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闲云散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摩崖无语 (系列)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7:4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2-1-30 17:51 编辑


(幽溪 (隋)智者大师 字在天台山高明寺外)


                                             【肆】幽溪
    那是智者大师入天台山不久的一个秋日,佛陇上秋高气爽,大师讲述着净名经。微风吹来,扬起了经书,经页随风飘向山涧,寻经页而去,竟来到了一条清幽的山溪。风息经坠,眼前是峰恋秀拔,清溪鉴心,这让智者大师心动。之后不久,在这条山溪旁就多了一座寺院,这就是现在的高明寺,当时称幽溪道场。
    幽溪道场是智者大师在天台创建的十二道场之一,在不远处的佛陇上有修禅寺、真觉寺和太平寺,这三座寺院也为智者大师所建,它们地处佛陇的高处,唯有幽溪道场位于山谷之中,山谷中的寺院多了一份幽静,为禅的佳处。至于后来改名为高明寺,是因为此处日月二辉,常应临其下,聚而不散,整天长明,故名高明寺。
    幽溪就在寺院前流淌着,它只是一条普通的山溪,溪中布满光润的溪石,或大或小,交叠在一起,溪岸杂树生花,幽静而充满生机。幽溪的景色,传灯法师曾有“幽溪八景”之说,其中的香谷云坪最显幽溪的神韵。
    空谷幽兰,兰远离尘俗,幽溪的山石旁不经意会有几支兰花依石而长,而幽溪的兰花终日云雾缭绕,自然多了一份清雅。那是幽溪道场建成后的一个春日,当智者大师从香谷岩旁走过时,一丝暗香随风飘来,大师看到了山岩下的那丛兰花,淡淡的,幽幽的香气弥漫于整条山谷。这就是香谷云坪景色的风韵,宁静只是幽溪外在的风貌,兰花的幽香才是它内在的神韵。
    在那个春日之后,智者大师写下了“幽溪”二字,笔势端庄有力。那时的高明寺还叫幽溪道场,不知智者大师所写的“幽溪”二字,指的是道场,还是道场前的那条山溪。其实,这已不那么重要了,智者大师所创的天台宗教义,如同幽溪那样的深远,悄然无声地流入了佛家弟子的心中,又如兰花那样的芬芳,弥漫于佛的世界。
    “幽溪”二字就镌刻在香谷岩对面的山岩上,山岩临溪而立,当年的山岩下定有一丛兰花簇拥在一起。每当春水涨起时,兰花也悄然开放,一千四百年了,受兰花熏染的“幽溪”二字,久而久之,也四季含香了。
    现在,在“幽溪”摩崖前,建了一座亭子,用来保护智者大师的手迹。亭就称幽溪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一亭旧占梅边月,幽径新添竹外风。”这其中有梅、有竹,唯独少了一丛兰,也有月、有风,却少了一溪水。
    据传灯法师《天台山方外志》记载,智者大师还有一方摩崖留在天台山,那就是修禅寺前的“普贤境界”四字。修禅寺是智者大师在天台山所建的第一个道场,寺就建在佛陇。普贤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与文殊菩萨一右一左,一乘白象,一驾狮子,为释迦牟尼佛的胁士。普贤菩萨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他的境界,也是智者大师所倡导的。

点评

请问大师,智者大师十二道场,具体是指哪十二道场啊?  发表于 2012-3-31 10:18
32#
发表于 2012-1-30 18:22:26 |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2-2-1 15:02:57 |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2-2-1 16:11:55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楼主更新
35#
发表于 2012-2-1 20:23:21 | 只看该作者
            字是好字,国清百录可有记载?
36#
发表于 2012-2-2 16:12:21 | 只看该作者
留个脚印,金老师大手笔,又有好文欣赏了
37#
发表于 2012-2-2 17:00:39 | 只看该作者
幽谿二字,小学三年级时春游,第一次去高明时见到,后来这两字也就写进作文了,哈哈
38#
发表于 2012-2-2 17:49:3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期待!
39#
发表于 2012-2-4 23:16: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09:3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2-2-15 09:39 编辑


(佛陇 (宋)指堂禅师 字在天台山佛陇)


(教源 (明)许光宇 字在天台山佛陇)


                                  【伍】佛陇

    对于智者大师来说,陈太建七年(575年)是不同寻常的年份。这年的秋日,居金陵瓦官寺的智者大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千里之外的天台山。梦中定光禅师向他招手,说:“此为金地,吾已居之,北山银地,汝宜居焉。”此时的智者大师也正在寻求着一个幽静之地,以静思修禅,金陵这个地方太以喧嚣了,这个梦恰好给了他一个启示。

    也就在这年的秋日,智者大师来到了天台山。秋日的晨曦中,他走在了通往金地岭的那条小道上,当时他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抹秋色的金辉将会照亮他日后的佛海之路。那条山路,山风习习,山泉潺潺,当他来到山顶时,突然开阔,与梦中的景色一致。

    佛陇山有二条山岗合抱而成,形如燕窝,南边的那条是金地岭,北边的那条为银地岭。佛陇的山名,充满佛性。陇既有山岗的意思,也有田埂的意思,苦修于佛陇的智者大师,修建草庵,逐渐落成伽蓝,他要用自己特殊的人生思考方式,去完成佛教历上一次另辟蹊径的实践。当他将这一梦想播入佛陇这块田地时,他就坚信这方土壤会结出佛果。十年之久,佛陇上终于结出了佛教天台宗这枚佛果,天台法脉自此创立。

    佛陇是智者大师来天台山后的初修地,佛陇上有他创建的三座寺院,那就是中之修禅寺,东之太平寺和南之真觉寺。追随着智者大师的足迹,佛陇上,许多高僧大德走过,许多文人墨客也走过。“九里松风十里泉,徐徐送客上青天。”清朝诗人潘耒的诗句说出他们相同的感受。岁月中,有那么的僧人来到修禅寺,听智者大师讲经传教,还有来自韩国和日本的僧人,他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前来听法,并将天台宗的教义传播到他们的国家。

    南宋的一个秋日,国清寺主持指堂禅师又一次走上了佛陇。他散步于佛陇,是要寻找一块山岩,一块纯净的山岩,他要在此刻上“佛陇”二字。在他的心中佛陇是一块圣地,怀着虔诚之心,将“佛陇”二字留在佛陇上是他多年的一个宿愿。终于,他在修禅寺前寻到了理想的山岩,岩几乎贴近山地,平整而光洁。指堂禅师亲自这二字刻在山岩上,每一笔都包涵着他对智者大师的崇敬之情,也寄托着天台宗源源流长的心愿。

    那是大约三百年之后的明朝,天台人许光宇也走在了佛陇上,他在“佛陇”二字前停下来观赏,行笔苍劲,筋骨丰厚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他。作为贡元的读书人,许光宇喜欢指堂禅师的书法,他也深知这条山岗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于是,他写下了“教源”二字,并亲自镌刻在“佛陇”二字不远的石岩上,这一场景被高明寺的传灯法师无意间遇到。于是,他在《天台山方外志》中记下了这次邂逅,称“教源”二字为“明邑贡元许光宇书,虽无题名,余尝见其镌石。”如果将这二方摩岩连在一起,那就是佛陇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指堂禅师不但擅于楷书,还善作诗词。金地岭曾有他的“天台山”摩崖,国清寺前万松径入口处的山岩上,也曾有他的“万松径”摩崖,只是这些字现都已毁。近千年的时光过去了,“佛陇”和“教源”也已风化得难以辨认了,但佛陇作为天台宗教源的地位并非是时光所能磨灭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4-29 10:17 , Processed in 1.0911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