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5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天台学术》热烈推出《贾似道诗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22: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天台学术》热烈推出&nbsp; 《贾似道诗集》等&nbsp;&nbsp;&nbsp; 郑鸣谦&nbsp;整理</p><p></p><p><a href="http://www.317200.net/bbs/boke.asp?ttxsh.showtopic.349.html">http://www.317200.net/bbs/boke.asp?ttxsh.showtopic.349.html</a></p><p></p><p><font size="5"></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30 22:20:20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6-9-30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回了一条。
板凳
发表于 2006-9-30 22:36:00 | 只看该作者
贾似道的《促织经》很有意思。为一妙人,奈何从政。
地板
发表于 2006-9-30 23:20:00 | 只看该作者
<p>晕,楼上怎么和我一般口气。</p><div class="postbody"><div class="retopic"><img alt="评论" src="http://www.317200.net/bbs/Boke/Skins/Default/images/reply.gif" border="0"/>&nbsp;</div><br/><span id="ShowBody" style="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5px;">本来可做知堂老人者流,奈何要去做宰相,也算造化作弄人吧 </span></div><div class="postend"><a href="http://www.317200.net/bbs/dispuser.asp?id=263" target="_blank" alt="查看个人资料"><font color="#004a7b">abracadabra</font></a> 发表于:2006-9-30 15:13:01 </div>
5#
发表于 2006-10-1 00:36:00 | 只看该作者
只听说强/奸历史,没听说被历史强/奸的
6#
发表于 2006-10-1 01:16: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06-10-1 01:54:00 | 只看该作者
<p>嘿嘿</p><p>大蒜总算提供了一些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了!</p><p>哈哈!</p><p>难怪上次ab、niko论道的时候</p><p>叫他说几句</p><p>他一副不屑的样子!</p><p>哈哈!</p>
8#
发表于 2006-10-1 01:58: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那是我们俗人斗嘴,哪入得了大蒜(为什么叫大蒜呢?)的法眼啊
9#
发表于 2006-10-1 02:08:00 | 只看该作者
<p>大蒜么</p><p>又臭又辣</p><p>真吃下去么,还是对身体有好处滴</p><p>再说</p><p>大蒜=大酸</p><p>哈哈</p><p></p>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02:24:00 | 只看该作者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trong><font size="5">浅论贾似道与南宋公田变革</font></strong></p><p>&nbsp;&nbsp;&nbsp; 南宋初期,金国入侵,抗金战争如火如荼,南宋政府的军费严重不足,解决军费的问题迫在眉睫。有大臣提出建议,把政府的公田卖断给私人经营。这一建议被政府所采取,于是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卖断公田的运动。</p><p>&nbsp;&nbsp;&nbsp;宋王朝有许多国有的土地——没收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逃户、绝户没人继承被政府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积的沙田,还有军队开垦的营田。这些土地的所有权都属国家,称之为“公田”。在宋高宗赵构时期,除一部分划为寺院、学校外,其他公田全部卖断给私人经营。通过变卖公田,政府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一大笔相当可观的资金,这笔钱70%上交中央,30%留给地方,除了用于军费之外,还可以减少人民的苛捐杂税,在战争时期减轻政府、人民的经济压力。