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865|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徐氏族人莫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1:3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叫你不要打开看,这下后悔了吧。



塘园徐村


  很想为塘园徐村写点什么,但却又无从下笔,因为这个村实在是太平凡了。没有诱人的风景,没有可歌可泣的人物,没有富商巨贾,没有文人墨客,甚至连一个乡镇以上的干部都没出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落。但却有两桩怪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塘园徐离天台城里10多公里,两山夹一溪,东面有灵溪、朗树等大村,西边靠亭头、下宅。我1964年出来时,村里还只有86户人家,360多口人。据说现在有200来户了,40多年,户口翻了好几倍。这几年人口的发展还是蛮快的。

  塘园徐人的无所作为,是因为土地离村近,相比而言,人均土地较多,水利条件也不错,在那农业经济时代,得天时、获地利,就能衣食无忧。衣食无忧了,就没有必要背乡离井出去闯天下。整天的围着几亩土地转,就少有发迹机会。

  据族谱记载;历史上塘园徐只出过一个新城县(现在的富阳新登)教授,教授古时是一种学官的名称,一个县里的教授是不上品的。族谱上能记载他是因为村里没有比教授更大的官了。文、武秀才村里倒是出过几个,但这个摆不上台面。解放后直至80年代,30多年中,村里只出过一个大学生。当然了,80年代后,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陆陆续续的都有,但现在不稀奇了。在乡镇办事的倒也有两个,但不主事,在那里工作直至退休,再也没提升过。
  
  历代村民性格都比较懦弱,夹在几个大村中间的塘园徐,有时为了争山争水,免不了要与邻村刀兵相见,但往往是赢少输多,解放前曾与邻村朗树周姓族人,打过几次恶仗,当然,搬救兵是家常便饭,塘园徐最大的靠山是东横上、下宅,坡塘、享堂、下白园等徐氏族人。最为几代村民所津津乐道的是,有一次惊动了杜岙的徐卓群先生,当时先生任县参议员,来到塘园徐,为塘园徐人争回面子。因此,塘园徐人对卓群先生无比爱戴与崇敬,言必称当年卓群公如何如何地为塘园徐讲话,告诫后代子孙,不忘先生大恩。


  塘园徐为天台徐氏一脉,从族谱看,徐氏的一世祖是若木,若木公因佐大禹治水有功封徐国,以国号为姓,传到44世祖章禹,吴灭徐。59世祖徐议,即为秦始皇东渡寻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再传至95世祖徐邈,邈生96世祖徐赂,赂为文宗朝金紫光禄大夫,因避宦官之祸由衢州迁居天台,为天台徐氏的一世祖。墓在天台西乡山庵,每年的谷雨日,天台徐氏族人每村都派代表去祭祖。


  从天台徐氏始祖赂算起,传到29世祖玄啟,玄啟为整个塘园徐之始祖,塘园徐又有里外阙之分,叫里阙头,外阙头。啟生四子,其中廷柯为外阙头始祖,廷槐为里阙头始祖。廷柯生31世祖太宴,迁往塘园徐居住,再传五代到于桂,于桂公可了不得,一共生十三子,在那科学不发达,缺衣少药年代,十三子个个能成家立业,并得善终,也算一奇迹。于桂为36世祖,十三子号称十三房为37世祖。廷槐公的37世孙――大化、大溥二公这时也来到塘园徐定居。比外阙头太宴公晚六代到塘园徐。从太字辈到我有字辈共计16代,以每代平均25年算,那么塘园徐的历史有400来年了,也就是明未清初。(2008减去4001608,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立国至1644年崇祯帝亡国止)里阙头比外阙头晚150年,也就是1758年左右,是清乾隆23年。

