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xyq123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想跟我聊天的请进来说话

[复制链接]
47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0:56:53 | 只看该作者
“长洋犁豆事件”入选次年全国高考试题
   1978年5月,平桥公社长洋大队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犁豆事件”。由于该大队没有按照县委的指示精神,在部分水稻田上因地制宜种上了黄豆,结果县委和公社党委有人派来拖拉机强令犁掉黄豆,遭到了社员的阻拦并发生争执。后来,这一事件经《浙江日报》头版头条披露和大讨论,《人民日报》头版转载,并在次年的高考政治题目中出现,轰动一时。

  “长洋犁豆事件”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发生的。30年后的今天,记者专程赶赴平桥镇长洋村,寻访“犁豆事件”的亲历者,很幸运找到了当年给《浙江日报》写信反映情况的当事人洪昌齐,老洪向记者讲述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我叫洪昌齐,今年60岁,是长洋村一名普通的村民。你要说30年前的那件事,找我算是找对人了。因为当时给《浙江日报》反映情况的那封信就是由我执笔的,对“犁豆事件”的前前后后,我是最清楚不过了。

  A.社员因地制宜种黄豆

  1978年,我正好30岁,刚从部队退伍回来,参加队里的农业生产。当时我是长洋大队一队的副队长。

  我们长洋大队地处丘陵,是平桥镇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62省道穿村而过。

  我们大队社员素有种黄豆的习惯。1978年年初,我们从广播里听到国家新规定:交售100斤黄豆,可抵200斤稻谷,还能奖励20斤化肥。社员们合计:本队土地瘠薄,地势较高,肥料又缺,种早稻每亩可收三四百斤左右,但施化肥,成本高;如果种黄豆,撒些灰肥就行,既省工钱又省成本,每亩可收100多公斤黄豆,折原粮四五百斤,又可得到化肥奖励40至60斤。由于黄豆收获期一般比早稻提前,晚稻又能抓住季节,同时,豆苗有根瘤菌,豆叶落土肥田,可增加农田养分。

  因此,尽管天台县委在1977年12月就提出“以粮为纲,明年全县增加种植早稻5000亩,凡是能种水稻的田都要种上早稻”,但我们大队仍于清明前后在坑头那块贫瘠的旱地上种了八十亩四分的黄豆。

  B.公社派来拖拉机强行犁掉

  一个月后,我们听到了县委负责同志的指示精神:为了保证早稻种植面积,凡是可以种早稻的农田都要种早稻,已种上黄豆的要犁掉。

  5月20日,县委一位副书记下乡检查工作路过长洋大队,发现我们大队的黄豆没有犁掉,当即责成平桥公社党委:要逐丘排查,可以种水稻的,一律把黄豆犁掉。

  第二天,公社党委在长洋大队召开现场会议,随后又召开29个大队的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中心议题都是:层层表态,统一思想,犁掉黄豆苗。期间,县委办公室来电催询:长洋大队水田里的黄豆犁掉没有?长洋大队的黄豆种在公路旁边,县委领导车来车往都能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公社同志感到不执行上级指示不行,压力很大,他们向区里反映过意见,得到的回答也是要犁掉!

  这时,我们大队有些社员指出:“已经种下的黄豆长势良好,有的已经开花,犁掉黄豆改种早稻肯定减产,今年就让我们种一季黄豆吧,明年保证按计划种稻行不行?”

  公社党委断然回答:不行!

  社员们看公社同志没有商量的余地,就借口劳力紧张,抽不出劳力来犁豆田,想以此拖延时机,保住黄豆。哪知公社党委书记来了个“顺水推舟”,说:“那公社派拖拉机来帮你们犁。”

  C.犁豆遭到社员强烈反对

  5月26日,公社党委果然派了一辆拖拉机来长洋大队犁豆,公社领导成员也跟来了。我们大队40多名男女社员拥了上来,有的坐在拖拉机前头阻挡,有的手挽手拦住拖拉机,有的含着泪说:“这样好的黄豆,犁光了我们吃什么?”

  公社革委会一位副主任命令拖拉机手:“冲过去,冲过去!”于是,拖拉机下了田,刚刚犁了半畦,又被社员拦住,我们一队的社员洪昌兴索性把油门关掉,另一位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喝道:“谁说不犁的?”一位贫农社员见状后气愤地说:“不犁就是不犁!自古以来没有这种做法。”因为这句话,他就被带到公社革委会所在地扣留了几个小时。由于社员们继续阻挡,拖拉机手只得开着拖拉机走了。
  下午,公社领导再次指挥拖拉机出动,刚开到长洋大队黄豆田边,又被几十名妇女、小孩子团团拦住,没有犁成。

  在犁豆苗的日子里,公社干部几乎天天到长洋大队做说服动员工作,双方有过争执。

  其中有对话是这样的:
  公社干部:“你们的黄豆田在马路边,县委领导来来去去都能看到,不犁不行。”
  社员:“这是搞形式主义。”
  公社干部:“必要的形式主义还是要的。”
  社员:“那还讲不讲党的政策?”
  公社干部:“什么政策不政策,公社党委讲的就是政策!”
  社员:“这是瞎指挥!”
  公社干部:“这不是瞎指挥,是正指挥!”
  社员:“我们种黄豆的价值高。”
  公社干部:“那种乌烟(鸦片)价更高!”

