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tiantai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天台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0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25 编辑

   今天看到有关于“济公网”剽窃“后司街”的“饺饼筒制作工艺和流程”的一个帖子,感触良多。
   我喜欢买盗版碟,尽管我知道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出发点在于原版碟的价格存在着暴利的因素,如果原版碟的价格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又有谁会会乐意去买质量无法保证的盗版碟呢?毕竟,盗版的制作者们尽可能地去保留原版碟的所有内容,甚至连包装都通过高科技手段去逼真地再现,与“济公网”中的“雪晴天”相比,他们的“剽窃”还是极大地“尊重”了原制作商的“精神财富”,除了利益的驱使,并没有要把其著作权占为己有的目的。试想一想,如果你手中的盗版碟把“21世纪福克斯”换成了“A&I工作室”,或是把大卫林奇换成了“陈一诺”,再或是把“马兰白龙度”换成了“TIANTAIER”,我们是不失会觉得这样的盗版商无耻得够可以的呢?
   本来无论“济公网”还是“后司街”,都是天台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并没有任何利益的因素。既然没有利益的驱动,又何以总舵主亲自赤膊上阵把“后司街”的标志除去换成“济公网”,而后又堂而皇之地贴到自己的网站上,其行为的目的实在令人费解。
   “济公网”可以说是天台本地网站的先行者,曾几何时,同时数百人在线,讨论天台的风土人情,弘扬济公文化,确实为天台人所称道。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痛心地看到“济公网”居然要靠剽窃天台同道中人的精华贴来招揽人气的地步。
  “后司街”不是没有犯过错误,Dupont的一片盗版博客贴在“始丰文苑”上数月之久,我等当时真为有这么才华的天台人而感到无比骄傲,但是,某天的举报帖子经核实后,“后司街”管理者痛下杀手,永远封杀“DUPONT”并向原著者郑重表示歉意。因为我们知道,维持网站的公信力是网站长久健康发展的保证,宁可暂时损失部分的网民,但是真正的富有创新意义的网站就是要靠诚信来吸引更多的网民。遗憾的是,“济公网”的管理者没有从中感悟出道理,亲自出马剽窃,把一个好端端的网站推向深渊。
  我们非常想看到天台的网站们能够展示各自特色,多角度构建平台,网聚天台人的力量,向外界宣传天台文化促进天台的发展。但是,今天盗版帖子与这样目标却是那样的背道而驰,不但没能相互良好健康竞争,反而又被外界落下“天台人窝里斗”的笑柄。
  当李逵大喝一声“尔安敢冒充与我”,李鬼面不改色“俺就是黑旋风”,天下人厥倒。
72#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26 编辑

  由于上次聊了一下对“济公网”剽窃的一些看法,中断了对发展原动力的话题,今天继续。
  通过上次对劳动力流失信息的解读,在有限的资源下,要单靠几个“浙江银轮”或“石梁酒业”等少数企业带动天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几乎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那么旅游业是不是天台经济发展的引擎呢?前面提到过,经过二十几年破坏性的“开发”,本可以成为亮点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受了不可恢复性的破坏。真文物的消失和假古董的兴起,旅游主管部门把从百姓手中收取的本应投入到修复和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民脂民膏投向了假古董的建造以及说不清原因的支出,把全体天台人的利益变为该部门的利益,加上缺乏必要的规划和经验,造成了现在天台的旅游竟会远远落后于新昌乃至仙居的令人痛心的局面。由于许多是不可恢复性的破坏,要靠旅游业来带动天台经济的发展,在近期内无疑是痴人说梦。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在外发展的天台人的企业,我们就会觉得宽慰了许多。据前些年的一项统计,据说天台人资产在亿元以上的个人近50人,(现在应该是更多了),当然绝大部分是在外地办实业或经商的。且不论这些资产是不是净资产或是不是精确,但是从侧面反映了那种外在“天台”资本的规模,我们可以见到,这些天台人在外地找到了事业的土壤,他们获得和创造了天台本土所不能取得的财富。我们无法忽视这样的一种现象,外地天台人回乡时近乎摆阔的传统消费习俗,尤其是每年逢年过节时,本土消费和源源不断流进本土的现金财富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天台的经济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没有数据统计表明这些资金在天台GDP增量所占的比重,但是没有它的“反哺”,天台的经济永远走不出低谷。远在异乡的勤劳能干的天台人们用聪明和才智撑起了天台经济的主框架。
  经济总是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近而三十年的“补课”,很难保证现有的在外的“天台”资本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天台的发展提供原动力,老一辈的开拓者会退休,企业也会被淘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会有更多的天台年轻一代去外地实现创业的梦想,更多的外地“天台”企业发展起来,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可以反哺故乡。这才是天台发展的原动力所在!
  可以肯定,未来天台发展重任的承担者中,有很多人就在今天“后司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3:12:26编辑过]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30 编辑

