感失控的导火锁。
  在路上,我们盛气凌人的扔给乞丐一元钱,付出了,当然值得称道,但是付出的同时,我们也回收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乞丐的尊严。
  既然决意要施舍了,又何必吝啬一个微笑呢?
  有人痛心,所以漫骂了,漫骂中有什么呢?也有真心,我们感伤自己的无能为力,希望有能力的人可以去担当,我们急切的想付出自己的真心,想替无家可去的人多索取一些温饱,但是我们也有错,因为漫骂的同时,我们一样没有注意到别人的尊严。
  可能我们忘记了,强求来的物质中,是缺少真心的。
  可能我们忘记了,我们在伤害另一些心,甚至我们还误伤了付出了很多的真心。
  我们真的能在漫骂中索取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吗?也许未必吧。
  真的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你的真心吗?可能只是我们忘记了去找寻吧。
  我们在驳斥,驳斥质疑的人,驳斥漫骂的人,斥责他们不懂得的感恩,斥责他们只懂得漫骂,但是我们也在犯错,我们找到了别人的错误,忘记了自己同样也在犯着。
  我们也忽略别人的真心。
  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通过加重嗓音去完成的。
  说话的声音越小,才有人愿意贴近你去倾听,那样我们就靠的更近了。
  离去的人没有痛苦,留下的全部交给了我们,我们需要用时间和心意去化解这痛苦,而不是用寒冷把它们冻结在心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2:39:34 | 只看该作者
会驱鬼的戒嗔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喜欢听故事,戒嗔也不例外,那一年戒嗔刚上小学,有几个从小玩大的玩伴,都成了同学,其中有一个叫木头,还有一个叫石娃,这两个名字从小就一直这么叫着,所以上学了,也没有改口,至于他们填写在作业本上的是什么名字,戒嗔反倒忘记了。
  我们几家住的不算太远,所以经常串来串去的,那时候最常去石娃家里玩,石娃家里几世同堂,人很多,他家里和我们最熟悉的是他的姨妈,现在想起来,石娃的姨妈当时年纪也不大,也就是十七、八岁这个样子,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她已经很老了。
  石娃的姨妈很擅长讲故事,她喜欢在晚上讲,还要求听众要足够多,不达到五个人以上,她是决计不开始说的,有时候人手不够,逼急了还把一个从小很耳背的同学也拉过来当听众。
  石娃的姨妈喜欢说鬼故事,讲到精彩的时候,她会故意把灯调的很暗,声音压的极低极细,如果有风吹过来的时候,她便配合的叫一声,吓的我们连声尖叫。
  每到这时候我们每个人脸上都会散布着一种恐惧的神情,包括那位很耳背的同学,有一段时间,戒嗔也想不通,为什么很耳背的同学也怕成那样,照理说,石娃的姨妈声音那么小,他应该是听不清故事内容的,后来我想通了,那位同学不是被故事吓的,是被我们脸上的神情吓的。
  经常听鬼故事的人会有后遗症,那就是整天觉得故事中的鬼会在现实中出现,睡觉之前,都要非常犹豫的看看床底下有没有异常,在漫漫夜路中行走的时候,也会突然觉得身后有丝丝凉意,勇敢的转过头去,结果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心里的恐惧依然不减。
  最惨的路程是从石娃家听完故事回家的那段路程,故事中情形还浮现在脑子中,耳边依然有石娃阿姨的叫声回荡,加上那段回家的路上,是没有灯的,光亮只来自天空中星星点点与远处住家里的灯火。
  还好和我们同走那段夜路的还有另一个人,就是木头,木头家比戒嗔家里还远,木头会稍微绕一点从我家门路过,至少我不用单独走夜路。
  木头的胆子比我大,在路上,他会很有经验的说,你不要在每一棵树后面都躲一会,鬼会藏在树后面的,于是戒嗔便只能在木头身后躲来躲去了。
  虽然很害怕,但是这条路却是非常安全的,行走了很多次从没有出现过异常情况,甚至连人也没有见过。
  就这样,戒嗔也从容起来了,但是有一天,和木头回家的时候,忽然远远的看到远处路边飘过来一个白影,那白影往田边飘过去,然后就不动了,紧张的全身冷汗直冒,小声的对木头说,有鬼,快跑吧。
  木头转过头,看脸色也是害怕,木头颤声说,石娃的姨妈说,见到鬼一定要镇静,鬼也是怕人的,如果你逃跑,那么鬼就会追你,如果你攻击它,它便会走。
其实这个方法,戒嗔也从石娃姨妈哪里听过,但是这时候却没有胆子去攻击鬼了。
木头说,这样吧,我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起叫,如果鬼追我们,我们就逃。
  微微的点头,木头开始数数,等到三的时候,我和木头,一起发出尖利的叫声,眼神一直盯着鬼的方向,那鬼“呼”的一声便消失了。
  和木头相互看着,这次我们已经确定,刚才在我们面前的一定是一个鬼,如果是人,怎么可能瞬间便消失了呢?
  木头大喊一声,发足奔跑起来,戒嗔跟在后面跑,心里又紧张又兴奋,既害怕那个鬼组织一帮小朋友进行集体的反扑,也觉得自豪,因为我们战胜了一只鬼。
那天很开心,一路尖叫的回家了。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和木头还忍不住开心的讨论,是不是要把我们伟大的战绩告诉同学,却有一个同学很神秘告诉我们,住在东边的黄大叔正在用自己种的西瓜悬赏找两个孩子,问他什么缘故,同学说,黄大叔昨天晚上往西瓜田里倒夜香,被突然出现的两声尖叫吓的摔倒在田里,最可气的是,往田里倒的肥料,差不多一半沾在衣服上带了回去。
  和木头面面相觑,木头没有表情的拉着戒嗔离开,一起躲到教室后面,笑了很久。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十几年,那天,忽然在淼镇上见到了办事经过的木头,两人站在路边聊了很久,聊起往事,聊着今日,木头忽然提起那天晚上的事情。
  木头说,第二天真的很想把戒嗔交给黄大叔换半个西瓜的,但是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不用戒嗔换西瓜了。因为他怕戒嗔被抓走后,交待出他。
  两人一起大笑。
  有时在一个清晨,我们一觉醒来的时候,回忆起一些曾经发生的事,会笑着说,原来我曾经如此幼稚。
  可是在做傻事那一天,又会怎么样呢?我们丝毫不会察觉出自己的错误。
  假如明天来临,或许我们才会明白,今天的我们也在犯着错误,今天的我们正在毫无知觉的说着错话,做着错事,今天的我们和昨天一样很傻。

