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220|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念百货大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1:1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货大楼(转)
   小城的百货大楼坐落在劳动路与红卫街的交叉口,此处小城的人们都称它为“大旺口”,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大旺口是小城最为热闹的地方。百货大楼呈扇形耸立在大旺口上,三层高的主楼已是当时小城第一高楼了,延伸至劳动路与红卫街的裙楼虽然只是二层,由于各有六七个开间,所以也显得很有气势。
  
   三层的高度在人们的眼中,已是一个了不得的高楼了。当乡下的农民到城里来赶集,都会站在百货大楼前,感受一下城里的气派,回到村里好向乡民夸耀它的高度,头戴着斗笠,往后一抑,才能看到百货大楼的全景,但此时斗笠必定落地。人们是以这样朴素的描述来说明百货大楼的雄姿,现在想来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百货大楼前的空地最多也只有七八米宽,其实并不开阔,如逢市日当然是十分的拥挤。
  
   每逢农历五与十,小城还保留着赶集的习俗,此时乡村的人们会带着一些农富产品来到城中交易,百货大楼前的这块不大的空地,就成为了农民赶集的最好场所。说是交易,实际上,农民能拿到城里来卖的,只是自留地上所种的一些蔬菜,或者自家所养的鸡所下的几只鸡蛋,而这一切都是他们从自己口中省下来的食品。为了能换来这几角钱,他们得向生产队请假,饿着肚皮起早就往城里赶,为了能极早卖出鸡蛋,朴实的农妇总是将“自家鸡下的蛋”说成“自己下的蛋”,以示新鲜,这自然会引城里人善意的笑声。
  
   在市日,也有农民将自家编制的竹制品拿到百货大楼前的空地来交易的,竹制品大多是一些竹椅,竹蓝,蒸笼或竹席,但这些手工品在当时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尾巴,是要坚决取缔的。那时还专门有一个机构称为“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简称“打办”,来管理这种事。每逢市日打办的人员都来百货大楼前抓这些投机倒把分子,有时学校的红小兵与红卫兵也会停课来协助抓投机倒把,其实,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农民,他们靠这些农副产品与手工品来换点油和盐,但他们总是提心吊胆地进行交易,时常被打办人员追得弄堂里乱钻,但不太熟悉城里弄堂的农民,总是被他们抓住,打办人员是理直气壮地没收竹制品,农民则是可怜巴巴地说着好话。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讲,是无法体会到一些老太婆在一旁说着“罪过,罪过”时的情态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秋季的集市更有吸引力。此时,在集市中,孩子们能尝到秋日山中的野果。农家的孩子上山采摘毛楂与毛栗珍,然后,由家中的大人赶到城里出售。江南的毛楂没有北方的山楂那么大,大概只有北方山楂一半的个头,而毛栗珍也就是一种较小的栗子,这种包在多刺的壳斗内的坚果,去壳时得十分小心,不然就会刺伤双手,但城里的孩子是不知道生活中的这种艰苦的。毛楂与毛栗珍的出售都不用秤来秤,而是用毛竹筒来量,一般一筒为二分,大一点的筒也是三分钱一筒。孩子们花上二分钱买上一筒毛楂或毛栗珍,放入口袋中,然后与同伴们分享着这些野果。一边说笑着,一边啃着毛楂。有的毛楂因为其中有虫,所以一口咬下去,是满口的虫粉,赶紧吐出,此时孩子们称之为吃到了豆沙包了。毛楂在孩子们的手中也能作为一种玩具,取一支细细的毛竹枝,从山楂的中间穿过,将竹枝用力一转,放在地上,毛楂就随着细细的竹枝,在地上漫漫地旋转,如同跳舞。孩子们往往在比赛着,看谁的山楂能转得更长,而不倒地。
  