  前面在“天台文化点滴”中聊过一个关于复兴的话题,何谓“复兴”,就是曾经兴盛过。天台文化也一样,需要复兴。复兴的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尤其是在根本性的东西被破坏或者失传之后,这样的“复兴”无疑是一种“重建”。而天台文化的复兴正是基于这种濒临消亡的现状,如果没有几位天台本地的老者的多年的努力,可以说我们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去了解真正的天台文化。但是,光凭他们单薄的努力,尽管是最大的努力,还是未能阻挡天台文化逐渐消亡的脚步。
  文化的复兴离不开二个因素,人和物力的投入。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人致力于文化复兴的事业,再多的投入也只能是一堆假古董而已。当今世风,追名逐利,甚至有些长期致力于天台文化研究的老者在名利的诱惑下,假借发掘天台文化之名去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创造名利,为达到目的不惜造假。这样的“研究”不仅不能起到文化复兴的作用,反而使自己过去的研究成果被别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文化复兴所需要的人不是一个二个,而是一群人,以及全社会的人的关注。他们必须对文化事业由衷地热爱,这种热爱与名利无关,一旦为追求名利而进行的文化事业,最终会走入一个歧途。注定这是一次事关几代人的苦旅,需要的是一群苦行僧。
  我曾经非常痛心地看到现状非常悲观地展望天台文化的未来,直到我不久前在“始丰文苑”里读到了一片“天台山道教通史”的原创作品,作者“郑鸣谦”。作者开篇写道“是书凡八章,六十万字,脉络天台山道教之源流及天台道学精粹。今录出数节,以资天台乡友探讨”。我当时激动异常,非常想认识一下这位网名为“郑鸣谦”的网友,当我看完他的摘录的数节之后,几乎是热泪盈眶。通过各种渠道,我了解到这位叫郑鸣谦的网友是北师大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这是他的本名。继而读到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古文功底深厚,治学严谨,既无陈腐之风又无浮躁之气。从纯学术的角度来整理发掘天台文化,年轻一代中堪称楷模。物欲横流的今天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真是太难了。
  发掘研究天台文化,个人很难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但是天台文化的复兴对于整个天台来说却是造福子孙的功德无量的事业。天台整体形象的提升对于全体天台人来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单单靠个别人去走那条漫漫的复兴苦旅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唤起天台全社会的关注、天台人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后司街为郑鸣谦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也在为天台文化的复兴尽一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有更多的天台文化爱好者研究者能相聚在一起,共同去走这段苦旅。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8:38编辑过]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35 编辑