点评

嗯。假如明天来临,或许我们才会明白,今天的“戒嗔”团队故意说些似是而非的错话,今天的楼主正在毫无知觉地做着转帖宣传的错事。今天的我们比昨天更傻。  发表于 2013-6-1 0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发表于 2013-6-1 00:27:15 | 只看该作者
祝楼主年年18六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0:20:24 | 只看该作者
小梵梵 发表于 2013-6-1 00:27
祝楼主年年18六一快乐!

我在年年十八等着小梵梵长大呀。然后我就能变聪明点了

点评

你别吓小梵梵。要让你变聪明得与已悄然入你心的中情局"精神控制法"斗,你没有主观意识会累着小梵梵的...  发表于 2013-6-5 15: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2:35:50 | 只看该作者
当模特的戒嗔与戒傲

记得应该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戒嗔和戒傲的年纪也就十三四岁,只比现在的戒痴他们大一点点。那时候的我们也算清闲,寺里的事情都是师父们承担,我和戒傲便常常在茅山上跑来跑去,最喜欢去的地方,当然是有流水有花香的三重瀑旁。
  山里的生活,其实也没有什么玩乐,当时觉得最好玩的游戏,便是从山顶跑到山下,然后再跑回去。
  那天早晨,和戒傲照例冲下山,在山下跑了很远,绕到山后,然后顺着三重瀑附近的小道向山上奔跑。
  因为知道平时这时山里没什么人,戒傲边跑口中还照例大呼小叫着,他总是喜欢把各种经文混在一起喊,常常听到戒嗔一头汗,也不知道佛祖会不会怪罪,戒嗔的速度没有他快,只是跟在后面,然而戒傲忽然没有了声音。
  跑到停下来的戒傲身边,顺着他的目光向前看过去,原来距离我们远处的山路边坐着一个人,他一动不动的坐在山石上,望着瀑布的方向。
  戒傲小声说,怎么现在山里就有人了呀?
  可能刚才戒傲声响惊动了对方,那个山石上的人,忽然回过头,向我们这边望过去来,然后把头又回了过去。
  轻轻推推戒傲,对他说,我们继续走吧。于是两人赶快很斯文很斯文的向山顶的方向走,慢慢的接近了那位施主,从背后看过去,施主的头发很乱,觉得对方太怪了,小声的和戒傲嘀咕,戒傲安慰我说,头发乱未必一定是有问题的,也可能是一个文艺工作者。
  那位坐在石头上的施主忽然又回过头来,笑咪咪的看着我们,然后说,两个小师父上山有重要的事情吗?
  看他的神情,心中顿时安定了许多,和戒傲一起摇头,示意并没有重要的事情。
  施主转过身体,手中居然是一块画板,施主说,那请两位小师父帮个忙吧,当我的模特,在瀑布前的那块石头上坐一会好不好。
  和戒傲对望一下,看施主不像坏人,反正又没有事做,便点头同意了。
  背对着施主坐在山石上,施主塞给我们一大盒饼干,说你们边吃边坐,可以不太无聊。
  捧着饼干盒坐在石头上,里面的饼干有很多种颜色,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饼干,和戒傲你一块我一块的吃着,只坐了一小会便觉得无聊了,打算和戒傲讨论一下前几天学的经文打发时光,不过后来话题没有发起成功,而是和戒傲讨论起什么颜色的饼干最好吃这个问题了。
  那天的我们差不多坐了有一个小时,施主画好了画,居然是两份,一份工整的交给我们,一份藏在了自己的画夹中。
  那是我们唯一一次见到那位施主,但他给我们的画,我们却带了回去,藏在桌子里。
  前些天,戒尘无意中把那幅旧作翻了出来,图画中有清秀的山水,还有那个已经倒掉的观雨亭,以及年少的戒嗔和戒傲。