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卖断公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p>&nbsp;&nbsp;&nbsp;&nbsp;为什么政府要采取变卖公田的政策呢?除了军费不足外,还因为在当时公田的管理和经营存在着相当多的弊端:其一、政府管理这些公田不得力,租耕公田的佃户要作弊,经常欠输田租,政府没法全数收入应有的租金,田租流失严重。其二、管理这些公田,政府需要付出相当数量的管理成本。现在通过卖断公田,田地归人民所有,由私人经营。政府可以减少管理负担,不仅仅获取了一大笔钱,还不再需要担心国有资产的流失,政府只管收取税赋。</p><p>&nbsp;&nbsp;&nbsp;&nbsp;为了鼓励私人买公田,政府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凡是私人承租田地30年以上的,价钱减少20%;凡是买有公田一千贯钱的免物力税3年,一千贯以上的免5年,五千贯以上的免10年;承买荒田的免三年的田租。</p><p>&nbsp;&nbsp;&nbsp;&nbsp;虽然政府一遍叫卖声,轰轰烈烈卖断公田,但也有大臣起来反对的声音。反对者的理由是:一、有钱的人理所当然承买公田,成为有产者。而许多佃户、农民却没有能力承买公田,他们将会从此失去耕种的土地,将会面临失业。二、卖公田的人都是些豪强地主,他们依靠其政治和经济势力,占据富饶的公田,垄断价格,贱价承买公田。而中等或贫瘠的田地,豪强地主看不上眼,其价格又高,自然没有人愿意购买。</p><p>&nbsp;&nbsp;&nbsp;&nbsp; 事实上,政府卖断公田也不顺利,富饶、肥沃的公田当然很顺利卖出,而中下等的公田就没有人承买。实施一年,卖出的公田才只有30%,70%的公田还没有人购买。这样卖断公田就出现第三个弊端:卖出的30%政府当然可以收到税赋,70%卖不出去的公田,因为将要被出卖,农民就不敢承租它们,就会被搁置起来,没有人耕种,政府就收不到田租,这部分资产就白白流失。</p><p>&nbsp;&nbsp;&nbsp;&nbsp;&nbsp;于是有大臣提出折衷的方法,采取两步走的政策,将这些卖不出的公田设立为国家农场——官庄。然后招揽农民承租耕种。这样可以解决农民的失业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公田,别让它们荒废。如黄冈、麻城就建立了22所这样的官庄,还有福建等地,由于地狭人稠,人民非常贫困,政府就给予优惠,不实施卖断公田的政策。</p><p>&nbsp;&nbsp;&nbsp;&nbsp;&nbsp;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开始卖断公田,到宋光宗绍熙四年(1189年)由于大臣的反对而停止出卖,卖断公田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其过程并不是很顺利,之后虽然还有陆陆续续出卖公田,但模范都不是很大。</p><p>&nbsp;&nbsp;&nbsp;&nbsp;南宋政府出台卖断公田的政策,完全是为了适应抗击金国南侵而采取的非常措施。随着宋金战争的缓和,南北出现相对和平的局面,而卖断公田之后,也看不出什么政策缺陷。于是在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形势下,土地政策并没有改变,南宋土地私有化成为合法制度,许多大官僚大地主都拥有大量的私人土地。例如韩*胄北伐失败后被杀,他及其党人的土地被没收,这些土地一年的田租就有722700多斛,钱1315000缗,足够当时南北使者来往的费用,后来,南北和好后,这些土地的收入足够支付南宋平时的军费。可见南宋时期大官僚大地主都广泛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p><p>&nbsp;&nbsp;&nbsp;&nbsp;土地被私有化了,虽然政府减少对国有土地的经营管理,但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却掌握在私人手中,严格来说掌握在豪强、地主的手中,政府对社会财富的控制能力就被削弱,政府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军队的粮食问题。因为政府没有了国有土地,除了税赋收获的粮食外,其中大部分粮食,就必须由政府出钱向地主、农民购买。</p><p>&nbsp;&nbsp;&nbsp;&nbsp;政府向民间购买粮食,在当时称为“和籴”。早在北宋时期,政府拥有大量公田,但每年还要向民间购买粮食,何况现在没有公田的支撑,粮食更需要向民间购买,并且数量是相当巨大的。</p><p>&nbsp;&nbsp;&nbsp;&nbsp;政府行为大都含有掠夺性质,加上地方官吏巧取豪夺,“和籴”的买卖并不公平。由于数量巨大,购买过程难免不太顺利。于是,政府与其说是购买,倒不如说是摊派收购,当时把这种摊派式的购买不称为“和籴”,而是称之为“科籴”,明显地表现出它的不合理。