  再聊天中教育
  最近不断在后司街看到有关于天中高考、天中校庆、天中迁址以及外国语学校的一些新闻或故事。作为天中的毕业生,非常惭愧好久没有回到“母校”去看一看,尽管我的母校校舍已经被拆除了。但是这些新闻和故事却更令我感到对天中的一种无可名状的陌生感。
  中学时代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性格养成以及对世界观形成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时代留下的印迹往往伴随自己的一生,或受用,或遗憾。我在前面提到过,天中过去教育的成功之处还是主要依靠老师们兢兢业业不计名利的奉献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传统模式。“不计名利”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但是更多的是老师个人本身的品性和修养。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金钱浪潮席卷前的最后几班车。印象中的天中并不完美,但是老师的勤勉敬业、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学生时代生活的点点滴滴确实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几乎每次同学聚会都会谈及老师们的现状,并且为自己久未探望老师而感到愧疚。
  但是最近从那些新闻或故事当中所传达的一些信息却是那么的刺耳。越来越多的人考上大学,但是他们对天中的好感或认同感越来越低,不但是对学校的教育方向的质疑,并且对老师的道德人品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抓升学率为纲,严重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好“形象工程”,为了某个统考的成绩,不惜集体作弊!(犹如在教练的安排下,运动员集体服用兴奋剂)许多老师们不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授业解惑,而是想着法子去加班加点补课扒分;竟然还有在课堂上公然向学生索要好处!师德何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子们怎能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百年天中已经从一所培养天台人才的摇篮逐渐蜕变成“形象工程”的工具和赚取天台莘莘学子钱财的机器。在太多的抨击声中,外国语学校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一个以“民办教育”为幌子的机构,利用政策的漏洞通过行政手段和垄断教学资源大肆收取高额的“学费”。是谁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又是谁受到了最大的伤害?部分人的利益却以牺牲天台人民平等教育权为高昂的代价,透支了天台人民对教育的投入,透支了学子对母校的感情。
  我们同时也看到教育管理机构在监管职能上缺失。曾几何时,天中、平中比翼齐飞,不同风格学校之间一种良性的竞争,却被一纸行政命令打破。天台的教育需要这种自由竞争,而不是行政性的垄断。这种垄断所带来的是昙花一现的美景,但是对整个天台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深远的。
  天中百年校庆之际,我看到了一篇由一位老校友撰写的《天中往事》的序言,他写道“我一直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天台中学拥有的一大批优秀教师而自豪,这些老师有曹天风、杨敬熊、王育和、张德中、谢兢甫、施督辉、范允宋、张进德、朱文邠、朱锡类、金鸿绪。他们或做过我的校长,或授过我的课程,都是鸿儒巨匠,令我终生难忘。”我看了很感动,老学长在五十年后对学校老师的敬意仍然是那么的真诚!很难想象,现在的天中在五十年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校友具有如此深切的感情。这难道不值得现在天中借鉴吗?
  衷心希望这位老学长不会看到我的闲聊,不会去了解可能会令他们寒心的天中现状,毕竟美好印象的破灭是残酷的。
  百年校庆,歌舞升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7:42编辑过]

7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38 编辑

  再聊天台发展的原动力
  看到“投资创业”版块中新发的“天台投资指南”一贴,觉得意犹未尽,继续闲聊一下天台发展的原动力。
  曾几何时,吸引外资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在这里对官员的考核体系不加评述。我们从此贴中可以解读出这样的信息,引进外资还是天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抑或是某项指标的具体体现。果真如此吗?天台有没有必要靠外资来振兴经济?天台引进外资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或许还能回忆起最近二十年来天台引进的几个真正的外资项目,从天美制药到红石梁酒业。结果“天美制药”不知所终,产品技术水平落后,附加值低,市场的一点风吹草动(哪怕是某个订单的取消)也是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企业是我们引进外资的目标吗?
  如果说“天美制药”是当初真正主动去引进的外资,那么“红石梁酒业”纯粹是争夺市场份额盛宴中的牺牲品。“红石梁酒业”区区五千万美元就被国际啤酒巨头买走了天台本土企业几十年的技术和市场的积累,这根本不是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而是引狼入室贱卖天台资源。“红石梁酒业”缺少发展资金吗?就算是,也可以通过上市、贷款等途径解决,凭借其市场占有率和优良的品质,在竞争中绝对不会处于下风,二十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红石梁酒业”募集这么多资金能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天台的环境资源决定了“红石梁”的产量,如果扩大再生产提高规模效应,已经没有多少空间,除非是到交通便捷的外地去建新厂,那么天台的酒制品所必需的水资源优势不再。那么资金的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并不能得到体现。很清楚,这样的并购的目的只有一个,借用并购消灭竞争对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恶意并购。一片欢腾的人们中除了套现获益者外不知道是不是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欢迎这样的外资吗?
  在这份投资指南中,外资的那种“超国民”待遇依旧。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就是对本土民族产业的间接伤害,因为本土企业无法享受这样的“一项一策”待遇,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状态。这样的地方政策所导致的后果在过去一段时间后才会慢慢体现。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6:15编辑过]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40 编辑

