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老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梦(连载)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戏终于逐渐拉开了大幕。

这次管理层改组以后,新的管理层包括待总经理、财务经理、还有一个市场销售经理,我们每周五前往GE Capital上海总部汇报工作。大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显著加强了。

98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冲击了GE Capital在华的业务。建设项目少了,我们公司的设备出租的订单锐减,海外充斥着二手的建筑设备。出差途中看到曼谷的街头到处是“烂尾楼”和未造完的高架,一片萧条。我们的广州的一个兄弟公司开业不久,就内部决定关门了。

大老板似乎对我们这个企业并没有失去信心,在每周例行的会议后,都逐渐落实一些内部管理的完善,制度的执行等,同时也不断尝试把业务扩大到华东地区。无奈,这位代总经理国企带过来的销售队伍太令人啼笑皆非,除了几个建筑公司的朋友,没有什么办法去开拓什么市场,整天与那几个“老朋友”吃饭唱歌,然后就是回来把手一摊“没有订单”。这还不是主要的,有些销售还偷偷地少算出租工时,现场拿回扣。开始这位代总还是能够管住手下,后来自己也管不住了。

我的活明显地多了起来,不光是做做帐、分析分析,主要转向了不断设计各种控制制度,堵塞各种漏洞。终于开始与这位代总经理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21: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几天没有写了,故事太多了,一时无从下手。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8-5-29 21:50 编辑 ]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21: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戏终于逐渐拉开了大幕。

这次管理层改组以后,新的管理层包括待总经理、财务经理、还有一个市场销售经理,我们每周五前往GE Capital上海总部汇报工作。大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显著加强了。

98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冲击了GE Capital在华的业务。建设项目少了,我们公司的设备出租的订单锐减,海外充斥着二手的建筑设备,价格大跌。出差途中看到曼谷的街头到处是“烂尾楼”和未造完的高架,一片萧条。我们的广州的一个兄弟公司开业不久,就内部决定关门了。

大老板似乎对我们这个企业并没有失去信心,在每周例行的会议后,都逐渐落实一些内部管理的完善,制度的执行等,同时也不断尝试把业务扩大到华东地区。无奈,这位代总经理国企带过来的销售队伍太令人啼笑皆非,除了几个建筑公司的朋友,没有什么办法去开拓什么市场,整天与那几个“老朋友”吃饭唱歌,然后就是回来把手一摊“没有订单”。这还不是主要的,有些销售还偷偷地少算出租工时,现场拿回扣。开始这位代总还是能够管住手下,后来自己也管不住了。

我的工作明显地多了起来,不光是做做帐、分析分析,主要转向了不断设计各种控制制度,堵塞各种漏洞,有时候还随销售人员一起到客户那里去“讨债”。这一切好像是与这位代总经理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1: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似乎在二个老板当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人生如股市,在信心丧失的时候,往往就是大盘见底的时候。所需要的就是恢复信心和坚持。

很多东西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我逐渐地从一个主要从事帐务处理的会计走向了管理和控制的另一种角色。这种角色的转换对于整个职业发展来说无疑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开始接受很多专业的培训,参加很多专门的会议,做很多管理的项目。GE的培训很完善,很丰富,只要提出申请老板批准就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课程,比如6个西格玛,领导力培训,谈判培训等等。专门的会议就更多了,每个月一次的财务论坛,98年金融危机时每周都有关于金融的会议,(自己的英文水平很差,几乎都是听很少发言),GE里面的人才真是太多了,个个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光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这些会议确实令人大开眼界,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开会时把脚搁在桌子上的,但是在这里,这是正常的,七八个小时的会议,不把脚搁起来,怎么吃得消?

职业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最牛的,否则就不会进步了。接触的面越广参加的会越多,自己就感到越发浅薄。尤其在GE这样一个充斥着精英的一个环境中。

然后就是自己做项目,GE很讲究team work,因为个人的能力肯定是很有局限的,群策群力才能搞好一件事。当然,在这个国企气氛很浓的环境中,要做到这样一种效果是很困难的。我尽量利用刚学到的东西去实践,做的项目尽管不伦不类,但是只要能积累经验,只要可行,形试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做供应商选择等项目,要求这个合资企业完全按照GE标准去选,供应商必须有质量认证,要有6个西格玛绿带证书,这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这个企业迟早是要结束的,如何在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才是关键所在。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17: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终于要离开这间“躲”了将近4年的交大筒子楼了,告别合住室友。在99年的一天,借了单位的车子,把属于我的一些东西拉到我的远离市区的新居,除了一堆书,还有一辆刚到上海时买的自行车。

对于任何我住过的地方,离开的时候总是很恋恋不舍。那个阴暗潮湿的朝北的小屋,却是当年我刚到上海的落脚点,曾经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尽管更多的时候感到的是孤独。每天回来天都黑了,这里更像一个旅馆,是我追“大头梦”途中的一个小小的驿站。除了睡觉,很少在那间小房间呆着,但是,那里却是我心中的一个栖身之所,好似给漂泊的小船补充给养的码头。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快五年了,到上海差不多四年时间。以前总是觉得五年是那么地漫长,但是这个五年却是感觉转瞬即逝。刚毕业时,尤其是找工作碰壁时,总是期待什么时候自己才会有“五年”工作经验。好像这“五年”工作经验是一个门槛,越过这道门槛,才会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但是没有想到,这“五年”这么快就过去了。

