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无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一位剑桥男孩的成长实录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8:55: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小学-鸣响马拉松长跑的第一枪

</FONT></b>我经常听许多家长问: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这是孩子很关键的一个时期,是孩子求学路上马拉松的起跑点,所以要让孩子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习惯和能力的准备。
  记得夏杨小时候,他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要当外交家。”我就引导他:“你上学的时候,老师会教你怎样成为一名科学家和外交家。在学校里你可以有很多同龄的小朋友,那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在亲戚朋友面前也要告诉大家:他马上要上小学了,要成为小学生了,这样不经意间,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同时让他感觉自己长大了,上学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在做这样的心理准备的同时,还要和孩子一起做好物质准备。比如送他漂亮的铅笔盒,心爱的小书包,领着他到文具店去挑选自己喜欢的铅笔、小橡皮,让他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喜爱,进一步产生对上小学的渴望。当一个人能够主动渴求去做一件事情时,他就基本具备了积极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有了动力,这马拉松起跑的第一步就成功开始了。
  还有一些习惯的准备,也是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应该注意的。比如,怎样使用转笔刀,怎样削铅笔,如何整理书包,并且要跟他说明上学不像上幼儿园,要养成按时上课的习惯,在作息和时间安排上,都要有规律性,同时包括一些细节,都要提前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很快地适应到小学生活中去。
  如果孩子刚进入小学适应得好,在纪律、卫生等方面受到老师的赞扬,对树立他的自信心,增强他的自尊心,是很关键的。当时夏杨因为我在这方面注意的早,而且对他进行了较好的小学入学前训练,进入学校后,他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这种自信主要来源于他对小学生活很好的适应,并经常因此受到老师的赞扬。
  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她的女儿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开朗、思维非常活跃的孩子,可到了小学却变得非常地拘谨,而且一遇到事情就咬指甲。实际上这是非常紧张的一种表现,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咬指甲成了她排除紧张感的一种方式。可能小学老师对纪律的要求啊,课堂提问啊,听课的坐姿啊,等等,都和幼儿园的要求不一样,孩子如果提前没有一个心理准备,难免会紧张,而且随之而来的,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从学前期的启蒙教育,进入正式的小学教育,是需要父母为孩子多付出的一个关键期。我的儿子夏杨之所以在整个正规教育的十几年里,一直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我认为,在这关键的第一步中,我和夏杨的爸爸、外婆、外公都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为将来孩子在学业上事半功倍的收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8:55: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培养孩子专注力

</FONT></b>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虽然我的儿子夏杨上学后一直成绩很好,但我和他爸爸在他上学后基本没有在他身上花费很大的精力。他上小学的时候,我正在英国学习,夏杨跟着他的外婆在国内,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我不在身边受到影响。当然这和他外婆在他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关键期付出了心血有关,同时,我们提前对他的专注力的有意识培养,也给他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打下了基础。从他出生到他上小学,长达六年里,我一直努力使他具备凝神贯注的习惯和心理素质。
  我认为,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能在课上很专注的听讲。 我看过一项资料统计,天才在人群中不到1%,弱智在人群中也不到1%,98%——99%的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100个孩子里,真正学习好的孩子就那么几个,更大程度上是他们上课时的专注力的区别。
  一个人的专注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是需要从小一点一滴训练养成的。夏杨小时候我们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了专注力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一点,要首先从孩子喜欢的事情入手。夏杨小时候有一个阶段最喜欢拼插玩具,我就给他搜集了很多他感兴趣的模型,如汽车、飞机等,让他来拼插。他会把最微小的零部件,用最大的耐心,在他可能坚持的最长的时间里,很专注地把它拼好,这个过程有时是1个小时,有时是3个小时,完全靠他个人的兴趣和由此带来的耐力和意志力,这个时候,大人要创造一个环境,抓住和利用这一培养他专注力的时机,最好不要打扰他,不要打断他,让他专心致志地完成这个过程。
  有的家长经常会按照自己的计划,给孩子安排一些事情,比如在他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有的家长非要反其道而行之,非要和孩子“对着干”:“别玩了,该练琴了, 该做作业了。”或者说:“你没听见吗?马上过来吃饭。”实际上,这些事情耽误一会儿都不是大问题,而孩子在全身心地进入他正在做的事情中,你打断她,就失去了一个锻炼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好时机。也许作为大人会觉得事情毫无意义,但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来说,恰恰是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的重大的细节。