  再聊天台发展的原动力(续)
  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只是因为天台地域狭小,工业经济不发达,这种潜在的对本土企业的伤害更加具有威胁性。
  至于天台投资指南中所列的招商重点,“汽车、摩托车配件、机械制造等无污染的资金密集型项目;生物工程、电子等高新技术项目”,我们似乎始终没有摆脱“工业立市”的阴影,在既无资源交通优势,又无资金人才优势的浙东山区,却为何对发展工业那么情有独钟?且不论“汽车、摩托车配件、机械制造”与“无污染”之间是多么明白的关系,还要给这种制造工业带上“无污染”的镣铐,这可能吗?。前文提到过天台是一个小盆地地形,受地形的影响,空气的污染很难在短时间内自然净化,这也是以前造纸厂废气始终绕梁不绝的原因;我们只有一条母亲河--始丰溪,水量全靠自然降水和“寒山湖”调节,一旦水体污染,自净能力几乎为零,下游人民灌溉及生活用水完全没有保障。黑臭且浊浪滚滚的始丰溪以及造纸厂每天下午那刺鼻的烟雾才离开刚刚我们不久,在我们的招商重点中却又频频向它们招手。至于“生物工程、电子等高新技术项目”更是天方夜谭,这样的项目动则几亿几十亿投资,对于完全陌生的天台而言,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句充门面的口号而已。
  天台发展需要外资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里的“外资”包括境外资本和国内资本,但是招商引资的方向还需斟酌。天台具有地域优势的旅游服务业、消费品轻工业无论从开发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水平上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级的水平,招商指南中也把这方面列为重点之一还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十一”黄金周将至,我们又将可以看到那人山人海的场面,天台的旅游将又一次迎来昙花一现的美景。除了五月的“杜鹃节”,天台的旅游高峰也就在这个黄金周了。反观其他的著名风景旅游胜地,除却两个“黄金周”以及气候因素,游客仍是络绎不绝,旅游的收入源源不断。天台具备这样的自然人文条件,春夏秋冬景点各具特色,但是总体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低下,服务质量差强人意,导致本应成为本土支柱产业的旅游事业始终处于边破坏边开发的状况。天台需要外来资本挖掘自身优势,借鉴吸收成熟的经验,树立旅游品牌,提升总体的发展水平。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6:53编辑过]

7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41 编辑

以下是引用褚留香在2006-9-20 10:13:00的发言:
固顶,鼓励各位踊跃发言。

踊跃发言是偶希望的,固顶就不要了,没人看,没人发言就让它沉底吧。请“保长”取消固顶,谢谢!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6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43 编辑

  再聊天台发展的原动力(续)
  天台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各地同级县市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所处的地位、环境却是相似的。归根到底,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所谓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经济结构性改变。浙东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形,“七山二水一分田”,长期的封闭式的农业经济主导了落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如何由农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服务业、工业等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过渡是一个公认的难题。
  天台在这一难题面前徘徊了将近二十年,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相比这二十年的发展,周边的玉环、黄岩,新昌、嵊县,在摸索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迅速实现经济转型,GDP快速增长。尤其是新昌,工业与旅游事业都得到很大的发展。记得在读中学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天台应该取得贫困县的帽子,这样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相信这样的话今天看来是多么的令人沮丧,但在当时却大行其道,持这样论调人何以见天台人民的祖先?
  天台不是没有过探索和实践,包括生产“洁霉素”的天美制药、“中华鳖精”、造纸厂、铜材厂、无线电厂等,除了酒厂的“成功改制”外,可能就只数“银轮”是真正成功的范例。可惜这样的成功范例屈指可数。侧重于二十年前提出的“工业立市”的思想证明是很困难的。在旅游服务方面,最近五年取得了一些进步(前文已述),但是相比1981年李连杰在国清寺前拍“少林寺”时天台所拥有的雄厚旅游基础,现在的发展简直微不足道,本应成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二十年的挥霍,家底一贫如洗。
  农民因转型失去了土地,工人因转型失去了工作。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的倒闭,农民失去土地,劳动力外流;不适当的引导(不合理地租及“红眼病”传统思维),大批本应对地方经济有巨大贡献的小企业,或倒闭,或迁往他乡,导致资金外流。天台失去了赶超经济发达县市的最好机会。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5:07编辑过]