五年中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比如离开杭州到上海找工作,比如感情的波折,比如单位人事关系复杂的煎熬。。。自己也逐渐从一个只会做“大头梦”的职场新兵,一步步学着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学着去死守,学着去放弃,学着去忍受,学着去争取。。。期间的酸甜苦辣,冷暖人生,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不求一种爆发式的发展,这不仅需要超强的个人能力还有良好的机遇,因为始终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但是要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职业发展,还是需要一种成熟。而这种成熟只有在无数次的碰壁、挫折甚至屈辱之后,经过漫长的思考,痛苦抉择之后,从心底里油然而生的。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7: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公司里的境况好了许多,那位代总经理也开始和气地和我讨论一些公司治理的问题,每次还不忘“提醒”我希望我见到大老板时多多说正面的。而每次见到大老板,他一如既往地发一通火然后鼓励我一下,仿佛扇一记耳光然后又替你揉揉,最后总是说如果这位代总图谋不轨,不要怕要立即反映云云。我发觉自己已经成为了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了。

那时的自己还是很嫩,不太善于玩些权术,并且很讨厌权术,只要别人不对我玩权术就可以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很少主动“投靠”或是“攻击”别人,觉得那样活得太累。记得后来大老板跟我说,你在过去的一年中,只给我写了四个电子邮件,还包括二个抄送的!后来回想自己的打工历程,还是发觉自己错过了太多的机会。不过,对于我这样一种平和的性格和不多的工作经验,要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成熟的经理人,显然是不可能的。每次分别跟他们开会时,我还是努力地去维持一种“太平盛世”的局面,因为我知道,这个企业已经很快走向穷途末路,任何的“政治斗争”都是毫无意义的。

1999年夏天的某一天,大老板召见我,说GE决定把这个企业卖了,他为我安排了一个出路,调往GE中国公司,然后派驻到另外一个合资企业任财务总监也就是股东代表,问我愿不愿意。但是有一个前提,我得以股权出让方代表的身份尽快地协助完成出让股权的工作。

我还是晕了好长时间,我并不信任谁,总觉得这里的水很深,这样的安排是不是一个陷阱?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6: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在的买方很快派代表来谈判收购股权事宜,买方也是一家财富500强的公司。初次见面会上,买方代表提出,如果收购成功,希望把管理团队留下,尤其是点了我的名。这句话耐人寻味,不过我已经听出了其中的意思。买家其实并不想管理团队留下,而是怕刚接盘情况不熟悉,管理团队一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会增加很多。后来发生的事便证实了我的判断。

大老板满口答应没有问题,所有的人都可以留下。我心里忐忑不安起来,因为大老板亲口对我说要把握调往GE China,为什么他又会这样满口答应呢?况且这件事只有他和我知道。大老板显然看出了我的忧虑,会后告诉我:你到时候说自己愿意调往GE China不就完了吗,我现在只能答应他们把你们留下,为的是顺利完成股权的转让。

老板们真是“老狐狸”。其实,我们在无数的历史故事中可以读到这种刻意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以达到最佳控制的例子。可能我们的伟大领袖M主席是把这种手段发挥到极致的人。

对我这么一个初出茅庐不久并且没有太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根本无法判别孰真孰假,万一他食言呢?我不就成为一颗棋子毫无目标地驰骋拼杀了吗?

我憋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跑到他的办公室里说,能先给我一个Offer吗?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8-7-6 18:12 编辑 ]
6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8: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并没有感到意外,这下反而是我感到有些意外了。从他的言语中我可以读出他的意思,显得我有些小家子气了。他说,Offer没有什么问题,他现在只是在向美国总部申请给我的一笔奖金到现在还没有最终答复,他本来想把这笔奖金也写进Offer里面去的。GE的通常用是用“费用中心”来核算业务部门的业绩,不论雇员所属的法律主体是什么,最终是通过“费用中心”归集到总部的。

最后他说,这样吧,Offer我先给你,主要还是一个薪金的条款,薪金给我增加了50%,另外,如果我接受Offer之后,就可以先得到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签约奖”(signing bonus),其他的奖金等总部确认后再给另外通知。后来,同学同事去美国的多了,跟他们聊得时候才知道,在美国都是这样的,凡签约的时候,都可以先拿一笔“签约奖”,其实这是一笔“定金”,就是说你跟我签约后就不可以再跟别的公司签约了,很公平,以防一个人拿了好几个Offers,到最后一刻才定去哪里上班。偶是老土,事先还不知道有这样的规矩。

自己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博弈”,其实这就是一种博弈,我可以选择离开原来的公司或者留在原来的公司,就看谁先给出Offer。我担心大老板不给我Offer,但是同时,他也在担心我先接受别人的Offer。嘿嘿,太年轻了,很便宜的价格就把自己出售了。

我很爽快地接受了Offer,过了一段时间,奖金通知也来了,老板还是很够意思的。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8-7-27 19:03 编辑 ]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2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厚爱!最近实在太忙,好久没有讲故事了。有时候细细体会自己的经历,也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历史总有那么多的相似性,无论是自己遇到还是别人的经验。我从来不读励志类的书,认为那些书里讲大道理的太多了。事实上碰到的,或者在自己身边发生的往往要复杂得多。成功不可复制,但是相同的错误却可以避免。

最近也收到一些对于“追梦”的反馈,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我总是感动万分。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勇于剖析自己,承认失败和所犯的错误,如果能够让街民有所得,以避免同样的错误,抓住自己过去未曾抓住的机会,我想自己的故事就没有白写。

故事写道这里,第一幕才刚刚结束。自己几年的磨砺,回头看来,只不过是职场无数坎坷中的一段小小的波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14 01:26 , Processed in 1.0813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