   在冬日的星期天或傍晚,百货大楼前,总是围集了一群群玩陀螺的孩子们。对于陀螺,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称呼,他们十分形象地称它为“打不死厄”,因为对于陀螺你越抽打它,它就转得越快,一旦停止了抽打,漫漫地,它就停了下来。小城的人们将那些十分固执,死不认错的人称为“打不死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要称陀螺为打不死厄的原理了。孩子们所玩的打不死厄一般都是自己做的,但也有让大人做的,打不死厄是谁做的,从孩子们脸上的情态中,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亲手做打不死厄的孩子总有神气十足,而那种让别人做的却显得底气不足,做得好的孩子更是神气得不得了。做打不死厄的确是一门手艺,先取一断木头,将下端削尖,此时削得均匀与对称是头等重要的,要不然,它是不会旋转的,在尖端处挖一个小洞,然后,将一枚钢珠嵌入,如此它才能乖乖地转动。当时一颗钢珠也要一分钱,所以有钢珠的打不死厄也就有了神气的理由了。如做得不好,它往往会转上几圈就倒地不起了。也有讲究的孩子用蜡笔在它的顶部画上几个圆圈,这样,当它旋转起来的时候,这些圆圈就会随着旋转起来,十分好看。有的孩子还在它的顶部按上一只钢帽的,那自然是最了不起的了,因为与其它的打不死厄相碰时,它就占了明显的优势。
孩子们也往往用打不死厄来进行一场比赛,先用绳子缠绕着它,绳子用力一抽,它就直立旋转,然后,抽打着它,使二只打不死厄渐渐地靠近,猛地一碰,算是一个回合,几个回合下来,如将对方的打不死厄击倒而无法旋转,那么,就获胜了。这种玩法也会讲究一些技巧,当无法将对方的打不死厄击倒的时候,就将它往墙角赶,被逼到了墙角的打不死厄,大概是死定了。那些较文静的孩子往往是一个人在一旁漫漫地抽打一下自己的打不死厄,观赏着它顶部旋转的螺纹,眼看着它快要不旋了,再猛地一抽,继续看着好看的螺纹。冬日里的这种游戏往往使得孩子们玩得满头大汗,仿佛在旋转的是孩子们,而不是打不死厄。热了,将衣服脱下,放在一边,而回家时,忘掉的多数是衣服,于是,只能在大人的骂声中,返回百货大楼前,将衣服取回。
  
   百货大楼前的这块空地,的确是孩子们的乐园,而百货大楼里面的一切,对于孩子们而言,大概只是一种观赏的作用了。十多开间的大楼按理说也能陈列较多的商品,但文革中的百货大楼内的商品却少得可怜,“百货”二字的确徒有虚名。店内的墙上一律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经济是否“发展”了,就不得而知了,但“供给”在这家百货大楼中的确是无法保障的。如此大的一幢楼,真正的供营业的大厅只是一楼,而二楼与三楼到底作何用途,对于小城的孩子们而言始终是一个谜。孩子们只乐于在雨天从百货大楼中穿过,免得雨淋,望着窗外在雨中奔跑的同伴,孩子们才感到百货大楼的作用。
  
   大楼中最为讲究的大概是出售手表的柜台了,一只只上海牌手表放在由绒布作为装饰的木盒中,日光灯照得手表闪闪发光,对于年轻人来讲,手表的确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力。而大楼内的脚踏车与手表一样,都是凭票供应的,而对于一般的年轻人来讲要存足百来元钱已是十分的不易了,更何况搞到一张脚踏车票或手表票都要找后门才行。当时几乎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渴望拥有一只上海牌手表,特殊是带夜光的那种,有幸能拥有上海牌手表的年轻人都会将衣袖挽起,然后将手臂高高举起,这大概是那个年代看手表的特定姿势。每当百货大楼新到了一批脚踏车,总会引来年轻人的观望,永久牌和凤凰牌是那个时代最好品牌的脚踏车了,尤其是26寸的小凤凰。但百货大楼中的这一切最多只能满足一下人们的眼福,成为年轻人聚在一起的话资。  
  