  记得那时我给夏杨讲故事,他有时候会喜欢你反反复复给他讲同一个故事,大人的心理往往是,“哎呀,我都讲过几遍了,你怎么还听这一个啊?”我从有关孩子教育的书上看到,其实反复给孩子讲同一个老故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他的专注力进行培养的难得的好时机,这种很无意的行为,却在不经意中收到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智力正常的孩子,只要在课堂上能够很专注地听讲,成绩好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很自然的结果。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有一种说法,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有21次重复。父母应该从小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引导和保护他的兴趣。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小学课本的内容,要求孩子坐得端端正正地写字、做数学题,不许他有自己的爱好点,以为这样就能养成他上学集中精力听讲的习惯,我认为这样会适得其反。
  夏杨的学龄前期,我对他的教育除了给他做一些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刻意回避了让他接触小学课本上可能学的东西,有意地让他接触他感兴趣的、他能够理解的教育内容。我认为,如果小学学习的内容让他早接触过了,他在课堂上再接触时,就缺少新的信息含量,淡化了他渴求新知识的求知欲,就会使他失去课堂学习的乐趣,不但不能让他很专注地听讲,反而容易使他的注意力涣散。孩子一旦有了课堂上注意力涣散的毛病,即使他的智力水平不低,他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很聪明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
  有一句话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对命运心存敬畏,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命运,最终还是受他的习惯个性的影响。
  英语有一句名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知道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作为父母来说,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夏杨的专注力的培养,就是我的习惯养成教育成功的一个尝试。
23#
发表于 2006-2-17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P>楼主真是有心滴。代大家再次道谢了。</P><P>并且再次期待下文。。。。。</P>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2: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我不陪孩子写作业

</FONT></b>经有很多朋友问我和夏杨的爸爸,夏杨为什么学习成绩那么好?他爸爸会说:“不管”,我则会回答:“不学!”别人以为我们开玩笑,实际上是真的,因为在这“不管不学”之前,我们实际上“管”了很多,夏杨也“学”了不少,“不管不学”是在此之后的一种状态。
  孩子刚上小学时,很多家长都会感觉很疲惫,一个原因是孩子初入一个新环境,需要帮他适应的东西很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家长每天晚上要陪孩子写作业。我有很多朋友,大家聚到一起经常说到因为孩子的作业,牵扯自己很多的精力,而我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因此产生苦恼和困惑。因为我提前注意了孩子习惯的养成教育,除了上篇中我提到的关注力的培养,我的母亲还帮我注重了孩子上学后的几个习惯的培养(因为当时我正在英国留学),使孩子能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
  第一个习惯当然就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这个习惯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我已经在上篇中提到了。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让孩子的专注力,跟着老师课堂的内容走,这就像吃饭,课上讲授的内容是他知识的主粮。作为家长,与其只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老师在教孩子的每一节课中完成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和老师保持联系,随时关注他的学习过程。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就着急上火,请家教,假期给孩子安排补习班,把他所有的兴趣、爱好、户外活动全取消,但孩子的成绩仍然不理想。夏杨上小学初期,我的母亲经常和老师沟通,关注他听课时的情况,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感激我的母亲,她让夏杨在上学初期养成了好习惯,给我们后来的“不管不学”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习惯就是养成孩子积极提问的习惯。很多孩子课上的内容没有理解清楚,回家做作业时就不停地问家长。实际上应该让孩子利用课间或放学之后,把当堂或当天没有听懂的内容,及时主动地向老师提出来,让他带着老师给的思考和答案回家完成当天的作业。夏杨在山工附中上学的时候,他的化学书上总是画得密密麻麻的,很多是他的疑问。一位女老师何老师非常喜欢他的好学,因为他每当有一点不明白的,就在课后及时地去问老师,老师特别激励和表扬他。家长在帮孩子做作业时,也可能会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但家长毕竟不是老师,而且随着孩子学业难度的增加,对很多家长来说,陪孩子写作业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所以老师是最好的解疑释惑者,而且没有一个老师会拒绝学生的求学好问。
