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abracadabr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都来写几个字:你印象中的城市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7-8-21 17:20:02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最有文化味道的是临海。码头文化,这词准确。以前住过椒江大厦,一个当地人指着对面巷子里吃早饭的人等告诉我们那里谁谁码头工头谁谁混子谁谁鸡.....结合他们的神情语态,简直是看老电影。
72#
发表于 2007-8-22 09:32:53 | 只看该作者
镇江素影


如果没有“水漫金山”和恒顺陈醋,镇江的名气还不至于这么大的。

“天下第一江山”已经随着孙吴王朝的烟消云散而隐遁于历史的幕后;国民政府时江苏的省会,也随着遗老遗少的逝去而逐渐淡出中国视野。如今的镇江,只剩下那虚有其表的金山寺,在继续鸣唱着白娘子的冤屈,还有那小而略显破败的城邦,虽地处苏南,却与临近的苏锡常差之千里,让人惋叹。北固山上刘备招亲的甘露寺,仅剩下台柱、石雕的遗迹,如同傲慢的镇江人一般,倔强地审视着过往行人游客,以此挽留那昔日故国都城硕果仅存的荣耀。

我到过诸多同等级别的城市中,在苏南,能存在若镇江般小而破旧的城市,着实是让我惊讶的。

在镇江六个月,我骑车穿遍大街小巷,直观的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小来。

坑坑洼洼的道路,阴暗潮湿的小区民房,混乱的交通和简陋粗俗的店铺,总是给我不好的印象。镇江很少有高楼大厦,我们十楼的办公室,隔窗望去,便可鸟瞰半城风景。街道和弄堂似乎已寻不着太多的历史遗迹和惊奇,只有那些略显霸气和婉约的地名,还多少见证着些城市过去的都市繁华和江南秀色来,有如花山湾、弥陀寺、青云门、桃花坞、绿竹巷、骆驼岭、梅园巷、荷花楼、莲庵、胭脂巷等等,大多很有来历和学问,寻着这些地名,我方才嗅到一丝城市故去的风貌。

我的办公室正对着恒顺醋厂,每天闻着飘过芳香馥郁的醋味,提神醒脑,美容保健,算是我对镇江岁月为数不多值得纪念的幸事之一。

镇江最有名的特产,便是“长江三鲜”—河豚、刀鱼、鲥鱼。那些极致美味的鱼儿,有如天台的香鱼、黑龙江的大马哈鱼一般,都有从海洋逆流洄游产卵的习性,因此那鱼肉特别鲜香爽滑,誉为极品。镇江倚靠长江入海口,因此这些美味便多聚集在镇江附近;如扬中市,为长江口一小岛,水域宽阔,多产三鲜,让我们多次饕餮尽兴,终生难忘。

镇江市井中最有名的吃食便是肴肉和面条。那肴肉又称水晶肉,其实在各地都有只是名称不同,那超市里卖的肉冻糕,切开来一片片,便大同小异,我多次品食,未觉有特别的鲜美,只是蘸上那镇江醋,才觉得另有风味。镇江人的早饭,大多是面条,因此镇江本地面摊奇多。每天早晨,大街小巷最壮观的,便是赤膊短衫,满头大汗囫囵吞面者,一排排,热腾腾,为一盛景。其中有所谓“锅盖面”者,便是将木制锅盖扔于面汤水中同煮,据说那面条更觉鲜滑爽口,我因多次嫌弃锅盖上的油腻和灰尘而据它门外,与这难得“风”“味”失之交臂。

镇江适宜小住,不宜长留。

闻着醋,细品江鲜,在满桌欢笑中闻听当地人讲述镇江那大街小巷中所隐藏的典故和残影陈迹,我想,这大抵便是我对于这座城市最大的依恋和向往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街币 +5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1 + 50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73#
发表于 2007-8-22 12:23: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7-8-21 11:15 发表
水月、甜蜜和小柯挑一个城市多写几个字,不要只用七八个字说上一堆……

有空定补上
7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13:01:07 | 只看该作者
那个甘露寺是不是也在镇江那边?
75#
发表于 2007-8-22 13:10:03 | 只看该作者
看贴不认真,哈

“北固山上刘备招亲的甘露寺,仅剩下台柱、石雕的遗迹,如同傲慢的镇江人一般,倔强地审视着过往行人游客,以此挽留那昔日故国都城硕果仅存的荣耀。”
76#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13:52:2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上边一行顶着金山寺这三个字,抢了风头……哈哈
77#
发表于 2007-8-22 14:16:18 | 只看该作者
AB大哥写的宁波在哪里啊???
偶很想写写宁波的,但是找不到词汇
78#
发表于 2007-8-22 14:21:08 | 只看该作者
几年前的日记 炒冷饭了
只截取了其中的几个片断

厦门 :碎碎念 []