   对于孩子们来讲,百货大楼中光临得最多的大概要数是文具柜台了。文具柜台前,孩子也是难得能买上一本写字簿或一枝铅笔。写字簿往往是将上一学期没写完的几本写字簿的空白页撕下,然后用钉书机将它们钉在一起。如果再用一张旧挂历作为封面,那就是一本极为讲究的写字簿了。有机会到百货大楼买一本新的写字簿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件极为得意的事了。同时拥有数枝铅笔,是一般孩子所不敢想象的事,他们往往都有一枝铅笔套,铅笔套的作用是套在铅笔的尾部,以增加铅笔的长度。有了铅笔套这一工具,一支铅笔往往能用到半个小指头的长度,在文革期间,铅笔套应是一件重大的发明了吗?孩子们用短得不能再短了的铅笔头到家长那儿,去换取买新铅笔的那二分钱,然后神气十足地来到百货大楼的文具柜台前,买上一支崭新的铅笔。此时,如果售货员将铅笔远远地抛在柜台上,孩子们是要求售货员给予调换的,因为在孩子们的心中,如此一抛,铅笔蕊必定是给抛断了,他们称这种铅笔为“节节断”。而柜台内的文具盒与书包袋,孩子们也只能是多看几眼而已,想要拥有它们是一般孩子所不敢想象的。能有一只纸盒子作为铅笔盒孩子们就心满意足了,而书包袋往往是哥哥姐姐们所用旧了的。那时有的铅笔与写字簿有半分的定价,有一种价格为二分半的铅笔,而孩子们一次买两支铅笔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半分钱的处理方式也大受孩子们的欢迎,售货员往往是给孩子们一只橡皮筋,一分二只的橡皮筋一般孩子是不可能买的,在买铅笔的时候,得到一只橡皮筋,自然是极为高兴的事了,女孩子用来扎头发,男孩子的用处就更大了,弹弓,火药枪都离不开橡皮筋。
  
   70年代百货大楼的文具柜台也曾出售过一种形状象热水瓶的钢笔,这种热水瓶钢笔在样式单一的时代,大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会想方设法说服大人能到百货大楼买上一枝。五角钱一枝的热水瓶钢笔用起来其实并不方便,因为它实在是太短了,但孩子们并不这样想,他们会在新买的钢笔上用小刀刻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丢失。在热水瓶钢笔流行过后,也出现过一种形状如玉米的钢笔,在小城,人们称玉米为“谷灯笼”,那么这种钢笔也就称为“谷灯笼钢笔”了。但谷灯笼钢笔没有在孩子们中流行开来,必竟这类钢笔只是好看,用起来并不方便。
  
   现在百货大楼也已拆除了,说是要建另一座商城。看着这一空地,总感到失落了什么,或许百货大楼只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
沙发
发表于 2008-7-14 11:36:2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7-14 11:42:16 | 只看该作者
      小时侯就住在边上,常在二楼的文具柜台买文具,百货大楼所处的位置天台话叫奓巷口,不是大旺口。
地板
发表于 2008-7-14 11:47:52 | 只看该作者
百货大楼是中国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百货大楼,他们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5#
发表于 2008-7-14 14:27:09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搞不清楚百货大楼和百货公司的关系。“谷灯笼”笔偶也是买过的。
6#
发表于 2008-7-14 14:31: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香香,又是计划又是改革开放,到底是计划还是改革?

百货大楼怎么会是改革开放的特殊产物呢? 应该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吧

[ 本帖最后由 破马甲 于 2008-7-14 14:33 编辑 ]
7#
发表于 2008-7-14 15:23:07 | 只看该作者
天台好象没一个象样点的百货商场哦
8#
发表于 2008-7-14 15:44:12 | 只看该作者
哈,百货大楼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逐渐退出眼球的,逐渐改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
就像解百,杭百,上世纪末还是很牛的商场。
9#
发表于 2008-7-14 15:4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褚留香 于 2008-7-14 15:44 发表
哈,百货大楼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逐渐退出眼球的,逐渐改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
就像解百,杭百,上世纪末还是很牛的商场。


呵呵,这不更说明了百货大楼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嘛,
10#
发表于 2008-7-14 17:50:58 | 只看该作者
这百货大楼有段楼梯很陡,当初我曾摔了一跤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4-28 17:43 , Processed in 1.0915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