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在一个人生活
著名连环画家赵文玉先生的新作《和合二圣》
【后司街红心社】简介
我的新书胡明刚《徒步寒山》出版——天台山
2019年后司街年会收支明细表
RE: 民國38年4月25日被 *** 到台.[從一個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过了江家屋基,又得在刺丛中穿行了,这一路天快黑了,在刺丛中光线也不好,拍照也困难所以照片就没了,从江家屋基到稍场一段古道,很明显是以前的大道,仔细看隐约都是石子弹路,只是多年无人行走,被泥土和草丛淹没了,如不经砍伐,大部队很难行走,江家屋基出来,往右边那条道走,一路平走,有二条叉路都沿平的走,往下就是往山里周去了,到了一个四叉路口右边往下是到里家岙外周,左边往下是往宁海官山,中间偏左的那条是往山顶走,偏右的那条平路才是大路。由于天色将晚, 路又很难走,不知要花多少时间,我们从左边路口撤出下到泳溪至上岭坑的公路上,乘车返回。还得再花一天时间探索。
回到前述,从这条路线上看,基本能和徐霞客游记对应起来,筋竹庵与弥陀庵约35里相符,弥陀庵周围的景色也相符,“陟山岗三十余里,寂无人烟”也相符,唯一还有疑问的就是”行五里,过筋竹岭“,显然,霞客此行是经过筋竹岭的,那么此”筋竹岭“是否就是现在泳溪湖至金竹的”金竹岭“呢?经过调查了解,个人认为”此筋竹“岭不是现在的”金竹岭“,目前的”金竹岭“以前叫”竹溪岭“,连接泳溪和金竹村,并不是《游天台山日记》中的”筋竹岭“,而是”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道“中的大道。所以我认为《日记》中的筋竹岭应该是黄泥山岗上从山头村或者大某村通往稍场的古道,现在大部分已经和公路重合了,因为古代称作岭的不一定是上下有高差的叫岭,横在山脊上的也叫岭,如”秦岭“,因此”筋竹岭“指的也是这条横在黄泥山岗上的古石子弹路,并且筋竹庵的遗址也不是现在宁海县政府正在大兴土木修建的筋竹庵,而是正在此条古道的左面小山岙中,古代选择寺和庵的位置都有很多风水的讲究,一般选择在有左右抱手,前堂开阔,所有靠山的山岙中,而此处正符合此种风水讲究(大某村一位87岁的老者也说此处是筋竹庵遗址)。这样所有《游天台山日记》中的疑问全都迎刃而解,一切都通了。
和界碑不过百米,就在照片的右侧山岙,前有水后有山,左右环抱,是庵堂的上佳选择之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4-26 07:24 , Processed in 1.0759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