  塘园徐有二样事情象谜一样,无法想象而令人费解;一是外阙头的人口,二是不是徐姓的人,无法在塘园徐繁洐后代或定居。

  先说外阙头的人口,算男丁能说明一些问题;从太宴公传至有字辈是16代,算到俊字辈(下面还有二辈,因为我不清楚,为了计算方便)一共17代。按每户每代繁洐二人算,那么第二代为4人、第三代8人、第四代16人的几何发展算,那么到第十七代就应该有131仟零柒拾贰人。当然帐不能这样算,其中有单传、绝户、战乱、瘟役等各种因素,但百分之一总能留下来,那么还有1000多人。但事实是现在俊字辈只留下区区13人。不算上面四代,光我们第五代于桂公一人就生了十三子。传了17代,还是区区13人,这不令人费解么。同是一个村的里阙头,只传了11代,现在的人口是外阙头的10多倍。我们前四代奕字辈还有70多人,这还是100来年的近代,我的上一代人还记得清清楚楚,这些人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所以外阙头的倒金字塔式的人口繁洐,确实令人费解。这是塘园徐村的一大怪事。


  第二大怪事是,一个有二百来户的村庄却无一杂姓,统统姓徐。(招女婿的除外,因为生下子女,还是姓徐)并不是没有外姓人来村定居过,但到第二代,要么非正常死亡,要么迁回原藉,决没有住到第三代的。塘园徐人并非象纳綷德国一样为了人种的纯净去追杀犹太人,相反,对外姓人并不排斥,甚至还主动请进来。据我所知,就有奚、孟、杨三姓在塘园徐定居过。奚希全;长年烂脚,村人叫他拐脚希全,在塘园徐生一男一女,女儿长大嫁人不说,儿子长到20多岁,去宁波割稻时,被洪水淹死。其本人在上世纪50年代末病故。孟加绸;土改时迁住塘园徐,生三女,一女夭折,一女出嫁,二女儿招洋头镇奚统基为入门女婿,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老孟一死,女儿女婿全家迁回洋头镇。杨再柱;安固人,解放前村人请来住塘园徐。生四女二子,上世纪70年代初,再柱病故。大儿子相塘迁回安固,小儿子相龙在外做生意,后来在天台城里买下房子,也是不回塘园徐了。

  所以说,塘园徐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小山村,但也不是说全无故事可写,单凭这两桩怪事,就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 本帖最后由 xyq12345 于 2008-11-10 22:49 编辑 ]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20:44: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08-12-11 09:06 发表
很高兴在这儿见到徐氏族人,也很自豪在楼主的帖子里看到楼主对南山桌群先生尊敬有加,我就是先生的后人,今年清明第一次去了山阉,拜谒了天台徐氏的祖庭,在那儿才知道先生的事迹流传甚广,反而是我们后辈的知之甚少 ...



首先在此向卓群先生后人表示敬意!请在明年清明时节在先生坟前替我们塘园徐人向先生磕个头!我们塘园徐人十分怀念他。可惜老辈人渐渐地都已作了古人,否则他们会亲自来先生坟前的。
愿先生在天之灵安逸,并祝先生后人兴旺发达!
58#
发表于 2008-12-11 09:06:10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在这儿见到徐氏族人,也很自豪在楼主的帖子里看到楼主对南山桌群先生尊敬有加,我就是先生的后人,今年清明第一次去了山阉,拜谒了天台徐氏的祖庭,在那儿才知道先生的事迹流传甚广,反而是我们后辈的知之甚少,真是惭愧~在这儿也对徐氏的概况了解了许多,感谢楼主!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26:39 | 只看该作者
塘园徐、下园徐、大王徐三村是同一个祖宗,为天台徐氏26世祖九鼎公子孙。坟墓在东横进去的欢岙附近。
冷飘零 该用户已被删除
56#
发表于 2008-12-7 23:56: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冷飘零 该用户已被删除
55#
发表于 2008-12-7 23:55: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4#
发表于 2008-12-5 13:45:46 | 只看该作者
有猪氏的吗?
53#
发表于 2008-12-5 13:05:59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徐氏网zj.xuschina.com

[ 本帖最后由 竖岩山 于 2008-12-5 15:44 编辑 ]
52#
发表于 2008-11-30 09:42:55 | 只看该作者
天台徐氏宗亲qq群5018682
51#
发表于 2008-11-27 13:4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0# 屯桥人 的帖子

我这里没有屯桥家谱!不好意思上面有错。应该是人.惟。孝,敬。能。。

[ 本帖最后由 竖岩山 于 2008-11-27 15:1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31 20:06 , Processed in 1.0892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