  第三个习惯就是放学之后及时、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养成一种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好习惯,并能按时作息。课业成绩好是一个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我一向主张,学生的作业是学生课业成绩的基本保证,但不是他综合素质培养的唯一内容。所以,一个孩子如果能有效快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就有时间和精力去涉猎其他的知识领域,包括他喜欢的游戏玩耍。
  记得有一句话,人与人之间成就的大与小的区别,和他工余或课余时间价值的大小很大关系的。我认为一个孩子知识储备量的多少,主要看他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同样多的作业,有的孩子用一小时就能完成,而有的孩子则需要两小时,前者比后者每天就多了一小时的课余时间,从小学到高中12年时间里,前者就多出4380个小时,这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字!这样,他就有可能去涉猎更多的知识。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对我说,从孩子上小学到初三,每天陪孩子写作业,这些年她连电视都很少看,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她也经常是一边陪孩子写作业,一边唠叨孩子,孩子很烦躁,她也苦恼。其实我觉得,不仅孩子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大人的时间也很宝贵,这样大家每天都在烦躁的气氛中度过宝贵的时光,是大家生命的荒废,是对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一种破坏。
  记得夏杨当时基本能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作业,然后他会看他感兴趣的一些课外书,和小朋友玩,还会和我们在一起探讨许多问题,包括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困惑,所以我们至今像无话不说的朋友。
要让时间优质化,让孩子养成独立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也有时间来做一些提高生活质量和个人素养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也是生活的一种榜样,他会在无形中演绎、模仿成人世界,将来也能像我们一样从容不迫、健康、快乐地过好人生的每一阶段。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2: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我出国时儿子没有回头看我

</FONT></b>我一直相信,在所有的教育中,亲情教育是最关键的,父母如果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期的其他教育也不可能实施。也许有人会说,血缘之情哪用得着教育?实际上即使是亲生儿女,如果没有把无私的爱、科学的爱,在亲情教育的最佳培养期给予他,等他长大成人后,我们和他的心灵上,还是会有一些莫名的隔阂。今天,我的儿子夏杨把我和他爸爸当作最知心的朋友,他的心始终对我们是敞开的,除了浓浓的血缘之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亲情教育的最关键期,我们不遗余力地付出了所有的努力。
  孩子0到6岁是和父母耳鬓厮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总希望粘在父母的身上,不仅身体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抚,心灵也需要父母细微的呵护和开发。他会问这问那,有很多的要求,是我们父母为他付出最多的时候,但也是我们最能影响他的时候。
  我经常跟朋友们说,对孩子的付出是可以分阶段性的,尤其是母亲。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妈妈是需要多花点功夫的,等到他可以进入社会机构,比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去独立学习,有专职教育者去教育他的时候,妈妈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做自己的事,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孩子生命的初期,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儿子的身上。那时候我从书上学到了很多教子的理论,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实践。我记得那时我几乎牺牲掉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星期天,亲戚朋友在一起打麻将,我骑着自行车带孩子到公园,到大自然中去,到很多场所去,让他接受尽多的外界刺激,同时,在随机教育中,我和他培养了可以彼此心领神会的一种亲情,这种和他之间从小就有的默契感觉,到今天他20岁了,我们还有,而且越来越互通,越来越深刻。
  我不赞成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我总觉得寄宿学校像一所高级文明监狱,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随时向他提供教育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点一滴培养亲情的过程,错过了很可惜。当然有些家长是工作太忙,没有选择,因此放弃给孩子更多的亲情和教育,真的也很遗憾。我庆幸和欣慰的是,那时我竭尽全力作了一个称职的母亲。
  我曾经在他7岁那年去英国学习。那一幕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一幕也一直在鼓励着我。记得我要去飞机场了,我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就在学校门口看他过马路进校门,我当时在车里面非常希望他能回头看一看我,但他头也没回地走到学校里面。我在国外的那两年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不回头看一看我?在国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想,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更多的孩子,我要刻苦学习,我要把国外好的经验、好的教学方法收集回来。
  十几年之后,在儿子的获奖作文里面我知道了他是故意没有回头。他是这样写的:妈妈就要走了,妈妈送我到学校,我就自己下了车,自己走到了学校,我没有回头。过了一会儿我走了出来,到处张望,我发现送妈妈的车已经不见了,妈妈也已经没有了踪影。我没想到小小的儿子能有这样的克制力,也没有想到我的出国让孩子这么难舍难分。