另外,购买的数量如此巨大,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如此巨额的资金,政府一时也难以筹集,于是在收购时就只能向地主和农民打“白纸条”,它是一种纸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这种具有货币性质的“白纸条”称为“造楮”</p><p>&nbsp;&nbsp;&nbsp;&nbsp;宋朝的“和籴”一直就具有掠夺的性质,有时军粮欠缺,为了应付紧急需要,政府就把州县民家所积粮食全部搜括尽,全部买断,政府并不理会人民的死活。人民由于和籴而遭受饥饿。大量的“造楮”也使钱币贬值,物价上涨。到南宋中期,人民简直生活在“和籴”和“造楮”的阴影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p><p>&nbsp;&nbsp;&nbsp;&nbsp;&nbsp;“和籴”对社会的危害不单纯是农民,中产者及地主也同样遭殃。《宋史·李蘩传》载:“汉中久饥,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蘩尝匹马行于阡陌间访求民病,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这个老妪的话让李蘩大为感触,他决定要废除和籴,于是向当时的皇帝宋孝宗上书,宋孝宗听取了他的意见,限制和籴,减少购粮的数量,用现金与民间交易。免籴政策才实行一年,全国各地就大获丰收,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诗人范成大向宋孝宗呈奏免籴后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宋孝宗大为感叹:“免和籴一年,田间和气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p><p>&nbsp;&nbsp;&nbsp;&nbsp; 但这仅是一时的仁政,“和籴”并没有因此而被彻底废除。到了南宋后期,蒙古帝国加剧侵犯,军食更加紧张,“和籴”和“造楮”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甚至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战争就必须军饷,军饷必须和籴,和籴必须“造楮”,而滥发纸币必然造成物价上涨,南宋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要挽救南宋王朝的命运,首先就要挽救南宋王朝的经济。废除和籴,减少造楮,保证物价稳定和军食充足就成了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任务。</p><p>&nbsp;&nbsp;&nbsp;&nbsp;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贾似道上台,开始紧锣密鼓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宋理宗景定三年(1263年)贾似道实施买回公田的方案,认为要解脱“和籴”和“造楮”的双重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恢复南宋以前的公田制,向大地主和大官僚们买回公田。如果政府拥有自己的公田,军队就可以粮食自给,不需要再向民间采购粮食,就可以免除和籴。同时他废除造楮,改为银币,用银币向民间购买公田。</p><p>&nbsp;&nbsp;&nbsp;&nbsp;买回公田的方法:</p><p>1、以官品规定每户应存留的土地数量,超过部分,抽三分一卖给国家做公田。</p><p>2、从浙西诸路开始试验。贾似道把他浙西的万亩土地捐献为公田。</p><p>3、只要买加1000亩公田,一年就可能收六、七百万石米。足够军队的粮食供应。</p><p>&nbsp;&nbsp;&nbsp;&nbsp;&nbsp;如果按照这个方案买回公田,是很科学的改革措施。但是就有许多保守的官员强烈反对,他们捕风捉影声讨贾似道买回公田的改革。不过,贾似道的态度非常坚决,买回公田的方案终于得以实施。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许多问题,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特别是为了回击反对派,就把买回公田当成一场运动,当成一种形象工程,买回公田变成一场对人民的掠夺:1、开始还只是买取土地多的,后来干脆采取摊派的方式,200亩以下者免,超过200亩剩余的土地取买其三分之一,最后连百亩的农户也被收购。2、更恶劣的是土地价钱不公,原来亩产2石的值200缗,产量1石的土地相当100缗,但后来政府1石的土地只发给40缗。数量多的一半付银,一半付绢,更多的给僧道度牒(可免税也可转卖)及告身(荣誉头衔的文凭),或给一空头的职位。人民失去自己的产业,只换来几纸虚无的文凭,买公田成了变相的掠夺。浙西、江东六郡骚然。</p><p>&nbsp;&nbsp;&nbsp;&nbsp;&nbsp;这场运动,低层人民受到的损害应该不大,他们没有土地。受害最大的是大官僚、大地主以及中产者,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损失也惨重,加上权力斗争,于是反对买公田、声讨贾似道的声音不断。刚好当时出现彗星,反对派借天变起来声讨贾似道。