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园青坊老宅》记录时代脉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4: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00年沧桑老宅
见证20年前的“房奴”

《园青坊老宅》记录时代脉动
  本报讯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园青坊老宅》用一幅囊括当代中国民生百态的生活图景,折射了改革大潮开放无细不达的力量,展现了人心的潜流和活力。   不久前,《园青坊老宅》作为中国作协2007年“全国重点文学作品工程”,在北京举行了作品研讨会。40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它以文学的形式对我国改革开放特殊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进行记录,是一部撷取生活细流,反映时代脉动的具有象征意味的现实主义力作。
  “老宅”承载民生百态
  一幢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徽式老宅,麻雀般蜗居着19户人家,面临拆迁加之“狐仙”出没而引发了一系列民生故事。在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杨黎光笔下,老宅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文符号,浓缩了历史况味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击波造成的人心潜流和活力。
  上世纪80年代中叶,中国人的思想刚刚解放,经济建设刚刚启动,社会转型刚刚开始,在这个激变的历史关头,普通百姓对贫困生活的不满与躁动,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对改革的渴望与忧虑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情态与百姓心态,通过《园青坊老宅》中的19户家庭、50多个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大量现实生活的场景、细节得以展现。
  齐家传人齐社鼎因遭遇“狐仙”受惊吓而中风倒地,他的妻子谢庆芳一辈子装鬼苦搜老宅的浮财,结果只翻出一部齐氏家谱。这里的人们像在鸽子笼里居住着,基本的温饱得不到保证,为每一平方米而争执,为“搞嘴”而四处奔忙,有的人也想到“搞钱”,却总是处处碰壁。这里,把当时的匮乏和束缚,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所以,才有了叫月清的女人泣血“备忘”,才有了曹老三的酗酒,曹老四的贪吃,才有了程基泰遇到港客时的受宠若惊,钱启泰鼓捣古玩时的惊慌失措和听数钱时的乐不可支……他们的精神变迁浓缩了一个群体的焦虑和活力。
  穿越时光的写作
  曾连续得过三届鲁迅文学奖的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杨黎光,出生在安徽安庆的一幢百年老宅中,“老宅”的故事在他心中珍藏多年。《园青坊老宅》于1991年动笔,其间写作中断但思考未断,15年的心血终于凝聚成这部厚重而独特的长篇新作。
  杨黎光认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记录历史,他有一种传递历史的史命感。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是写给现在的读者看的,更是写给以后的读者看的,并引发共鸣。为了积累翔实资料,杨黎光四处走访徽派老宅,对其历史、建筑、古玩等信息作了大量的研究。“古宅中逼仄的空间,象征着人们逼仄的精神空间。”
  平日工作繁忙的杨黎光,通常要在凌晨一点多,才有时间投入创作,创作渐入佳境时,经常写到东方既白。在这部小说里,他用了一种特别扎实的创作法:在真正下笔前列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列下每个章节的细节、情节,并为每个人物作传,仅写作提纲就写了20万字。这样50多个人物写来分条缕析,又饱满生动,故事情节丝丝入扣。
  “它虽没有正面写改革开放,但主旨是着眼平民百姓对生活改善的渴望,以严肃现实主义手法,在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交叉中,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必须和必然。”杨黎光说,“社会发展总要面临困难,但是历史必须前进。”
  生活细流反映时代脉动
  被中国作协列为2007年“全国重点文学作品工程” 的《园青坊老宅》,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研讨会,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评价说:“我佩服作者的记忆力、还原力、重构力,在他的笔下,20世纪80年代特有的时代氛围,话语和行为方式,乃至某种气息、声音、流行语,皆跃然纸上;那底层灰色的人生图景,逼真鲜活;那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言谈举止,栩栩如生。”
  他欣赏小说结尾,“小说最后,是二傻子为泄愤点起一把火把老宅化为了灰烬,这看似偶然,实为必然,于是老宅子里的居民们,站在旧世界的废墟上迎接新的生活。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
  评论家贺绍俊认为作品闪耀着古典现实主义光芒。“杨黎光在这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第三空间’:逼仄的活动范围,文化的、历史的以及心理的所形成的超稳定结构,在这样一个‘第三空间’内,人性受到挤压,但人性又能够适应空间,在特定的空间里有着它特定的伸展方式。”
  本报记者 陈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20 14:53 , Processed in 1.0949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