  我有一个习惯,夏杨小时候我跟他说话时,总是尽量蹲下身来,看着他的眼睛,很耐心地问他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我觉得那时我是他所需一切的提供者,承担着很重很重的使命。正因为有那一段我对夏杨的陪伴,所以到他以后上中学,尽管他学习忙我工作也忙,陪他的时间也少,但我跟孩子之间那种难以言表的亲情和理解,真的无时无刻不让我们幸福和欣慰。
  别给亲情留下遗憾,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给他更多的爱。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3: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我替孩子抄作业

</FONT></b>孩子上学后,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我也很注重孩子的作业,但我一直强调的是要快速高质地完成作业,而不是让作业占据孩子所有的业余时间。
  夏杨上学时,一般是用很快的时间,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所以,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做他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他可以去玩,可以读他喜欢的书,可以捣鼓他的电脑,可以看电视……他的学习状态是宽泛而独立的,因为除了课本作业外,我认为他接触的很多东西也是在学习。
  学习是一种综合的素质,是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夏杨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了作业之外的活动上。但有一次,我发现夏杨没有像以往一样很快地把作业写完,非常磨蹭,也非常不愉快地在做作业。一般来说,我是很少过问他的作业的,但这次我很详细地询问他原因。原来,老师这次布置的作业量非常大,有的题要反复做很多遍。我问夏杨是不是都掌握了,他说已经都会了。我就从这些题中选取了一些来测试他,发现他真的都掌握了,于是我就把剩下的作业替他抄了,而他自己则去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当然这种做法不是很合适,事后我与夏杨的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对此表示理解。我以此说明我对孩子“学习”的一种观念——永远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作业上。
  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课内成绩只是一部分,虽然我们的孩子要应对中考、高考,但我认为一个孩子好的成绩决不仅仅是靠写作业写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12年间,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他的课本的话,那这个孩子汲取知识的广度肯定是不够的。在夏杨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我和他爸爸采取的一直是比较放任的态度。我们认为只要养成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好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教育的方式有多种,但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成材。我们的“放任教育”不一定适合其他的孩子,夏杨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借鉴的,但我想,培养一种习惯和一种能力,永远会比只抓课内成绩重要。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其实,我们表面对孩子的放任教育中,实际上有着很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不是说我们要孩子 “你去做什么吧”,而是培养他积极安排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习惯。课堂专注听讲的习惯,已经基本能够保证他掌握课内的学习内容,所以,从小学到高中,夏杨虽然都不是那种把课内学习看得非常重要的孩子,但他的成绩在年级里面还是能够名列前茅。并不是他多么聪明,也并不是他多么努力,而是因为他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汲取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维,成绩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了。
  从夏杨上小学开始,到他一直走进剑桥的大门,我没有给他买过一本辅导书,没有请过一次家教。所谓的“不管”就是让孩子任意发展,而“不学”就是在孩子建立了完善的行为模式后,完全没有必要让孩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几册教科书上。“不管”是一种手段,而“不学”是一种境界。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3: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FONT></b>夏杨现在是剑桥大学大二的本科生,在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里,他积极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并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剑桥大学生物协会主席、剑桥大学科学协会人事部长、三一学院科学协会执行委员、世界著名学生组织AIESEC联合会成员、剑桥大学及全英混沌科学节学生演示小组主要成员、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顾问约翰 .沃克教授实验室助理、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汤姆.布伦德尔实验室助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划船竞赛俱乐部成员、剑桥中国社团的首次话剧《雷雨》中男一号周萍的扮演者、剑桥象棋协会2004年度象棋联赛总裁判、英国BBC广播公司电视系列节目的嘉宾……