可是,买回公田实际上是当时国家的需要,也收到一定的效果,这些效果大家有目共睹,尽管反对者很强烈,宋理宗还是不予理睬,他对贾似道说:“今业已成矣,一岁之军饷,仰给于此,若遽因人言罢之,虽可快一时之异议,如国计何?”宋理宗的一席话是有政治远见,这时候买回公田是无法停止,不可逆转的,如果逆转既成的事实,反而会扰乱既有的社会秩序,激起不必要的骚乱。</p><p>&nbsp;&nbsp;&nbsp;&nbsp;最后,人们由声讨演变成对贾似道的仇视,由于南宋王朝最后灭亡,历史就把这一责任推到贾似道身上,他成了中国历史的大奸臣。</p><p>&nbsp;&nbsp;&nbsp;&nbsp;但是我们说过,公田有公田的利与弊,不久公田也暴露出它的弊端,首先是运输问题。以前和籴只是拿着纸币到需要粮食的地方购买,没有运输的问题,现在公田在浙西地方,每年必须把粮食从浙西运到京城临安,出现运输上的麻烦。其次,公田需要政府去经营管理,封建官僚懒惰成性、贪污盗窃,在公田管理上出现许多弊病,至于宋度宗咸享四年(1269年)“以差置庄官弊甚,尽罢之。”</p><p>&nbsp;&nbsp;&nbsp;&nbsp;1265年,由于战争失败,贾似道被流放,在流放途中被政敌杀害,宋王朝再次掀起废除公田的呼声,一年后,宋王朝就在蒙古的铁蹄声中灭亡。</p><p>&nbsp;&nbsp;&nbsp;&nbsp;&nbsp;历史过去了近七个半世纪,21世纪之初,由于国有企业的改制,中国社会又面临着一场“公”与“私”之争,今天重新审视南宋时期经历100多年的公田与私田的变革,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历史的借鉴。</p><p>&nbsp;&nbsp;&nbsp;&nbsp;&nbsp;从国家战略来分析,政府要对社会财富永远有效地控制。当国家资金紧张时,可以出买国家控制的资产来解决燃眉之急。如南宋初期卖断公田。但是卖断公田之后,随着私化的发展,政府对社会财富的控制就被削弱了。到了南宋中后期,军队的军饷只能依赖“和籴”。</p><p>&nbsp;&nbsp;&nbsp;&nbsp;因为政府对社会财富的控制往往以破坏私有化来实现,当国家没有国有资产时,它对社会私有财富的控制,结果就会转化为一种掠夺的形式,这就必然加激社会矛盾冲突。南宋的“和籴”自然免不了要对人民掠夺。</p><p>&nbsp;&nbsp;&nbsp;&nbsp;掠夺毕竟会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了避免掠夺,政府往往对国家产业进行重新改造。例如进行土地革命,或者对私有化的改造。改造方式一般采取收购手段,重新收购社会的私有资产。贾似道最的买回公田,就是对私有化的改造,重新收购社会资产,加强国家对社会财富的控制。</p><p>&nbsp;&nbsp;&nbsp;&nbsp;南宋王朝卖断公田是为了缓和经济紧张,之后国内外形势逐渐稳定,这时,如果从国家战略意义来思考,政府就应该重新买回公田,调节公私的经济结构,加强政府对社会经济和财富的控制。可惜南宋王朝太迷信私有化制度了,错过了最佳的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是宋孝宗时期。等到贾似道才实施买回公田,那就太晚,另一方面也太急促、太被动,所以贾似道买回公田的改革失败。</p><p>&nbsp;&nbsp;&nbsp;&nbsp;公有制能加强国家对财富的控制,但由于管理跟不上,不能有效的激励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私有制就不同了,它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社会财富毕竟掌握在私人手中,国家控制社会财富的能力就相当被削弱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因此,社会经济和财富的合理结构应该是公私并举,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应该是公私互相调节,应该反对单一的公有制或单一的私有制。如何调和公与私的矛盾?主要方法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国家的管理,不管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是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控制形式。绝不能盲目夸大和信仰私有化的经济作用。</p><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天,国企改革不仅要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同时,也应该立足于国家安全,国企改革必须有长远的国家战略,我们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盲目的追求私有化。</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5--05--58</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7 07:01 , Processed in 1.0972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