  十年前的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在山路上乱跑,现在想来这中游戏几乎无趣的不可思议的,可是当时却让我们为此不知疲倦。我们毫无防范心的给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当模特,还大吃他递过来的那些来路不明的食品。
  我们在生活中走来,一天天的学会防范别人,保护自己,就这样把人与人之间也会存在的那种单纯丢弃了。

点评

每个故事的结论观点均似是而非。最后点评一次:两小和尚通过小心接近、仔细观察、谨慎交流,判定“施主不像坏人”后才愿当模特,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较强。怎么就成了“我们毫无防范心的给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当模特”?  发表于 2013-6-5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5:45:34 | 只看该作者
菜市场里的戒嗔

淼镇上有一个挺大的菜市,是镇民们每天必去的地方,市场中有长期的摊位,也有临时经营的施主,在菜市的左侧,有一排固定的商铺,基本以销售素食为主,这几年,我和戒傲负责为寺里采购食品,为此认识了不少销售素食的施主。
  在那一排商铺中,有三家专营豆制品的店面,是我们经常光顾的,三家店铺的老板,一家姓陈,一家姓吴,还有一家姓王。
  每次上市场时,总是随机在三家中的一家买点东西,但是买了几次后,忽然发现,每次在吴施主家里买的东西,总是不足称的,有时候会少上好几两,而其他两位施主家销售的东西,则没有这种情况。
  问了寺里师兄们,原来他们也有同样的经历,做和尚的,不便与施主们理论,所以,以后上市场买豆制品的时候,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回避去吴施主家买东西。
  吴施主见到我们依然会很客气,一样客气的打招呼,吴施主生意不好的时间,也会很期盼的看着我们,但我们还是不太敢去他家买东西。
  这样的日子,差不多维持了大半年,快到过年的时候,有天,忽然发现市场中关了很多铺位,一打听是不少施主回乡探亲了。这其中就包括陈施主和王施主。
  只得进了吴施主的店铺,因为知道吴施主的习惯,便特意多要了一些。
  吴施主把我们要的东西,仔细的称好,包上一包,拎在手中发现沉甸甸的,戒傲小声说,我感觉这次吴施主并没有扣称。
  把东西拎回寺里,在智恒师父的称上一放,果然没有缺斤少两。
  有些懊悔,心想难道以前我们一直都误会了吴施主吗?还是吴施主已经改过了?但我们依然有偏见。
  有了疑问,后来又光顾了吴施主家几次,每次都不再缺少斤两了。
  过了些天,遇到一位镇里工商所的施主,他专门负责管理菜市场,施主无意中说,以前经常有人向我们反映商家喜欢扣称,后来,我们便在市场中,放置了一个公用的电子称,自那以后,市场中卖东西的人,就很少扣称了,因为买东西的人会很快发现他们的东西少了。
  忽然明白了,吴施主改正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心中有愧,而是那个电子称。
  很多不好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一个人的品德并无绝对关联,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道德高的人一样可能有不当的行为,而一些陋习,在监管之下,反而会慢慢改正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19 21:43 , Processed in 1.1359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