  他是学生物科学的,每天穿梭于教室、实验室和各种繁忙的社会活动中,我和他爸爸也提醒他注意时间的分配,但他说:“有机会面对这么丰富的生活,面对这么多的挑战,并能向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
  其实想一想,夏杨今天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他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发展多样兴趣,是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和能力,他已经把紧张丰富多彩的生活,当成一种自然的生活行为,这还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吧。
  夏杨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注意发展他兴趣的多样性,看电影、听音乐、拆卸组装玩具、旅游、玩耍……凡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我们都尽量地满足了他。孩子喜欢的东西,就是他需要的东西,家长在这一点上,不要逆孩子的兴趣而行,而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他愿意涂鸦就让他去涂鸦,他愿意歌唱,就让他歌唱,他愿意看动画片,就让他看动画片……他的想象力要发展,他的专注力要培养,他的动手能力甚至是在对玩具的破坏性中训练出来的,很多很多的东西,就是在兴趣中学会的。
  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像很多家长一样,给他报了各类学习班,但我给他报的不是“书法”“绘画”“形体”等,而是能够培养他的面向现代化的能力的,比如电脑班,小记者班,快乐夏令营,拓展夏令营等。我认为,书法、绘画等是一种技能,而我更希望孩子成为熟悉现代科技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在夏杨读中学时,我们也是鼓励他参加各类活动和竞赛,他曾经多次在全国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并在高中先后获得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决赛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多次获得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这些活动促进的不仅仅是他的学科成绩,更重要的是,他在参与中培养了一种竞争精神。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我们尊重他个人选择和兴趣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他能够在学习和兴趣娱乐之间取得平衡,并能在这种平衡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育是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孩子与大量的事物和思想有自然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在体育、自然、手工艺、科学和艺术等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在这样的活生生的“书”中,学习新的生存方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
  相信,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活力的人,同时,也肯定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6: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所有的时间成为优质时间

</FONT></b>时间老人是很公正的,他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多一分也不多一秒,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业好,知识多,作为大?实际上是因为他的时间利用效率高。为什么有的家庭关系好,父母孩子亲情浓郁,这就看我们父母是不是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了有益的时间,快乐的回忆。
  像每个孩子的父母一样,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过得飞快。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我尽量保证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每时每刻都过得有质有量,这也是我多次提到的随机教育的核心。所以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意识:怎样筹划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效率,随时随地地让孩子拥有“优质时间”。可以这样说,夏杨成长的过程,就是充分地利用和拥有“优质时间”的过程。

  夏杨是一个擅长在玩中学习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好以及他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都得益于他在“玩”中所度过的“优质时间”。他的核心价值观——成就感、好奇心、勇气、感情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善于动脑、尊重他人、自立自尊、帮助他人和幽默感,都来源于他成长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随机教育”,在“优质时间”里寓教于乐,在过程中及时给孩子积极的指导。也许是用几分钟,就教给孩子一种新技巧、一个新信仰、一个新思想和看待事物的一种新方法。
  我们全家到现在有一个爱好:看电影。夏杨小时候,夏杨的爸爸经常在晚饭后倡议:“走,我们看电影去。”于是,经常是碗也不洗,全家欢呼着坐在一辆自行车上,由夏杨的爸爸“驾驶”,大家唱着歌奔向电影院,回来的路上,电影的内容就是我们探讨的话题,我们会提出很多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让夏杨来“评论”一下电影里的事和人。我们的很多观点,对是非的判断标准等核心的价值观,就这样在娱乐的时光里,影响着小小的夏杨。