飞往厦门


四月,春暖华开时,却需闭关一个月。掰着指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出关的日子。
赏春去?杭州?怕已是一树的枝繁叶茂。
南国,或许还能抓住一点春的尾巴,于是收拾行囊匆匆登上开往厦门的汽车。
傍晚七点,汽车开离了杭州城,卧铺车,看上去还算干净。
夜间十一点,在雨点敲打窗户的噼里啪啦声中,沉沉地睡去。
醒来的时候已是凌晨四点,窗外漆黑一片。想再睡一会,可睡意全无,就这样睁着眼睛,看着窗外忽明忽暗的风景。
过五点,雨渐停,依稀能看到路旁的棕榈树,比先前在公园里看到的要高大得多。

厦大·芙蓉湖·上弦场

到了,到了,厦门到了。
提着行李,站在路边苍翠欲滴的榕树下,深呼吸,是那沁人心脾的清新。
友人在厦大读研,行程的第一站就安排在厦大。
吃过午饭,想先去厦大附近的白城海滩看看,可惜天空不作美,竟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友人建议可先到厦大走走。
厦大不愧是谈情说爱的天堂。
烟雨中的芙蓉湖和远处的凌云宿舍相映成趣,置身其中竟不知今夕是何年。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是一排一排和整片整片的假槟榔树,以及挂满豆荚(应该是凤凰木的种子)的凤凰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和生着长长根须的树木。
厦大里的建筑大多依山而筑,无论是绿荫掩映中的老房子,还是半山腰上充满现代气息的凌云宿舍。
靠山的是凌云宿舍,临湖的则是芙蓉宿舍,从未听说过命名如此诗意的学生公寓。
华灯初上,站在凌云二号宿舍九楼的天台上,能看到海那边的漳州,灯光星星点点,像是海市蜃楼,有点虚无,有点缥缈。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厦大的体育场——上弦场,又是一个诗意的名字,这是我所喜欢的。上弦场背靠建南礼堂,正对白城海滩。上弦场以建南楼群为背景,利用楼群和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一个可容纳两万人的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一轮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
下午两三点,草坪上有一群人在踢球。坐在看台上,海风轻拂脸庞,温暖的。

白城海滩·椰林·海风·沙滩

第二天上午,去了厦大附近的白城海滩,阴天的样子,可能未到五一的缘故,游人并不是很多,三三两两。
海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湛蓝色,但对于我这个自小在江南长大,从未见过海的小女子来说,这满足她那点小小的心愿已绰绰有余。
赤脚走在沙滩上,海水微凉,刚好是退潮的时间,近海的地方有一些被海浪冲上来的杂物,友人提醒我要注意玻璃碎片。
不过靠近堤岸的沙子却是那种细绵的净沙,踩在上面软软柔柔,甚是惬意。
以前听老妈说,普陀千步沙的沙子怎么怎么好,没去过其它的海滨城市,所以也无从比较,大抵也只是如此吧。
未去海边之前,想当然的以为海边必定有大片的椰林,像在旅游杂志上看到的那般,椰子树斜斜的躺在海边,后面则是湛蓝的大海。
在白城海滩却只看到一小片的椰子树,多少还是有点遗憾。

鼓浪屿·古巷·欧式建筑·人参果

鼓浪屿与市区仅隔一条鹭江,从轮渡码头坐船过渡,往程不需要交钱,回程交四元的船费即可。坐船时二楼要多加一块钱,但是不会那么拥挤而且有位置坐,还可拍到更多的漂亮照片。
岛上有三多一是树多,岛上种植了很多榕树,大多根须发达,像长了胡子的老爷爷。其次,就是各种贝壳制品,式样多而且价格适中。还有就是保存完好的各种欧式建筑。
为了拍到更多的好照片,我与友人跑到二楼,风在耳边呼呼的吹,裙脚扬飞,身后的市区渐行渐远。
出了码头,有当地人上来问要不要导游,如果想要玩的随性一点,还是自己边走边看较好,岛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小巷,而且各种标示也很清楚,所以不必担心迷路之类的事发生。
若是还有顾虑,路旁小店有那种印刷的古色古香的地图卖,即可做按图索骥之用,又可带回家以做留念。
小巷两边尽是各种风格的古建筑,每栋楼都像是写满传奇故事的书,不知名的植物爬满了墙壁,围墙上朱顶红开的正艳。墙头上还长着些,看起来花非花叶非叶的植物,后来听友人说那种植物叫三角梅。
据说岛上的枇杷享负盛名,对此我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吸引人的是一种叫着人参果的水果,粉粉的颜色,看起来水灵灵的,是不是西游记里老孙吃的那种人参果就不得而知,形状倒是有点像的。
看起来挺诱人的,买了点尝新鲜,吃了一个就再也不要吃了,几乎没有味道可言。
在岛上还看到了,传说中的曼陀萝,很鲜艳的橙色,形状有点像喇叭花,花朵比喇叭花稍微长一点,一只一只倒挂在树上。

[ 本帖最后由 甜蜜的忧伤 于 2007-10-26 09:0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街币 +5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1 + 50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79#
发表于 2007-8-22 14:38:49 | 只看该作者
小蜜   深藏不露嘛
80#
发表于 2007-8-22 14:39:10 | 只看该作者
纯粹的 旅行日记
有流水帐的嫌疑。

[ 本帖最后由 甜蜜的忧伤 于 2007-8-22 14:5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14:32 , Processed in 1.1081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