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2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微博接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0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志愿者在上海接到杨良平(戴帽者)后,同他一起吃饭。

  记者 黄君
  这是一群志愿者帮助一个92岁老兵回家的故事。
  5月10日,还没到浙江新昌,杨良平的嘴唇哆嗦,热泪盈眶。他92岁了,看东西已经很模糊,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等待,他终于踏上回家的路。
  杨良平一身戎装走过了抗日战争的8年,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再到台儿庄、滇西,最后在云南成家立业。他时刻想念着浙江的一个城市,新昌。他给一双儿女分别取名为江华和江南,以寄托他对家乡的思念。
  老人说,这一生,只有最后一个心愿:回到新昌老家,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在父母坟前磕个头。
  现在,这个曾经颠沛流离的老兵,终于回家了。
  8年抗战 他都在战场上
  志愿者李正,从云南一路陪老人到新昌。朝夕相处多日,老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
  1937年,杨老离开新昌老家入伍,和哥哥在上海工作。同年入伍,在杭州训练10多天后,加入38师投身抗日战争。
  杨老从淞沪会战一直打到滇缅战役胜利,8年抗战,他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报效国家。
  1942年,他随部队到滇西阻击日军,后调88师,参加了松山战役。在松山老东坡战斗中,他两条腿都受伤了,送往美军战地医院治疗。3个月伤好后,他又重返战场,直到滇西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会师。
  滇缅战役结束后,杨良平已是少校军官,部队要调去东北打内战,他不愿参加。上飞机前,杨良平从芒市机场跑到风平。路上,杨良平打死了两个日军散兵,夺了两条枪后变卖,作路费到了保山。他曾回过南京,但因生活的种种打击,又回到了云南新光农场,一直到退休。
  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硝烟早已散去,老人也从未提及,直到去年。
  老人说,他一直想回家,但他不确定,在新昌,是否还有亲人。
  一条微博引发的爱心接力
  今年3月22日,一条微博引起众人关注:
  杨良平先生是浙江绍兴新昌县下市街人,出生于1919年农历八月初八,现年92岁。1937年离开家乡入伍抗日,从淞沪会战一直打到滇缅战役胜利,8年抗战他都在战场上,为抵御日本侵略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后落籍云南保山,现居保山隆阳区。
  转发的人不断,3小时后,好消息传来:浙江有位志愿者找到了老人在新昌的亲人。
  5月10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乘坐飞机到上海,之后乘车到了新昌的侄子家中。老人兄妹7人,现在只有他还在世,而他的大家庭,已经有160多人。
  志愿者灵幽(化名),述说了当时帮助老人寻找亲人的过程:
  那天下午2点半,有网友把微博的内容发到了“天台抗战老兵服务群”,并补充说,老人以前可能住在太平缸巷12号。我看到后一阵激动:新昌人,多自豪!
  我有位同事是个老城关,一听太平缸巷,就说,离我们单位不远。我急忙赶过去,这条小巷已改名为“安全路”,大多数住户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拆迁了。
  也许是有感应吧,我在小巷的一个拐角,找到一户人家,门开着,露台上坐了个老太太。一打听,原来的“太平缸巷12号”已经拆迁,原住户确是杨良平的大哥,早已过世,但后代都还在新昌,他长子拆迁到了大佛寺边上。
  谢过大妈,我赶到大佛寺,打听到了杨伯的家。杨伯表示,确有这样一位叔叔,解放前离了家,就再没回来过。上世纪50年代初曾通过一次信,但之后又失去了联系。杨伯很高兴,甚至不相信叔叔还活着!
  我告诉林华强(“关爱抗战老兵”网站浙江群负责人)这一信息后,很快就与杨良平老人通上了电话。
  “孩子,能听懂我的话吗?能听懂吗?我不会说新昌话了啊,你能听懂吗?我有上海腔了吧,你听得懂吗?”老人很激动,我听着眼泪就忍不住了。
  我用新昌话回答:我听到了。
  这样简单的一句家乡话,不知道老人家等了有多久?
  记者手记: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先后有40万中国远征军出征滇缅,伤亡接近20万。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如今,这群当年叱咤战场的民族英雄们,不少已经辞世,活着的,风烛残年。
  杨良平很幸运,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在92岁的高龄,他回到了家乡。
  昨天,是老人到家第一天,他一直在和亲人聊天。按照计划,今天上午,他会去祖坟上香。
  在浙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关爱抗战老兵”网站浙江群的志愿者,共有60多人。他们来自民间,自发组织起来向老兵们伸出援手:生活上的救助,还有心灵上的慰藉。
  对于浙江的志愿者,杨良平的女儿说,“感谢”两个字,似乎还不够。
  志愿者群从2007年成立到现在,共在浙江寻找到61位老兵。
  负责人林华强说,老兵越来越少了,如今已有20多人去世。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不该被历史忘记。
沙发
发表于 2011-5-12 10:18:36 | 只看该作者
欣然
板凳
发表于 2011-5-12 11:02:2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地板
发表于 2011-5-12 11:17:3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哪  !!!
5#
发表于 2011-5-12 17:56:3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11-5-12 20:19:21 | 只看该作者
真好!
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身边的老人.
7#
发表于 2011-5-12 22:27:31 | 只看该作者
全文登在今天《都市快报》A22版。
8#
发表于 2011-5-12 22:33:04 | 只看该作者
从快报复制下的照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发表于 2011-5-12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5-13 08:57:41 | 只看该作者
好人一生平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 07:49 , Processed in 1.1031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