  我曾经听现在的很多家长说:我们的工作太忙了,真没时间教育孩子。正是因为现代人的忙碌,我们才更应该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优质时间。我把排队、候诊、送孩子上学、和孩子旅游、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今天孩子长大成人,我才少了许多遗憾。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我就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很少让他处在空白的状态。比如,我和他在一起等公共汽车,从小我就让他拿一本他喜欢的书,在等车的时间里,小的时候我讲给他听,所以大了他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出去,有可能的话,他总是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间积少成多,就这样形成了他的快速阅读力。
  有时候和他出去,比如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孩子在那样的场合一般都是不被大人关注,或者不自觉地被大排出谈话之外的,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夏杨适时地参与进来,或者让他去照顾比他小的小朋友,或者让他去帮着和服务员沟通,或者让他静静地观察来参加宴席的人……当然这种安排是有意识的,但绝不是强迫性的,是以家长为指导性,以孩子为主体的引导性的教育,是隐形的随机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自然习惯中,夏杨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了与人的交往,学会了让生命的每一刻都不是空白。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可是如果我们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优质时间”的话,那这个过程就是一段愉快而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我是一个闲不住的妈妈,我自己也有一个习惯,就是舍不得浪费分分秒秒。无论是阅读的启蒙,还是社交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孩子关键期的教育,我充分地利用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时刻把握着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在洗浴的时间里,我给他讲生命与水的故事,给他讲关于卫生的常识,和他玩纸船;在卧室的时间里,给他讲床前故事,让他闭上眼睛,给我讲述白天他的见闻,还有他脑子里的故事;在火车上,把车厢变成大课堂。在他安静的时刻,在他生病的时刻,在他走路的时刻,在他等待的时刻,在他吃饭的时刻,在他购物的时刻……
  瞧,我们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和孩子在一起,只要有意识,并且把握了和孩子相处的艺术,我们就有可能把和孩子相处的所有时间变成“优质时间”。这样的随机教育、习惯养成,就让孩子在未来的岁月里,具备了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这是我的朋友——儿子

</FONT></b>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多次跟我说起她第一次见到夏杨的情景。当时她到我先生的办公室,正好夏杨也在,夏杨用手拍拍爸爸的肩,说:“季亭,你刚才说的事情咱们晚上再谈。”然后我先生摸着夏杨的脑袋,说:“好”,又郑重其事地对我朋友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儿子。”
  这样的场景其实经常在我们家出现,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三个好朋友。除了在一些严肃的问题上,他爸爸会以父亲的角色来给他指导和帮助,其他更多的时候更像朋友一样的平等,夏杨叫他爸爸经常直呼其名,他爸爸也经常动不动就对他说:“爷们儿,你怎么回事?”今年有一次,我们坐出租车出去,一路上三个人说着话,下车时夏杨喊:“爸爸妈妈快点。”司机很惊讶地问:“原来你们是一家子啊,还以为是朋友呢,这么说话,有意思。”
  父母怎样跟孩子说话,对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很关键。我回忆了一下,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回想不起来说过一句伤他的自尊心或让他难堪的话,比如“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等。我有时候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话竟然用非常恶毒,甚至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语言,我感到很奇怪,怎么可以用这样的话去伤孩子的心呢?很难想象在这样的谈话中怎么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
  我一直坚信,好的教育来源于爱的教育。我和夏杨的爸爸经常在周末的早晨,把孩子邀请到我们的卧室里,开始一场“晨间谈话”。夏杨从来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对父母的谈话很逆反,他会很高兴地跳到我们的大床上,打开话匣子。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无端的指责,也不会听到无休止的唠叨,我们之间的很多话题,包括对他学业发展方向的选择,都是在探讨中进行的。
  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肯定,他小小的心灵中也有自尊,希望得到大人的喜爱和尊重。在他取得成绩时,在他经过努力使事情有了一些结果时,我们总是及时分享他的成功,而在他有负面行为的时候,我们却是有意识的淡化它,告诉他是非的判别标准,指出它的错误,让他自己去反思,而不是揪住错误不放,喋喋不休地批评个没完。其实孩子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强化他的优点,淡化他的负面行为,就能逐步形成一个友好的沟通氛围和互动方式。
  我想,我们父母的建议也不一定永远正确,但我们毕竟多经历了些事,把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看法都告诉给他,让他参照之后自己选择思考,尽量不走错路或少走弯路。能够这样互动,原因还是我们之间像朋友一样的平等,有着一个很好的交谈氛围。
  父母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营造一个温馨的、和谐的、安全的家庭气氛,也是孩子教育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充满着责备、埋怨、争吵的家庭,肯定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