79#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47 编辑

  再聊天台发展的原动力(续)
  天台的环境一直处于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
  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记得在清溪桥头“六墩”游泳的时代。那时的始丰溪水清澈见底。最流行的游戏就是把一块皮球大小的石头抛到水中,然后一群人争先恐后地去把它捞上来,在水中可以不用借助任何护具,睁开眼睛看到溪底的石头。况且,当时的天台游泳队也在始丰溪训练。然而,曾几何时,干流中铅锌银矿的乳白色污水滚滚而下,三茅溪带着药厂的黑臭废水彻底把始丰溪变成了死水溪;加上造纸厂的废气不加任何处理地排放,把原本秀丽洁净的环境彻底破坏。
  不知道该不该感谢残酷的市场竞争,那些重要的工业污染源相继倒闭,天台的环境得以绝处逢生;古老的清溪落雁景观得以部分重现。尽管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与以往相比,还是无法得以彻底的恢复。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竟然没有丝毫的增加,城郊的垃圾露天堆放,夏天蚊蝇肆虐,恶臭冲天;露天焚烧的垃圾,产生的烟雾无法散开,小小的天台盆地经常充满着这种烧垃圾的味道;腐烂的垃圾和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始丰溪的水质和地下水水质。
  我们有钱兴建那空荡荡的新城,可曾想过处理一下天台的垃圾,为子孙后代造点福呢?
  可耕土地资源的萎缩,土地的总量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对天台这个小县来说。可利用土地只有始丰溪冲击盆地及丘陵地带中的相对平缓处。城区规模的扩大、工业用地的增加、道路建设用地都挤占原本就很少的农业用地。尤其是天台新城的建设和茆园工业地块的批租,天台新城是占用了天台人自古以来的粮仓,多少年来,天台人民几乎就依靠这片土地赖以自给自足。新城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剧可耕土地资源的萎缩,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负担。可耕土地的破坏是不可再生的。如何在发展中平缓土地的矛盾,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天台在这方面的采取的态度是令人失望的。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土地利用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后篇详述)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必然是破坏,但是,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最小限度的破坏,我们的某些主管部门更像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缺乏规划、不擅学习,绝对可以称得上业余之业余。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本来具有极高卖点的人文景观,一再被误导,急功近利的开发,一堆毫无文化内涵的假古董不但不能使悠久的天台古文化得以发扬和复兴,反而令人产生了一种厌恶感。比如外地人很少知道济公是天台人,尽管电视剧“济公”二十年前就热播了,“济公故里”之设计和开发完全没有研究历史背景,仿佛民国时代的人打手机一样的拙劣,游客一看就知道那是哗众取宠、招揽钱财的人造景观。根本无法把“活佛”这一重要的标志性形象与这个建筑联系起来。
  开山筑路、方便游客也是一个发展旅游的举措,曲径通幽的百丈坑改造后,全无原先那种渗透出文化底蕴的味道,只是成了一个自然景点而已。此前几度造访百丈坑,印象很深坑边的山崖上一排排古栈道所留下的方形小洞,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涧中石笋之上苍鹰盘旋;历经曲折走到尽头,豁然开朗,“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龙潭那可望不可即的美景宛如一幅水墨画;正当感觉无路可走时,一条几乎与涧底垂直的“之”字型小路直通云端!战战兢兢爬上小路到达山顶,回望涧底深不可测,而前面又是豁然开朗!其中不光是美景,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电视中看到了改造后的“百丈坑”,记者采访如排队般的游人,他们轻松走完一圈后连说“好风景、好风景”,于是不忍心再去“百丈坑”。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4:11编辑过]

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52 编辑

  拜读香帅的“正确解读天台山文化”,暂时停止一下对“发展原动力”的讨论。香帅的文章是一篇见解深刻、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尽管尚未窥得文章全貌,但是所表达出来的观点中肯而全面。“闲聊天台”贴本是即兴闲聊(正宗“草根”),对香帅的文章做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补充,以支持香帅的对天台文化和旅游事业所倾注的心血。
  关于天台山文化
  个人以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天台山文化在整体上已经湮没,现存的只是局部的残留。本贴前文在“天台文化点滴”和“天台文化复兴”中提到过,天台文化博大精深,现在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随着许杰先生等老一辈大师级人物的辞世,天台山文化长期缺乏继承者的领军式人物,官方没有,民间也是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天台山文化便逐渐丧失了作为一个系统化、整体化文化的存在方式。除了现在的几位天台的老者在苦苦支撑还能让我们领略一些天台的民间文艺、佛学知识、民俗文化等,但是这些仅仅是天台山文化很少的一部分。我们几乎已经不记得灿烂的天台山文化曾经的辉煌。略举一例,年初“天台山桐柏宫举行灵宫殿暨王乔祖师殿开光大典”的横幅居然把“天台”写成了“天臺”!愧对我们的祖先。
  所以,目前我们首要面对的不光是“正确解读”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发掘-整理-复兴的问题(请参见前文)。如何把天台山文化在天台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旅游开发的一些具体问题2.1旅游委的职责问题,2.2  共资源的旅游收入的再分配问题,2.3 旅游资源的产权问题,2.4 旅游配套设施的投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讨论“天台旅游事业和经济腾飞”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香帅所引用的一篇外地人天台旅游感受的文章很具有代表性。关于这一点,先投石问路,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一同来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06:43 , Processed in 1.0885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