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9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醉兰亭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1:2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醉兰亭游
今年十一长假尾巴,在大多数游人忙于返程的时日,我携老伴来到了向往和景仰已久的著名书法圣地——绍兴兰亭,亲身领略古韵深深的兰亭文化。
兰亭位于绍兴兰渚山下,其名缘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此种兰渚田,汉时建驿亭。至右军禊会,遂名著于天下。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l548)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兴废,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兰亭的山门十分古朴,竹篱,竹墙,竹门,黛瓦,门檐下挂两盞大红灯笼,隐映于古树浓荫之下。门额悬一匾,上写“兰亭古迹”四字。门两旁有联:“文人天趣清犹水,贤者风期静若兰。”门前路右还立一木碑,上书《兰亭集序》摘句:“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耐人寻味。
步入景区,沿着茂林修竹中的幽幽石径前行。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躁动,没有色彩斑斓的缤纷,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油然而生。
行过石径,迎面见一泓碧水,这便是“鹅池”。几只大白鹅在水中悠闲游弋,令人想起骆宾王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王羲之爱鹅,其书法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的。
池畔立三角小亭,亭中竖碑,碑上“鹅池”二字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分别所书。 “鹅”字秀气,“池”字粗犷,人称“父子碑”。 传说王羲之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时,忽闻圣旨到,遂搁笔迎旨。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随手提笔补上“池”字,一碑二字,“鹅”瘦“池”肥,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凝望着“父子碑”,脑海里浮现出天台山国清寺“独笔鹅字碑”的身姿,仿佛书圣黄羲之正在泼墨挥毫书写“独笔鹅”。  
顺着小径前行,迎面又见四角石亭,单檐歇山顶,古朴典雅,名“小兰亭”。亭内竖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字径逾尺,系清康熙皇帝手书。“文革”期间碑被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兰亭西侧为“乐池”,池面十亩许。临池有一草亭,曰“俯仰亭”。池中有竹排、小舟,池西有饭庄、茶室,供游人娱乐、休憩。 池东立有另一块父子碑——“太字碑”,旁边摆着十八口盛满清水的大水缸,游人可以用缸中清水在特制的石桌上挥毫练字。关于“太字碑”和十八口大水缸,有一个发人深省的传说。
相传王献之小时候非常羡慕父亲写得一手好字,遂问乃父:“吾之字何时方臻化境?”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那十八大缸水说:“水尽即可。”王献之写完了三缸水,觉得自己的字已经很不错了,信心十足地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王羲之看此字上紧下松,便提笔在“大”字的底部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字。王献之将 “太”字拿给母亲看,母亲看后,叹了一口气,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非常惭愧,从此发愤图强,把十八缸水都写完了。后来,他也成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王羲之合称“二王”。
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悬“曲水邀观处”匾,匾下为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向游客展现王羲之偕诸友曲水流觞的场景。有的举杯畅饮,有的低头沉思,有的袒胸露臂,酣醉狂放的情态历历在目。旁边有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亭前曲水叠石,绿柳成荫,是游人流觞吟咏畅饮、举行仿古活动的场所。衬以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我们到达不久,恰逢举行曲水流觞仪式,一时间,数百游人涌来,欢声雷动,较昔时曲水流觞盛典更热闹,但轮到作诗者仅背几句唐诗交差,文雅之韵万不能及。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孙绰、谢安、支遁等41位文人雅士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曲水两旁,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觞停在谁的面前或在谁面前打转,谁就得作诗一首,否则罚酒三觞。盛典上, 11人各作诗2首,15人各作诗1首,16人作不出诗而被罚了酒。王羲之将26人所作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了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章法气韵生动,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字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有重复之字,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其文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不仅书法精妙,而且文采斐然,实乃传世珍品。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几百年后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释手,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流觞亭左边为王右军祠,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同治八年(1869)重修,砖木结构,总面积756平方米。祠内清池一方,传为书圣洗笔之墨池,池中建有墨华亭,亭旁连桥,两旁环廊,整个建筑集“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最里面是一大厅,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两侧回廊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王右军祠的内涵可以用两句诗来概括:“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唐宋元明清,正草篆隶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式和书艺交流活动就在祠内举行。
置身于王右军祠,遐想无限,仿佛回到了天台山主峰华顶,站立在华顶讲寺右侧的王羲之墨池旁。想当年王羲之曾居此习练书法。他不停临帖习字,晨昏洗笔洗砚,竟把澄清的池水也染黑了。池畔竖立大型的大理石石碑,上镌王羲之在写《兰亭集序》时为纪念其在华顶跟白云先生学书这一段历史所书的“白云先生书诀”,其碑文为:
天台紫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刚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至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言讫,真隐子遂镌石以为陈迹。惟永和九年(353)三月六日,右将军王羲之记。
出王右军祠,过流觞亭北行,见御碑亭。亭高12.5米,八角攒尖顶,重檐翘角,古色古香。亭内竖御碑,碑高6.86米,宽2.64米,重约18吨,碑底为须弥座,碑冠勒云龙浮雕。碑阳镌清康熙皇帝手书《兰亭集序》全文,颇具书圣笔意神韵;碑阴刻清乾隆皇帝游兰亭时书写的《兰亭即事》诗:“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荡,花迟禊日尚荣。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古不易评。”祖孙皇帝手迹同处一碑,世所罕见,弥足珍贵。
从御碑亭再北行,出园林北门,为兰亭溪,浅水清流,绕兰渚山潺潺而过。水底游鱼卵石,清晰可数,溪滩甚宽,近年辟为举行群众性水上修禊活动的场所。和兰亭隔水相望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也为近年新建,位于山坡之上,四周树木葱茏,环境幽雅。馆内书画咸集,美不胜收。馆旁修竹苍翠,竹竿上呈龟甲纹路,名“龟甲竹”,十分罕见。
兰亭,集“景幽、事雅、文妙、书绝”于一体,真如王羲之《兰亭诗》所云:“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观,寓目理自陈。”游览兰亭,就像与书圣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心神俱醉,不虚此行。
(2010年10月)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1:47:18 | 只看该作者

RE: 心醉兰亭游

兰亭山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1: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宇鹰 的帖子


   
地板
发表于 2011-2-26 22:46:49 | 只看该作者
兰亭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
发表于 2011-2-26 22:59:5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去年心血来潮,买了一幅十字绣,”兰亭序“,就是以上这些小字,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耐心。可真的不好意思说,只绣了五分之一吧,就一直放一边,没动静了。看到这帖子,我想在这发个誓,一定要把这幅十字绣绣完成,不过具体打算在什么时候绣完成,呵呵,就不好说了。
6#
发表于 2011-2-27 08:14:57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2-27 19:08:30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2-27 22:53:57 | 只看该作者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3 11:47 , Processed in 1.1156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