  在我们的家里,我们允许并重视彼此性格中个性的存在,互相接纳,有时会以善意的玩笑,来评价彼此的特点。另外,我们的和谐,还来源于我们努力用自己性格中的优点来互相影响。夏杨的爸爸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喜欢与人交往,比较幽默,这些性格对夏杨影响很大。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过于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旷久的友谊。”父母要尽量去了解孩子的世界,尤其是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世界时,更要经常和孩子沟通。这种沟通不是说:“你来,我们沟通沟通。”人类语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艺术性,当我们对我们的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意识到,我们的话语会影响孩子终生的性格。有的人等孩子大了才意识到这一点,真的是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一种遗憾。
  试着用平等的态度、亲和的语言、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去与自己的孩子交朋友吧,你会真正触摸到那个稚嫩的心灵中,有着怎样新鲜和丰富的天空!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不要在卧室里讲猴子的故事

</FONT></b>有一次,我在火车上看到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也同时和他们坐在一起,这对夫妻一路上在不停地埋怨那个孩子:那天你吃饭的时候嚼得那么响,以后不要那样;你以后每天睡起觉来应该及时把被子叠好;你看你,上周怎么那么不小心,把杯子摔坏了……
  一路上,我就听见那对父母不停地训导着孩子,而那个孩子始终很没有情绪地望着窗外。我承认那对父母的教导没有错,但错的是他们选错了时间和地点。那个时候,我很想与那个母亲分享“随机教育”的经验。
  我想起了和夏杨一起坐火车旅行的时候,我总会提醒他注意窗外的景色,给他提一些问题,我会给他讲一些和旅行有关的故事,旅途的见闻,还会和他一起玩词语接龙游戏,有的时候会对他进行外语的启蒙,包括让他观察车厢里的人。如果我们外出到了某一个城市,我可能会告诉孩子:“夏杨,你现在找找看,这个城市里面和我们住的城市5点不同的地方。”然后他就开始观察、归纳,我们也一块参与,提高他的观察力。这就是我一直推崇的“随机教育”,即把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变成愉快的有效时间。
  所谓的“随机教育”不是我事先设计好一个大纲,今天给他上德育课,明天给他上智力课,而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情景,就借助这些情景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让他在愉快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的随机教育要看场合,讲时机。我经常跟朋友们说“不要在卧室里给孩子讲猴子的故事”,像我曾经在火车上遇到的那对夫妻,就犯了这个错误,没有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夏杨小时候,在卧室里我会对他说,人要讲秩序,首先学会把自己的床铺收拾整齐,自己的房间整理好;吃饭的时候会告诉他,要讲卫生,饭前饭后洗手,吃饭的时候也要文明,不出大声,不丢饭粒……总之,注意什么场合进行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就像在卧室里,你给孩子讲画书上的猴子,肯定不如在动物园里讲效果更好。而在动物园里,或者像那对父母已经到了火车上了,又在告诉孩子卧室里的秩序、饭桌上的规矩,而且使用责备的语气,本来很有兴致地出去玩,却让大家都不愉快。智力的启蒙需要随机教育,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需要在随机中进行。
  我所说的“随机教育”,是宏观意义上的大的教育,是德商、智商、情商、逆境商各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家里,我们工作上遇到了什么事情,或者夏杨和小朋友闹意见了,我们都会在谈论中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
  有一次夏杨和小朋友吵架了,我没有训斥孩子,也没有袒护孩子,而是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了解了情况,然后告诉夏杨:“你和伙伴吵架,是因为你的主张没有得到伙伴的认同,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你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说给小朋友们听,争取得到别人的赞同。如果别人都不同意你的观点,说明你的主张还有待完善的地方,你就应该认真反思自己,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就是在这样看似无意的讨论中,我们告诉了孩子该怎样和人相处,怎样做是正直的,怎样做是善良的,怎样做是违法的,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妥协让步……成人世界的很多规则和纪律,就这样播种在了孩子的心中。夏杨能在长大之后,很快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我觉得很多是得益于他从小受到的这种在家庭中的“随机教育”。
  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影响深远,不可磨灭。成长中孩子的许多知识、能力、智慧都是父母教给的;孩子的性格、品德、作风和倾向,也大多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随机教育”是需要父母从小事做起,比如,先把和孩子在一起旅游的时间,变成一个大课堂,忽略掉一些小烦恼,让它有欢快的笑声,智力的碰撞,还有想象力的发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让孩子每到一处,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样的孩子,这样10年或者18年下来,因为接受的信息量的不同,就会出现区别,他们的习惯、智力、阅历、胸怀、成长都产生了差异,人的命运可能也就由此而改变了。
  耳濡目染的“随机教育”,成就了我的孩子,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18 06:18 , Processed in 1.1044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