  为了动员社员种早稻,上级拨给我们公社一批供三类苗用的化肥。公社就动用这批化肥,向社员宣布了一项奖惩办法:凡是犁掉黄豆改种早稻的,每亩奖给化肥40斤;凡是不犁黄豆的,每亩扣除化肥40斤。与此同时,公社党委一位同志在干部会上说:“长洋大队阻拦犁黄豆,我看一定有坏人搞鬼,要抓出个把坏人示众!”

  社员们一怕“示众”,二看在化肥面上,只得忍痛割爱,于29日之前陆续犁掉黄豆苗六十二亩四分。这时“小满”已经过去一星期了。

  结果,这批改种的早稻,由于季节太迟,有的秧龄过长,加上高温干旱,生长很差,严重减产,而且引起了连锁反应,晚稻插秧季节推迟,也造成减产。损失较大的是我们第一生产队,共种黄豆十七亩二分,犁掉的十三亩二分,早稻亩产只有150多斤,晚稻亩产只有140斤。而未犁的四亩黄豆田,每亩收黄豆250斤,折稻谷500斤,晚稻亩产550斤。

  D.《浙江日报》头版披露并大讨论

  长洋犁豆事件发生后,社员们意见纷纷。他们说:“中央‘六十条’规定种植作物要因地制宜,生产队有自主权,上级领导这样干,谈得上什么因地制宜?我们还有什么自主权?”有的社员还要求赔偿损失。很多社员家本来就吃不饱饭,犁掉黄豆后更是雪上加霜。

  社员们决定向上级反映。他们推举我执笔写反映材料。虽然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我当过兵,粗通文墨,加上这起事实在让我气愤,于是,我就斗胆仗义执言。

  我于7月27日写给《浙江日报》的那封信,标题是《我们种黄豆犯了什么罪?》。在信中,我这样写道:“县委这样领导农业生产,农民讨饭都无路可走。”我们的来信受到了《浙江日报》的高度重视,他们派来了记者傅通先和驻台州记者郑普顺,先后两次来我们大队进行实地调查采访。说起来好笑,第一次报社采访小车开到我们大队时,我吓得躲了起来,还以为是公社派人抓人来了。后来得知是记者时,我们赶紧出来见面。我这双握惯了烂泥的手第一次紧紧地握住了省报记者白净的手。

  11月25日《浙江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大幅版面刊登了我们的来信和记者的核实报道,特地加上了《犁豆有理吗?》的编者按,并开展了一次大讨论。

  大讨论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很多读者给《浙江日报》写信,谴责这样的瞎指挥。天台县委领导也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在以后下发的《关于强行犁豆的错误的报告》中,县委坦陈所以发生这类瞎指挥、强迫命令的严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在领导生产工作中,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以实践来检验我们的计划、措施等是否正确,而是习惯于照“长官意志”办事,形式主义地执行上级的指示。

  E.“犁豆事件”编入高考题

  更大的反响还在后面。1978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以“群众气愤这样滥用职权瞎指挥”的标题,转载了发表在《浙江日报》的农村来信和记者调查附记,同样也配了编者按。这一来,全国人民都晓得“长洋犁豆事件”了。

  1979年夏天,我家隔壁邻居的孩子参加全国高考。结果在考政治时,忽然发现有一道题是要求考生说明某公社“犁豆事件”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他感到内心一阵激动,因为自己村里发生的事件竟被编入了高考题目。他按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来回答,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倾听群众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结果这一年,他发挥得特别好,以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学。
  (洪昌齐/讲述   陈向阳/整理)
472#
发表于 2009-3-23 21:10:1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些尘封的往事,心情都是相当的沉重,庆幸自己没有生长在那个人祸横行的年代。
473#
发表于 2009-3-23 21:10:38 | 只看该作者
老爷子就是世面广呀,马上就搞清楚了,谢谢老爷子
47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1:3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家在天台 于 2009-3-23 21:10 发表
老爷子就是世面广呀,马上就搞清楚了,谢谢老爷子


        那里是世面广呀,在百度及谷歌上找到的。
47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0:06:2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怎么了,连半个人影都没有。又只好自已在这里自说自话了。
476#
发表于 2009-3-24 20:13:5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大家都在忙, 就我一个闲人,不客气了,自己找凳子坐坐先
47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0:14:5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都市快报》说:天台某电镀厂的王老板被短信诈骗去60万元。

手法同以前一样,说是你在某地消费了多少元,要从你卡上扣款。当事人说,没有消费过,那对方就说现在账号不安全,叫你汇到对方的指定账号。

报纸标题是:《60万!又有短信诈骗,专骗不看报不上网的企业家》
478#
发表于 2009-3-24 20:16:46 | 只看该作者
唉,现在感觉越老套的行骗手法越有人上当
47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0:1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哥 于 2009-3-24 20:13 发表
哈哈,大家都在忙, 就我一个闲人,不客气了,自己找凳子坐坐先



闲人好,如果富贵闲人就更难得。你看那家产万贯的,整日里忙得要死,还不也是日食三餐,夜间也只有七尺眠床。
48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0:23:34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我也想骗骗,可是骗术不到门。在后司街网上想骗点老酒喝喝,可惜没有一个人上当的。唉!他们宁可几十万被人骗,也不肯被骗去老酒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6 13:04 , Processed in 1.0723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